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活动汇编》(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内容、应用与发展

2020-09-26洪金涛陈思同刘阳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能量消耗成年人

洪金涛 陈思同 刘阳

摘  要: 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不足被世界衛生组织认定为全球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如何应对PA不足是21世纪公共健康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其中,测量、监控、评估PA的能量消耗和强度是寻求“解决之道”的关键环节之一。《身体活动汇编》(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CPA)对PA能量消耗进行评估和分类,其由美国Barbara Ainsworth等编创。CPA自1993年发布后,在国外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并于2000年和2011年进行了2次更新,但其在国内的知晓度、应用率不高,且存在汉语翻译不统一、运用不灵活的现象。为此,在其原版主要创始人Barbara Ainsworth的授权下,笔者翻译了2011年版,完成了《身体活动汇编(汉英对照版)》,并对Barbara Ainsworth进行了采访,全面介绍和阐述CPA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汉语翻译、情境应用与未来发展,推广这一可直接量化PA能量消耗的工具,规范其汉语翻译,提高其知晓度,并鼓励相关人员使用,提升其应用率和使用灵活度,进而推进我国PA研究与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 《身体活动汇编》; 身体活动; 能量消耗; 代谢当量; 成年人

中图分类号: G8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5498(2020)09-0053-11

DOI: 10.16099/j.sus.2020.09.006

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是指由骨骼肌收缩导致能量消耗(energy expenditure,EE)的任何身体运动[1-2],一般分为职业、交通、休闲和家务等四大类[3]。流行病学研究[4]已经证实,有规律的PA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乳腺癌、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并且对降低死亡率具有积极作用。PA不足是患部分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的主要风险因素[5]。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归因于PA不足的死亡人数约有320万人[6]。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已将PA不足认定为全球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7]。

为促进PA,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预防,WHO《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8]倡导18~64岁成年人每周进行至少150 min中等强度的有氧PA,或每周累积进行至少75 min高强度的有氧PA,或者中等和高强度2种活动相当量的组合。2016年,全球超过1/4(大于14亿)的成年人未达到WHO上述推荐建议,面临发展或加剧患与PA不足有关的疾病的风险[9]。PA不足在对健康造成威胁的同时,还带来巨额经济负担。据估计,仅2013年PA不足直接造成的全球医疗费用便高达538亿美元[10]。PA不足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WHO于2018年启动了“身体活动全球行动计划2018—2030”[11],计划到2025年将全球PA不足率减少10%,到2030年减少15%。研究[9]显示,2001—2016年,世界范围的PA不足现象持续存在,如果照此趋势发展,WHO倡导的2025年目标将难以实现。如何应对PA不足是当前全球公共健康领域关注的重点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致力于减少PA不足的过程中,离不开对其进行测量、监控与评价。准确的测量和合理的评价,一方面可帮助确定改善健康状况所需要的PA量,另一方面还可帮助建立PA与其他健康结果或行为的联系。除此之外,判断特定的行为干预是否成功改变活动行为也需精准的测量、有效的监控与客观的评价[12]。PA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涉及活动频率、时长、类型、时间、强度等多个维度,对其测量具有难度[13-14]。其中,PA的强度对评价其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PA的强度通常通过测量其能量消耗评估。PA能量消耗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可分为主观法和客观法两大类。主观法有直接观察法、活动日志法和以自我报告为主的问卷法,客观法有直接测热法、间接测热法、双标水法、计步器法、心率计法和加速度计法等[14]。然而,以上方法或多或少存在准确性不佳、操作复杂、价格昂贵、携带不便等缺陷,给测评带来困难。

1993年,美国学者Barbara Ainsworth等[15]在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 Medicine,ACSM)官方期刊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MSSE)上发表《身体活动汇编》(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CPA)第1版,之后分别于2000年和2011年进行了更新[16-17]。作为对PA能量消耗进行估算和分类的一种参考,CPA汇总列出了不同类型PA的强度,适用于18~65岁成年人,具有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免费且应用灵活的优点。CPA采用国际广泛认可的“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评估PA的强度[18],并推荐使用“消耗的热卡”(kcal)计算消耗的能量,发布后在国外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检索数据显示,1993、2000和2011年版CPA在谷歌学术上的被引用次数分别为4 486次[19]、8 228次[20]和3 542次[21]。此外,CPA已被应用到由ACSM和美国医学会(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AMA)发起的“运动是良医”(Exercise is Medicine?)中[17],对PA研究理论和实践的推动均具有重要意义。

