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路径探索

2020-09-26罗雨欣李澳杨海媚黎量

时代人物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亲和力针对性供给侧改革

罗雨欣 李澳 杨海媚 黎量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思政教育;亲和力;针对性

基金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2019年度 “杏林学者”学科人才科研提升计划辅导员专项(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FDY2019007)

随着社会、网络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旧有的思政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与学生的需求,高校思政教育显现出一些问题。高校思政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与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存在相通之处,二者都致力于用改革供给的方式解决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强调在适应需求的基础上引领需求[1]。新时代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需求变化为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丰富的文化、先进的科技为大学生打开了更宽广的天地,展示了更复杂多样的世界;时刻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对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进行完善与优化,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需要重视与探讨的课题。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需求侧的主体性,创新方式方法,满足多元化个性需求,又要平衡好需求侧与供给侧,避免过度迎合学生的需求,忽视了供给侧自身的引领力。

一、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思政教育与时代脱节。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让人们的观念逐渐多元化,而现代化通讯设备和技术也使得信息传递的范围更广,内容复杂、良莠不齐的信息时刻冲击着人的大脑,如果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难以找到自身定位,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就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定,这对我们开展思政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高校学生思想也逐渐功利主义化,他们注重考取证书以便将来获得更好的工作,却忽略了学习的真正意义,对于深层次的精神的追求更是日益减少,这种“不走心”的现状给高校思政教育也带来了难题。传统的思政教育,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特别是新时期出现在大学生中的新问题关注、引导不够,使学生逐渐失去了接受思政教育的兴趣。

高校思政教育缺乏实践教育。目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性教学存在质与量的不足。大多数高校的思政实践性教学都是在校园内进行的,或者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等方式。这样的实践教育或缺少特色,或形式单一,或覆盖面不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因思政理论内容复杂多样,难以完成找到与之配套的实践教育资源,理论和实践无法有机结合,导致思政教育的实践环节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贯彻科学发展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强化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感知和巩固理论,这样才能让思政教育焕发生机[2]

高校思政教育缺乏层次性。现在的高校思政教育以集体教育为主,没有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身份、不同需求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从而使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无法获得认同感、无法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导致思政教育形成了“供需不匹配”的状态。供给侧改革理论强调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顺应学生多元化的个性需求,加强自身知识储备,开展层次性教育,增强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引领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的有所收获,感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思政教育[3]

二、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路径探索

创造共鸣----用情感打动学生。大学生既具有壮志豪情又情感细腻,从情感出发,开展富有感染力的思政教育中,或许是开展思政教育的新方向。根据大学生的现实需求,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比如开展如“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行动类似的活动,组织同学们参加升国旗仪式、发表国旗下演讲等,让大学生在聆听与欣赏中感悟思政教育的动人力量,激发大家心中的爱国情怀,将它们潜移默化的植入心中,再推之以实践等使其发展壮大;或者由自己亲身讲述思政教育带来的感动和影响,使同学们在共情共鸣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形成对学习内容更加直观生动的理解。

创新互动----用学生带动学生。从情感带动学生是一部分,從知识理论上传播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深化供给侧改革”,让学生发展思政知识,让学生走向讲台讲述他们所理解的思政内容,比如组建先锋青年理论研讨社,组织学生一起开展理论学习和分享,进行先锋青年说演讲比赛、举办时政交流会等,这种同龄人间的知识传播或能更亲切、更容易接受,在一定程度上,为思政教育拓宽了路线,带来了新生力量。从学生角度出发,让同学们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展现出来,以此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再由老师总结升华、引导提炼,在师生之间建立双向桥梁,既能满足个性化教育需求,也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融入感,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创新手段----用科技便利学生。新时代互联网自媒体下,学生将更擅长于网络知识的获取与传播,这一主力军将能担起思政教育追求更远、更高效的任务。充分利用互联网科技平台,建立微信公众号、app等,推送党建要闻、先进典型、时政聚焦等相关信息,为思政教育找到新的传播基地,用广而无形的网络传递深而有识的思政内容。同时,借助网络平台,不仅可以推送文字、图片,还可以推送音频、视频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学生易于接受,师生可以随时互动交流,及时反馈,让思政教育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创新形式----用宣传展示学生。在学习思政内容的同时,倡导大学生进行思政体验活动----党建文化产品设计,或可加深他们对思政学习内容的体悟。通过微电影拍摄、海报设计、党建文化手工品制作等形式,学生能在其中发掘自己所追求的真正的思政要点,表达自己所体会和理解的思政内容,展示独一无二的思政心得,在与大家的交流互动中有针对性地深化它对自己的影响,并将其宣传给其他同学。通过这样的形式可让同学们深切的感受到思政教育的亲和力,让同学们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多元化。

创造条件----用实践提升学生。在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后,学校学院各部门或学生社团可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机会与支持。不论是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或是社会实践等方式,激励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加深对真理的理解,更好地检验与发展真理,传播与践行真理,比如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四进”活动,即进社区、进医院、进校园、进基层,或者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鼓励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等,如此方可拓宽思政教育的全新维度,让思政教育真正渗透到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中。

创新角度----多层次教育。高校的学生存在多层次的特点,有普通群众、有共青团员、有入党积极分子、当然还有学生党员,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想需求是不同的,自然应该因材施教采取分层次的教育,让所有学生都能切实感受到思政教育的针对性,而不是“大锅饭”式灌输。结合供给侧改革的相关思想,为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采取多层次的思政教育是提升新时代高校学子思想的重要创新方式,比如针对共青团员,可积极组织“青年大学习”活动、开设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等,吸纳优秀共青团员加入党组织;针对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开展端正入党动机教育;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先锋论坛等,进一步提升党性修养。

高校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的重任,更应充分进行供给侧改革,在适应学生的思想需求基础上也要引领需求,从而为当代大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思政教育。本文旨在创新思政教育,设计高质量、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方案,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思政教育目的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兴趣,进一步引领大学生需求,以与学生契合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拉近他们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距离,加强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参与感与获得感,使高校思政教育真正走心、入心。

参考文献

[1]暴士蕊,李红亮,任伟安等.以“供给侧改革”思维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7(01):31-33.

[2] 张惠琴.强化学生主体性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83-86.

[3] 汤涛.略论供给侧改革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81-84.

猜你喜欢

亲和力针对性供给侧改革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针对性护理对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影响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中考英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针对性练习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
情态动词专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