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需要有刻意成长的意识

2020-09-26王维审

新校园 2020年10期
关键词:被窝一节课公开课

王维审

有一位年轻教师讲了他的困惑。

他说,刚刚参加工作那年,他感觉成长得很快。虽然站在讲台上时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凭着自己的一股子钻劲,再加上及时向周围的老教师请教,很多问题就得以化解。那时候,他感觉自己简直就是一天一个样,往往是今天还面对学生磕磕巴巴说不出来话,明天就可以有板有眼地上完一节课。几天下来,就可以和学生在课堂上谈笑风生。课堂顺了,一切都顺——课越上越有感觉,班级管理越来越顺手,很快就适应了教育工作。

他说,那时候,他几乎可以听到自己“拔节”的声音。半年适应,一年成型,两年后就参加了县级的优质课评选,还获得了一等奖。领导也很欣赏他,几乎每个学期都会安排他讲校级公開课,而且每次公开课都会得到同事的赞许。他感觉,自己已经度过了生涩期,在学校里算是彻底站稳了脚跟,并大有“前途不可限量”的发展趋势。于是,他没有了最初的那份紧张,也不再会为每一节课的设计而纠结,生活开始变得轻松而惬意。

在他的意识里,上课已经成为自然而然的习惯,管理学生也像吃饭睡觉一般应付自如。日子过得舒服了,时间也就过得快了很多,一晃儿的功夫,他已经毕业八年了。也就在这时,学校又安排他上公开课,学校的一位已经走上管理岗位的老教师听了他的课。评课的时候,大家自然又是一通夸,各种各样的好,各种各样的了不起。而在私底下,那位老教师问他:“我怎么感觉,你的课与你工作两三年时的水平差不多呢?至少没有看出有什么特别的长进。”

这一番话让他警醒。他认真梳理了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竟然发现那位老教师说得很准确。确实,他对学生问题的处理一直沿用的都是些老套路,课堂教学的设计也并没有什么改观。似乎,他的成长停滞在了工作的前三年。令他困惑的是,同样是在努力工作,为什么后来的五年就听不到自己“拔节”的声音了呢?

这应该是一个关于教师成长的普遍性问题:在新入职的前几年,教师的成长往往迅速且可见,但随之而来的通常是成长的停滞或放缓。原因何在?我们或许可以从一些生活的常识中获得答案。

在我很小的时候,冬天起床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那时候的天气尤其冷,农村的家庭又没有取暖设备。用了一夜才焐热的被窝与被窝之外冰冷的世界形成了巨大的幸福差,所以每个早晨我都是在父母的呵斥或者利诱之下才慢腾腾地爬出被窝。但也有例外,记得那是一个比平时都要冷许多的早晨,父亲突然说要带我去他的一位朋友家。他的那位朋友家里有很多小人书,是我很喜欢读的那种。因为春天时曾经去过一次,从那时起我就天天盼着再去读那些令人神往的故事。所以,当听到父亲说要去朋友家时,我一溜烟儿就穿好了衣服。就连平时需要放在炉子上烤半天还嫌凉的棉袄和棉裤,彼时彼刻也没有了一点儿凉意。你看,仅仅是为了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年幼的孩子都可以学会克服和忽略。

我读初中的时候,终于拥有了一间自己的小房子,虽然仅是一间面积很小的偏房。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我才把属于自己的东西都搬到了房间里。收拾床铺,修理已经有点破败的书桌,装好了挂衣服的挂钩。环视一周,发现自己积攒下来的那些书还堆在墙角处,有点大煞风景的感觉。于是,在另一个周末,我用家里做家具剩下的木板自制了一个简陋的书架,然后把那些书按照开本大小整整齐齐码在书架上。再用一个周末,买了些字画、桌布等小饰品,把小房间装饰得令自己极度满意。当终于可以坐下来精心欣赏自己的“小家”时,我暗自发誓,从此以后一定要这间房子每天都保持现在的样子——干净、整齐、温馨、有序。最开始的时候,我真的做到了每天收拾房间,每看一本书都会放回原位。慢慢地,当对房间里的一切都熟悉如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时,那份自律和坚持便一点点地坍塌。

这两件小事告诉我们,让一个人持续地保持一种生活状态需要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希望,这是一切生成都需要的动力;二是继续希望,也就是不要企图永远享受某一种状态,要学会去寻找让希望更具活力的希望。

再回到前面提到的那位年轻教师。他前几年的飞速成长是因为新鲜的教师职业带给他以希望,激励着他不断地获得相当的技能以趋向自己的希望——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教师。而他后来的成长中断,则是因为他自认已经成为熟手教师,足以在教师岗位上站住脚,因此开始不自觉地陷入熟悉的生活状态,而没有及时让自己继续进入到下一个希望。

事实上,当一个教师开始适应了自己的岗位,熟悉了自己的生活状态,通常很少会有人能够重新启动下一个希望。其实,这也是人性的一个弱点,喜欢安于现状,习惯于自我满足,一旦生活可以过得去,就不愿意再去努力和奔波。当然,这也就是绝大多数教师不能站在巨大成功之巅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种成长——刻意成长。所谓刻意,是指针对目标的故意行为,是专门去做的目的性行为。也就是说,当新教师的激情与热情耗尽之后,教师应该刻意为自己拟定一个新的目标和希望,然后刻意朝着这个希望去努力。以此类推,一个希望接着一个希望,一段努力接着一段努力。

如此来看,刻意的本质,也许就是一种自我的逼迫。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教育体育局)

猜你喜欢

被窝一节课公开课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除了被窝,都是远方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被窝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被窝才是人间真正的天堂
贪睡也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