CPA从1993年发表至今,其内容并未经过官方授权进行全面汉化。经检索(检索数据库为中国知网)、筛选和统计,截至2019年11月19日,我国运用2011年版CPA进行应用研究的中文核心期刊文献仅1篇[22]。由此可见,2011年版CPA在我国的普及程度不高,应用也相当受限。虽然部分国内学者在研究中介绍或引用了CPA,但存在翻译不统一的现象,如将“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翻译为“身体活动纲要”“身体活动/体力活动概要”“人体活动能量消耗编码表”等多种表述形式[3,23-27]。上述现象可能会引发以下问题:①自行翻译导致所用词汇不同、词义不一致,从而可能造成概念认知的不同或引起歧义;②应用上的局限可能会限制我国成年人PA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的发展。为此,在原版CPA主要创始人Barbara Ainsworth的授权下,笔者翻译了2011年版CPA[17],并于2019年对Barbara Ainsworth就CPA的起源、发展、未来计划等内容进行了采访。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阅读和分析,以及对采访内容的转录、翻译和分析,笔者对CPA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汉语翻译、情境应用与未来发展进行阐释,旨在全面介绍这一直接量化PA能量消耗的工具,为中国学者提供统一参考,以提高CPA的知晓度、应用率和使用灵活度,促进我国PA研究与实践的发展。

1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搜集和系统分析与CPA相关的中英文文献,梳理和阐述CPA的历史发展、主要内容和应用情境,并根据文献资料拟定访谈提纲,共包含8个问题。采用专家访谈法对CPA的起源、发展、应用和未来走向进行进一步挖掘。访谈的专家对象是CPA的主要创始人之一Barbara Ainsworth。在访谈正式开始前,主要围绕CPA的背景、内容、应用和发展拟定访谈提纲。在访谈实施过程中,采用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访谈者首先对本次访谈目的进行简短说明。在征得访谈对象的同意后,采集并保存访谈的音频资料。访谈全程时长约50 min,所使用的语言为访谈对象的母语(英语)。访谈结束后,访谈者将访谈音频资料进行转录和翻译处理,并将转录完成的文本资料与访谈对象进行核实。采用内容分析法提取关键信息,作为本文的主要数据。

2  CPA的发展过程

CPA项目始于1989年,最初由4位高级研究人员发起,他们试图通过流行病学研究证明PA对人体健康有保护作用。具体而言,即需要证明因果关系和剂量-效应。然而,当时的PA流行病学研究存在两大问题:①不同学者对PA的测量方法不一,导致难以对因果关系制订严格的流行病学标准;②不同学者使用的活动强度水平差异很大,导致研究之间难以进行比较。为此,4位主要发起人决定创建一个有关PA强度的等级系统(用MET值表示)。PA强度的数据均来自流行病学研究中所使用的问卷、日志等[15-17]。对于那些当时未被测量的具体PA行为,则使用MET的估计值表示其强度,以供参考。最初,人们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使用该系统,直到1993年,CPA正式发表问世[15]。尽管第1版CPA尚存缺陷(如某些MET值可能过高或过低),但其问世对PA测量乃至整个PA研究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革命性作用。1995年,Pate等[28]发表了在PA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其中引用了CPA作为参考文献。此外,后续研究得以基于CPA,使用相同的强度单位测量PA,这提高了研究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之后,随着研究数据的累积和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PA强度被测量,CPA进行了修订更新,第2版、第3版分别于2000年和2011年正式发布,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2008年,美国《身体活动指南咨询委员会报告》引用了CPA,将其作为量化PA能耗的一种参考[17,29]。Barbara Ainsworth在采访中表示,一开始并未预料到CPA會进行多次更新并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故而修订更新的时间间隔并不固定。此外,得益于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发展,CPA的官方网站在2011年应运而生,从而为向全球用户免费提供相关信息创建了更为便捷的渠道。

