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

2020-09-26施远德

文存阅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群众文化思考

摘要: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基层群众文化的高度重视,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以问题为导向,认真思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改进和发展问题。经过调查研究和思考,形成这样的认识:在新的背景下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重点是加大经费的投入,培养专业人才,抓好文化的传承创新构建乡村新文化。

关键词:群众文化;思考;乡村振兴视角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乡村发展进程中具有跨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也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的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提供了新的背景,提出新的要求。群众文化工作是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手段。如何顺应乡村振兴的新形势,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是每个基层文化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状况和分析

(一)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调整高度并重视基层文化工作,加大投入,强化作风,基层文化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坚持文化为民的工作导向,以活跃基层文化氛围,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目的,也取得很大进展。主要表现在:1.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和必要的设施是必需的重要条件,场所建设不断完善是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重中之重。文化活动场所或场所设施陈旧,曾经是农村群众文化工作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2013年新家园建设的提出和推进以及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体系化、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的实施,基层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本人所在的云南省临沧市云县幸福镇为例,自2013年7月市新家园建设办公室、文化体制改革办公室在全市推行农民文化惠民试点工作以来,幸福镇先后投建8个村文化活动场所,2016年已建成18个,包括市级3个、县级15个。按照文化惠民试点方案“一场、两堂、三室、四墙”建设要求,各村依托现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农民文化惠民场所的建成为农村群众开展了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提供了必要场所。2.构建群众文化活动网络建设,2016年止建成全镇18个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室,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构建不同层级,不同方面,不同时间(常态化与不定期),不同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和平台。近年来在构建这些平台时,文化部门注重活动平台的常态化、网络化、特色化,注重活动的覆盖性、参与性、公益性。初步形成群众文化活动的网络化。例如,云县幸福镇创新举办全民文化月活动、永久性节日“坚果节”“嗨勐噻”节、文艺演出下农村、广场舞大赛、歌咏比赛等;涌宝镇举办了“萝卜”文化节等丰富活跃的乡镇文化活动;文化活动都各具特色,形成了品牌效应。

(二)经过多年的努力,基层群众文化开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更加仔细完善解决,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硬件建设,轻视管理、使用等机制性建设花巨资建设的基层文化设施大量闲置。以幸福镇为例,在已建成的试点村中,礼堂、讲堂及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室规模不同、格式各异,投入了大量物力、财力,均已配备了各类用品、器材,具备使用功能。但据了解,因为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创业、打工,家中以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为主,基本上没有人参与讲座活动,也很少有人借阅图书、上网浏览,造成“堂”“室”大多处于闲置状态。只有广场在晚间为大妈们的广场舞活动提供了方便,利用率较高。据了解云县这些情况在其他地方也较普遍存在。2.基层缺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文艺骨干、教师等人才。在基层文化专干整体专业素质不高,一些宣传文化干部在观念上趋于保守,缺少开拓创新精神。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局面,缺乏新思路和新举措,存在着观望和“等、靠、要”的思想。在基层文化讲堂、文艺活动中同样也缺少各类专门人才,导致许多活动无法开展。

二、乡村振兴对基层文化发展的新要求

(一)乡村文化振兴首先要求实施乡村文化人才战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乡村发展的资源不断向城市集中。尤其是人才资源的缺乏,是制约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更是决定性因素。针对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文化人才匮乏的问题,要按照人尽其才的原则,多措并举,挖掘和培养一大批优秀的乡村本土文化人才。

(二)乡村文化振兴要求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支持。造成“堂”“室”大多处于闲置状态,文化惠民工程疏于長效管理、发挥效果不好等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经费投入不足。基层政府因达标要求,投入资金建了硬件设施,但对基层文化设备的更新、管理及文化活动开展的经费投入不足,使基层文化硬件建设有形,而群众文化活动却无实。因此,要坚持政府主导,全面落实乡村群众文化开展的经费保障。

(三)乡村文化振兴要求抓好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建立文明的“乡风”。“乡风”是具有地域独特性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乡风文明离不开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弘扬。优秀的乡村文化寄托了群众乡愁记忆,乡村文化振兴要加强对优秀乡村文化的传承,延续历史文化脉络。同样,在传统的乡村文化中,也有一些“陋俗”,需要我们移风易俗,倡导新风尚,并结合时代特点,创新乡村文明。

三、乡村振兴中抓好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

(一)加大群众文化的投入,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在新时代,农民群众期盼像城市人一样,也能够享有丰富的优秀现代文化产品,能够便利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要做到这样,首先要加大乡村群众文化的投入,尤其是加大乡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资金投入,确保乡村群众文化活动真正“活”起来。其次开展乡村群众文化服务,要倾听群众意见,要解决群众文化产品不合乡村群众“胃口”,“接地气”不够的问题。必须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农村群众对文化的新需求,努力为农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丰富的群众文化产品,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二)抓住“人才”这个关键,强化群众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乡村振兴关键是“人”,乡村文化振兴关键也是“人”,解决乡村群众文化工作中,长期存在的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是新时代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关键。要加大专业文化人才培养的力度。包括那些长期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以及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作家、业余诗人、民间歌手等人。要建立完善文化人才继续教育制度,进一步扩大培训覆盖面,向乡村人才倾斜,向新型人才、民营文化企业和民间文化人才延伸。要加强经常性教育培训,充分利用电话、课件、视频、远程教育等,方便文化人才自学和交流,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文化人才学习热情,进一步增强基层文化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全面提高基层文化队伍整体素质。

(三)发挥群众文化工作在乡村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乡村群众文化要深植于传统文化中,积极传播邻里和睦、崇尚自然、诚实守信、勤劳俭朴、宽厚笃实等优秀文化基因。要创新传播手段和表达方式。要创作其具有当代乡村特点的群众文化作品、构建新的乡村文化,并使之融入农民群众乃至全社会的内心。群众文化活动要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新风尚,有利于乡村社会建设。对民间的手工艺、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等,要鼓励学习、沿袭和传承,不断丰富乡民的文化记忆,提升群众文化魅力。

作者简介:

施远德(1980—),男,回族,云南临沧人,大专,群众文化。

猜你喜欢

群众文化思考
刍议墨江县农村业余文艺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群众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