诚信教育丰盈学生的精神底色
2020-09-26胡卫峰谭双双
胡卫峰 谭双双
“老师,刚才下课时他故意推了我一下!”班里的一名学生气愤地来到班主任值班室投诉,“谁看到了?”班主任问道。这名学生迅速地指出了几名“旁观者”。当班主任找到这几位同学了解此事时,他们却非常默契地统统表示“不知道”。这样的尴尬场景,对于班主任们而言,并不奇怪,还时有发生。为什么学生看到了事情的经过,却矢口否认呢?“老师,我的作业忘带了。”有时我们还会遇到学生这样看似无解的回答。实际上,学生没有完成作业,也没有说真话。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均应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要当好向导员、调解员、服务员、讲解员,身先示范,相互信任,营造氛围,家校沟通,从而确保学生精神“不缺钙”。
当好向导员,身先示范。作为班集体的“领头羊”,班主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每一位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暗示。在处理班级管理事务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情况,教师应坦然面对而不是刻意回避掩饰。对于比较棘手的问题,有时需要艺术性地去處理,但“诚”字为先,公平为本,才能确保事情妥善处理。课堂教学中也难免会遇到一些尴尬,有的学生对于某个点思考得比较深入,教师要以学习者的姿态倾听,而不是直接否定。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与友善,以此获得学生的信任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当好调解员,相互信任。学生在班里遇到麻烦或纠纷时,有的会选择忍让或退缩,而不是通过老师处理。所以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学生间出现的小摩擦等问题,以真诚的态度与公平的原则去化解班内的不和谐现象,耐心地与学生交流,解决存在的矛盾。对敢于认错、知错就改的学生,多一些包容,鼓励他们承认错误,积极改正不足。教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获得他们的信任,也是管好班级的重要基础保障。
当好服务员,营造氛围。班主任在制定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时应与学生深入交流,凝聚共识,创造一个诚信友善、公平和谐的环境,让敢说真话、善做实事成为班级的正能量和主旋律。班主任可通过诵读、故事会等形式,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诚信典故等,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在每周班会时鼓励并表扬一些践行诚信的好人好事,形成“人人守诚信”的良好氛围。?
当好讲解员,有机结合。课堂是进行诚信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时机、重细节,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曾指出,德育课程和文科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丰富诚信教育内容,寓诚信人物、事件等于课堂教学之中;理科教学要在体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精神的基础上,融入诚信精神。诚信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秀品德,使诚信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当好联络员,家校沟通。培育学生的诚信品德,不仅需要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一个和谐有爱、温馨团结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够在自觉承担责任、个性发展等方面打下坚实的思想品德和人格基础。父母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对孩子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教师应与家长增进沟通,如定期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及时与家长联系,掌握学生情况。教师和家长需要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及时引导学生养成诚信待人的好习惯。
诚乃立身之本,信为道德之基。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加强中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个台阶,树立诚信为本的责任担当意识,实现其全面发展,教师义不容辞。
(作者单位:山东省汶上县第二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