在采访中Barbara Ainsworth还透露,CPA项目团队目前正在推进3个方面的工作:①测量先前PA强度为估计值的活动(大部分为家庭活动);②进行文献检索,纳入或更新已被测量活动的MET值;③测量60+、70+和80+ 3个年龄段老年人的日常PA能量消耗,目前主要在中国进行,未来可能还会测量美国的老年人。她表示CPA将在不久的将来发布第4版,并希望能添加更多具有文化特色的身体活动,如中国的广场舞。综上,CPA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图1所示。

3  CPA的主要内容和汉语翻译

CPA以列表的形式呈现,包含编码(Code)、代谢当量(MET)、活动分类(Major Heading)和具体活动(Specific Activities)等4个部分。下文对CPA的主要内容和汉语翻译过程进行阐述说明。

3.1 主要内容

3.1.1 活动分类和具体活动

根据活动类型和活动目的,1993年发表的CPA第1版共包含19类活动,后在2000年第1次更新中添加了“宗教活动”和“志愿者活动”,2011年第2次更新未添加新的活动,故目前共包含21类活动(表1)。第1版CPA共纳入476个具体活动,之后每次更新,具体活动在数量上均有增加,2000年版增至605个,2011年版增至821个。CPA目前已纳入21类共计821个具体活动,基本涵盖成年人常见的PA,为其强度评估提供参考。

区分具体活动的第一步是辨识活动分类,一旦确定,在辨识具体活动时需要注意,它们可能存在“一对多”的现象。“一对多”是指出于不同的活动目的,同一种具体活动会被包含在不同的活动分类里,如“坐着阅读”这一具体活动,可能是闲暇时间进行放松式的阅读,也可能是出于工作需要,坐着阅读一些文件。所以,“坐着阅读”既属于“07 不活动 休息/低强度”,也属于“11 职业活动”。

3.1.2 编码系统和代谢当量

CPA拥有一套自己的编码系统,每一个具体活动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编码(示例见表2)。编码由5位数字组成:前2位数字代表活动分类,例如“01”代表“自行车骑行”,“02”代表“健身锻炼”;后3位数字代表具体活动,例如“自行车骑行”中的“018”代表“骑自行车:休闲骑行,8.9 km/h”,“019”代表“骑自行车:休闲骑行,15.1 km/h”。此外,部分具体活动的表述后标注了“Taylor Code”,这是为了保留由Henry Taylor在20世纪70年代创建的“明尼苏达休闲时间身体活动问卷”(Minnesota 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中的原始编码[30],以便之后的使用者进行追溯。

每项具体活动都有相应的MET值表示强度。MET音译为“梅脱”,指活动时代谢率相对于休息时代谢率的倍数,1 MET=1 kcal·kg-1·h-1,即维持静息代谢所需的耗氧量约为3.5 mL·kg-1·min-1,意为每千克体质量每分钟消耗3.5 mL氧气,2 METs指所需的耗氧量是静息代谢的2倍,即7.0 mL·kg-1·min-1,每千克体质量每分钟消耗7.0 mL氧气[18]。在2011年版CPA中,约68%(561/821)的具体活动MET值是测量得出的,其余为估计值。在采访中Barbara Ainsworth提到,2011年版CPA的MET值进行了舍入处理,除了个别具体活动的MET值保留了2位小数(如编码“07030”,活动类别“不活动 休息/低强度”,具体活动“睡觉”,其MET值为0.95)外,其余活动的MET值均保留1位小数,且小数点后的数字无外乎0、3、5和8。另需指出的是,具体活动的能量消耗可能因人而异,这与个人的体质量、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CPA推荐使用“消耗的热卡(kcal)=MET值×体质量(kg)×活动时长(h)”这一公式计算消耗的能量。

3.1.3 网站资源

为更加便于全球相关人员使用和沟通交流,CPA目前已设立官方网站,网址为https://sites.google.com/site/compendiumofphysicalactivities/home。该网站有许多免费的相关资源和服务:①1993、2000和2011年版CPA文件(另有西班牙语、法语、日语、汉语等多个语言翻译版本)和3个版本合并的跟踪指南;②不同颜色的编码方案和参考文献来源,用于识别具体活动的MET值为测量值还是估计值(蓝色=测量值,红色=估计值);③应用CPA的项目链接(如“运动是良医”);④在全球范围内,向用户免费提供评估PA的相关信息,估计特定PA的能量消耗,计算并校正MET值,为每个人提供个性化服务;⑤全球学者可自行上传相关研究,以不断更正和更新现有汇编数据库。

