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伊文化交流未来展望
2020-09-26赵菡菡
赵菡菡
关键词:文化交流;中国;伊朗
中伊交往历史回顾
中国和伊朗都是亚洲的古老国家,中国与伊朗的交往历史可以追溯到安息王朝时期即公元前2世纪左右,虽然被高原、沙漠所阻隔,然而古老的“丝绸之路”把这两个古老文明紧密的联系了起来。在两国政府和民间都有各式各样的交往活动。这些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对两个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伊交往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国西汉(公元 前 206-25 年)武帝统治时期,当时在伊朗是帕提亚(Parthia) 时代。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从中国至罗马的商业路线,这就是最早的“丝绸之路”。从阿拉伯语对中国的发音“sinee”或者波斯语“cheen”可以见证中国的“丝绸瓷器”“sichou,ciqi”的商业发展路线。伊朗是古代 “丝绸之路”的中转 站,这使伊朗可以充分享受到东西方交流带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收益也塑造了波斯人民族精神。
第二阶段唐朝(公 元 618—607 年)。这一历史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封建社会的极盛时代,国家发展政局稳定,国力强大,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呈现了一片的繁荣景象。然而伊朗方面却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时期,当时的萨珊王朝收到了阿拉伯人的进攻,国土逐步被阿拉伯人侵占,波斯人为了避难,使得大批波斯人移民到了中原,萨珊王朝末代王子曾向大唐求援,唐朝接纳了大批波斯贵族。因此波斯文化在这一时期大量传入中国。
第三阶段元明时期。此时期阿拉伯人、波斯人進入中国,“回族”在此时期形成被称为“回回”。 随着波斯人的到来,波斯的医学和天文学的学术传入中国并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四阶段中国与伊朗建交后的交流合作。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始于1982年,中国是伊朗的重要贸易伙伴,两国在经济领域、文化各领域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中伊文化交流的未来发展的趋势走向
伊朗和中国同属东方文明体系,其波斯文化别具特色,并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伊朗波斯文化特征及其对中伊文化交流的影响,深入发展中伊文化交流和友好合作,推动中伊关系的全面健康发展,是当务之急。中伊交往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宽领域、多层次、广泛的人文交流格局。在教育、文化、经济领域的合作成功显著。双方交流规模每年都持续扩大,双方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合作办学的高校也逐年递增,举办各种人文交流活动成为推动双方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构建双方交流的文化理论支撑体系。中伊两国是属于文明古国,两大文明体系延续数千年而连绵不断,在这两大文明体系下培育了各自独特的文明特征。因此,“应遵循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发觉并整理两大文明体系的文化传统,梳理价值观念、秩序观念进而构建完整的文化理论支撑体系,促进发展和谐的世界文化。
加强学科交流合作。加强与伊朗各高校、研究机构、文化界以及智库学者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基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文化底蕴,中方提出了和平共处、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大国关系理论,为中伊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通过加强文化界学者的交流活动增进两国之间深层次的理解。
加强人文的学科的合作交流是重点。中伊两国都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两国的高等院校应在在人文学科以及中国-波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发挥重要的作用。两国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可以带动的人文学科的提升,对弘扬民族人文精神、增进文明互鉴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价值;对于学生、社会以及人类的平衡发展,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相信各高校的继续努力下,中伊两国人文交流事业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加强语言文化教育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伊朗推广中国语言与文化,同时加强我国高校波斯语专业建设是深化双方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应加快加强汉语学习在伊朗的本土化步伐,发挥汉语语言的文化魅力,使民心相通。同时尊双方的语言文化特色和优势,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中华文明-波斯文明文明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培育两国青少年学生学习彼此的语言文化,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为两国发展培育人才。中方应发挥中国文化的主导作用,打造文化精品,积极开发语言文化产品,开拓语言服务新领域和新途径。
开展民俗文化活动。促使两大文华传统深入人心。在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活动,书法节,文化节,旅游节,美食节等活动传承文化传统。增加群众喜爱的内容,创新多种方式,鼓励引导人们参加,让人们感受到波斯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能给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精髓,感知传统文化的真、善、美。在两大民族民间精神上产生心灵的共鸣。
在各种民俗文化活动中宣讲中华道德模范故事,通过生动的道德模范故事,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实现中华优秀美德的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交流
中国和伊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世界令人瞩目的成就。双方在非物质文化遗保护方面各有特色,未来期待中国的专家学者与来伊朗专家共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挑战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双方应建立合作的平台,为未来中伊扩大交流和合作打下基础。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中国与伊朗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会更加丰富和多元化。把握“一带一路”的利好形势,实现中国伊朗文化交流合作可持续发展。
注释
[1]范鸿达.从伊朗的历史兴衰看其主体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特性[ J].西亚非洲,2018(01):11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