3.2 汉语翻译

2011年版CPA的汉语翻译版本——《身体活动汇编(汉英对照版)》翻译团队以德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弗米尔和赖斯提出的“目的论”[31]为理论基础,并考虑了中国特定的文化因素和用语习惯,使用纸质辞书[如《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9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9版)]、电子辞书(如Google翻译)和搜索引擎(如用Google搜索引擎搜索图像、扩展资料等)等翻译工具,经过共计6个轮次的翻译、修改、校对和多次格式修改与润色,最终完成了翻译工作。对于“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的汉语翻译,如前文所述,中文文献中存在多种表达[3,22-27],分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physical activities”如何翻译;②“compendium”如何翻译。对于“physical activity”的汉语翻译,笔者赞同乔玉成[3]的观点,认为应翻译为“身体活动”。“体力活动”属于“身体活动”的下位概念,且“体力活动”容易让人与“体力劳动”“体力工作”等日常概念混淆,与学术概念有所区别。对于“compendium”的汉语翻译,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9版)对该词的解释为“a collection of facts,drawings and photographs on a particular subject,especially in a book”(尤指书中某题材事实、图画及照片的汇编、概要)。根据CPA的内容实质,它是对不同类型具体身体活动能量消耗的整合、汇总,翻译为“汇编”比“概要”更妥当。另外,“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的原名中并未出现“energy expenditure”(能量消耗)一詞,CPA的作用也不仅局限于为身体活动的能量消耗提供可参考的参数。综上,笔者认为将“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翻译为“身体活动汇编”比翻译为“身体活动纲要”“体力活动概要”“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编码表”等更忠实于原文,并富有广阔的含义。因篇幅限制,本文附上我国常见身体活动汇编精编表(表3)。

4  CPA的应用情境

4.1 可应用的实际情境

4.1.1 学术研究领域

作为一种对PA能量消耗进行估算和分类的资源,CPA的内容源自PA流行病学研究所使用的各种问卷、日志等,其首次被应用到学术研究领域具有历史性和开创性意义。在美国“活动、体质和锻炼调查”中,PA记录被初步进行了编码和评分。之后,CPA还被应用于多项学术研究调查,如美国的第3次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32]、1991年全国健康访谈调查等[33],在其中被用于识别PA的强度。

在我国,CPA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比较型和应用型研究中。戴剑松[34]运用间接热量测定法测量了20项我国常见典型的PA能量消耗。其中,有19项活动可与CPA(原文称之为《身体活动概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有15项活动测得的MET值与CPA不同,大多高于CPA的MET值,因此作者认为CPA不完全适用于中国人群。王欢等[27]研究了中国人步行的能量消耗,其中不同步速(4.8、5.6和6.4 km/h)下测得的MET值高于CPA中的参考值。罗曦娟等[22]则专门介绍了2011年版CPA(原文称之为“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编码表”)在运动处方中的应用,主要可应用于运动处方的制订和实施,实现个性化、多样化,而非“一刀切”的运动处方制订,且在实施过程中可参照能量消耗值监控运动强度以及达到既定的能量消耗目标。

4.1.2 健康管理领域

在全球范围内,CPA被用于量化成年人PA能量消耗的监测活动,并已在临床环境中应用,以判定该具体活动的能量消耗的建议和评估是否符合个人实际。目前,其使用范围已扩展到评估个人的PA能量消耗、体质量管理计划、运动指南设置等领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应用项目是由ACSM和AMA发起倡议的“运动是良医”,其目的是将身体活动和锻炼纳入预防疾病和治疗医学范例中的一部分。CPA在其中被用于识别活动类型、评估身体活动强度等。例如,若1名体质量为70 kg的女性身体活动不足,根据美国2018年版的PA指南[35],该名女性每周需要进行至少150~300 min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MET值为3.0~5.9)或75 min的剧烈身体活动(MET值≥6.0),或组合进行2种强度的身体活动,她可参照CPA的MET值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进行合适的PA,并达成PA指南的目标。

CPA在健康管理领域中的另一重要应用是协助减重。为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体型、体成分等,且为了满足从事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的需要,人体必须进行能量摄入,以保持能量平衡。每个个体的能量消耗会因体型、体成分、环境、行为等的不同而不同。总能量消耗可分为3个部分:静息能量消耗、用于处理摄入食物或饮食引起的能量消耗、活动引起的能量消耗[3]。个体每日的总能量消耗即每日燃烧的热量总数,保持能量摄入量与能量消耗相互平衡可以防止体质量增加。因此,如果要减重,则需创造“能量赤字”,即能量消耗大于能量摄入,可从两方面入手:①减少能量摄入;②增加能量消耗。通俗而言,即“少吃、多动”。控制饮食和增加身体活动是减重的两大核心要素。CPA提供了每个具体活动的MET值,可通过公式“消耗的热量(kcal)=MET值×体质量(kg)×活动时长(h)”计算出消耗的热量,从而帮助减重人群记录和估算每日由活动引起的能量消耗。例如,1名体质量为70 kg的女性在1 d当中,早上骑自行车去上班,时长为30 min;工作时,在办公室行走,不携带任何物品,总时长为1 h;下午下班骑自行车回家,时长为30 min。根据这名女性1 d中的主要活动,参照CPA的“01010 自行车 MET值4.0 骑自行车:小于16.1 km/h,休闲骑行,去工作或休闲”和“11792 职业活动 MET值3.5 工作中的行走:4.8 km/h,在办公室,中等速度,不携带任何物品”可计算出该名女性1 d的活动能量消耗约为“(4×70×1)+(3.5×70×1)=525 kcal”。另外,健身和减重教练员可使用CPA,在协助服务对象进行健身或减重的过程中,依据合适的强度选择具体活动,或依据合适的具体活动确保活动强度。

致谢:感谢上海体育学院期刊中心《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编辑部对本次2011年版CPA汉语翻译版本——《身体活动汇编(汉英对照版)》翻译工作的支持与帮助。作者贡献声明:

洪金涛:翻译和校对汇编内容、设计论文框架、检索和筛选文献、撰写和修改论文、设计采访提纲、实施访谈、翻译和转录采访内容;陈思同:翻译和校对汇编内容、指导论文框架、检索文献、指导采访提纲、指导和修改论文、校对参考文献、校对采访内容;刘  阳:校对汇编内容、提出论文选题、联络专家、指导论文框架和方法论、辅助访谈、修改论文。

参考文献

[1] CASPERSEN C J,POWELL K E,CHRISTENSON G M.Physical activity,exercise,and physical fitness:Definitions and distinctions for health-related research[J].Public Health Reports,1985,100(2):126-131

[2] 刘陽.基于加速度计的身体活动测量研究前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8):66-73

[3] 乔玉成.身体活动水平:等级划分、度量方法和能耗估算[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7,32(3):1-12

[4] WARBURTON D E R,NICOL C W,BREDIN S S D.Health 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The evidence[J].CMAJ,2006,174(6):801-809

[5] LEE I M,SHIROMA E J,LOBELO F,et al.Effect of physical inactivity on major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worldwide:An analysis of burden of disease and life expectancy[J].Lancet,2012,380(9838):219-229

[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strategy on diet,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EB/OL].[2019-11-17].https://www.who.int/dietphysicalactivity/factsheet_inactivity/en/

[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strategy on diet,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physical activity[EB/OL].[2019-05-28].https://www.who.int/dietphysicalactivity/pa/en/

[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recommendations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health[EB/OL].[2019-11-17].https://apps.who.int/iris/handle/10665/44399

[9] GUTHOLD R,STEVENS G A,RILEY L M,et al.Worldwide trends in insufficient physical activity from 2001 to 2016:A pooled analysis of 358 population-based surveys with 1.9 million participants[J].The Lancet Global Health,2018,6(10):e1077-e1086

[10] DING D,LAWSON K D,KOLBE-ALEXANDER T L,et al.The economic burden of physical inactivity:A global analysis of major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J].The Lancet,2016,388(10051):1311-1324

[1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global action plan on physical activity 2018-2030[EB/OL].[2019-05-20].https://www.who.int/ncds/prevention/physical-activity/gap pa/action-plan

[12] WELK G.Physical activity assessments for health-related research[M].United States:Human Kinetics,2002

[13] 余丹,曾果,李鸣,等.中国南方中青年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研究[J].卫生研究,2010,39(6):715-718

[14] 李展.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测量方法及其进展[J].贵州体育科技,2005(3):53-55

[15] AINSWORTH B E,HASKELL W L,LEON A S,et al.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Classification of energy costs of human physical activities[J].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1993,25(1):71-80

[16] AINSWORTH B E,HASKELL W L,WHITT M C,et al.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An update of activity codes and MET intensities[J].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2000,32(9 Suppl):S498-S504

[17] AINSWORTH B E,HASKELL W L,HERRMANN S D,et al.2011 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A second update of codes and MET values[J].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2011,43(8):1575-1581

[18] BALKE B.The effect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the metabolic potential,a crucial measure of physical fitness[M].Exercise and Fitness.Chicago:The Athletic Institute,1960:1-4

[19] ScholarGoogle.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Classifi cation of energy costs of human physical activities[EB/OL].[2019-11-17].https://scholar.google.com/scholar?hl=zh-CN&as_sdt=0%2C5&q=Compendium+of+physical+a ctivities%3A+classification+of+energy+costs+of+human+physical+activities.&btnG=

[20] ScholarGoogle.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 An update of activity codes and MET intensities[EB/OL].[2019-11-17].https://scholar.google.com/scholar?hl=zh-CN&as_sdt=0%2C5&q=Compendium+of+physical+activi ties%3A+an+update+of+activity+codes+and+MET+intens ities&btnG=

[21] ScholarGoogle.2011 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A second update of codes and MET values[EB/OL].[2019-11-17].https://scholar.google.com/scholar?hl=zh-CN&as_sdt=0%2C5&q=2011+Compendium+of+Physical+Activities%3A+a+second+update+of+codes+and+MET+values&btnG=

[22] 羅曦娟,王正珍,张军,等.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编码表在运动处方中的应用[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9):76-80

[23] 赵文华,丛琳.体力活动划分:不同类型体力活动的代谢当量及体力活动的分级[J].卫生研究,2004,33(2): 246-249

[24] 孙唯佳,孙建琴,彭景.代谢当量在评估体力活动强度及健康效应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7):1318-1320

[25] 方春露,魏源.人体活动时能量消耗的研究进展[J].体育科技,2014,35(6):84-87

[26] 尚东锋.抗阻训练能量消耗的研究进展[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28(3):119-122

[27] 王欢,江崇民,刘欣,等.中国人步行能耗以及步行锻炼建议[J].体育科学,2013,33(11):89-93

[28] PATE R R,PRATT M,BLAIR S N,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public health:A recommendation from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d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J].JAMA,1995,273(5):402-407

[29]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 report,2008[R].Washington,DC: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2008:A1-H14

[30] TAYLOR H L,JACOBS D R,SCHUCKER B,et al.A questionnaire for the assessment of 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ies[J].Journal of Chronic Diseases,1978,31(12):741-755

[31] REISS K,VERMEER H J.Towards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Skopos theory explained[M].New York:Routledge,2014

[32] CRESPO C J,KETEYIAN S J,HEATH G W,et al.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US adults:Results from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J].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1996,156(1):93-98

[33] JONES D A,AINSWORTH B E,CROST J B,et al.Prevalences of moderate physical activity recommended by the Surgeon Generals Report in US adults: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1990[J].Archives of Family Medicine,1998,7:285-289

[34] 戴剑松.运动传感器测量身体活动的关键技术研究[D]. 南京:南京醫科大学,2015:1-10

[35] PIERCY K L,TROIANO R P,BALLATD R M,et al.The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J].JAMA,2018,320(19):2020-2028

[36]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8

[37] LI Y M,HAN J,LIU Y,et al.China survey of fitness trends for 2020[J].ACSM's Health & Fitness Journal,2019,23(6):19-27

[38]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EB/OL].[2019-11-17].http://www.nhc.gov.cn/wsxf/zcfg/201907/2a771d89e00e4b228028335d4fcf1a7d.shtml

猜你喜欢

能量消耗成年人
没有一个成年人,能笑着看完体检报告
没有一个成年人,能笑着看完体检报告
成年人爆笑日常
成年人交朋友是要付出代价的
成年人的辛苦
无线传感网中具有唤醒机制T—MAC协议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耗测试方法设计
热拌沥青混合料生产和施工全过程能耗与排放评价
移动基站无线传感器网络优化研究
30岁以上成年人吸烟致死87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