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学界关于苏联集体安全政策研究综述

2020-09-26孟婧

时代人物 2020年11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苏联

孟婧

关键词:苏联;集体安全;研究综述

19年希特勒的上台,促使德国崛起,对其周边国家的安全产生威胁,而苏联也紧邻东欧各国,也感受到了危机。而在亚洲的日本的崛起与对中国、朝鲜的侵略,不仅损害了苏联在华利益,同时也让苏联深感不安,日本的“大东亚政策”势必终将会与苏联对立。因此为了维护苏联的利益,避免一旦发生战争苏联面临对德对日两线作战的危险,1933年初于日内瓦召开的裁军会议上, 苏联提出了关于对侵略一方下定义的宣言草案。这一宣言客观上有利于维护国际安全,然而英国的带头反对,这一宣言夭折。由于德国在此期间军备的加速扩充,使得苏联在1933年12月通过决议,正式提出要在欧洲建立有效地集体安全体系来维护和平和防止侵略。从此开始一直到1938年,苏联在外交方面实施的一系列举措,统称为集体安全政策。近些年来国内学者针对这一事件进行的研究主要围绕集体安全政策的定义及内容、推行原因、失败原因及对其评价这几个方面来展开。

国内学界关于苏联集体安全政策研究概况

(一)集体安全政策的定义及内容

国内学术界对苏联在1933-1938年推行的集体安全政策进行研究,主流观点认为其主要包括加入国际联盟,“东方公约”的谈判以及苏法、苏捷互助条约的签订。也有学者主张苏联制定集体安全政策最核心的是解决德国问题,即如何应对和防范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而这具体体现在苏联与法国、波兰等东欧邻国在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反德互助联盟。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法、英先后提出旨在与德和解妥协的修正方案,与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相背离,致使苏联集体安全政策最终破产。

(二)苏联集体安全政策推行原因

至于苏联为何在1933年开始致力于在外交层面推行集体安全,学界看法不一,众说纷纭:一是苏德拉巴洛合作关系破裂与苏法的日益接近;二是希特勒上台后给苏联所带来的压力与威胁促使苏联对外寻找更多的盟友保障自身的安全;三是主张与苏联对外政策国家安全以及世界革命的两大战略目标有关;四是认为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虽从本质上是为维护本国的利益与安全,但也是苏联从整体出发,试图通过集体的力量来制止战争和侵略;五是主张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是针对西方的绥靖外交而提出的;六是西方重要的民主国家如法国有较强的集体安全意识,同时也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持有高度警惕,为苏联对外推行集体安全提供现实可能。

(三)苏联集体安全的失败及其原因

苏联从1933年开始积极推行集体安全政策,到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的召开与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与苏联签订互助条约的捷克斯洛伐克在签订条约后遭到了侵略,而苏联根本无法提供保障,从事实层面证明所谓的集体安全并不存在,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最终宣告破产。

关于苏联集体安全政策失败的原因,国内学者主要围绕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进行展开。外因方面,有学者认为苏联集体安全政策的失败既与德国拒不加入东方公约和波兰的不合作立场直接相关。也与苏联同法、英外交定位的巨大差异、双方缺乏必要的互信以及英法对德国的动机的错误认识和心存幻想等密不可分。也有观点提出慕尼黑会议所体现绥靖政策打击了苏联建立集体安全的信心以及苏联在领土北部受到日本军国主义威胁迫使其放弃集体安全政策。还有些学者认为这与苏联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利益有关。而杨永锋指出苏联与英法结盟理念的不同致使双方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分歧严重而无法达成一致,是苏联集体安全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而罗志刚在探讨苏联欧洲集体安全政策失败的原因时,更多地强调英国在这一政策中的重要地位。还有学者指出除法西斯国家外,在三十年代初期,各国的主要精力都集中于国内,对外政策推行力度不够。同时各国利益受到法西斯的威胁程度不同,在根本利益未受到直接损害的前提下,无意为他国付出代价。

而徐振伟则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一政策失败,提出从“威胁平衡理论”的基本观点来看,苏联建立集体安全努力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各国对“谁是最大威胁国家”的不同认定,进而加剧了集体行动的难度。集体安全体系缺乏领导核心,并不能有效协调各国在面临共同威胁时的进退策略,英、法无法信服苏联会在欧陆安全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而转向“祸水东引”的企图无异于饮鸩止渴。制衡是苏联同其他欧洲国家结盟的核心动机,亦是西方国家暂时搁置意识形态因素和苏联合作的出发点。从沃尔特的理论出发,以“威胁”代替“权力”成为结盟行为的前提,英、法和苏联对威胁的认知存在很大偏差,这就成为集体安全体系失败的关键诱因。陈晖认为苏联集体安全最终失敗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苏联与以英法为首的资本主义和国家的安全观的对立。

关于苏联这一政策失败的内因,不少学者认为苏联在推行集体安全时采取了两面性外交,一方面既向英法等国提出反对德国法西斯,倡导集体安全的倡议,另一方面也不放弃与德国缓和改善关系,这种做法无疑是削弱了苏联追求集体安全的努力,也会为德国所利用,用来威胁英法,因此本身就注定会失败。

除了强调苏联在刚开始实行集体安全政策时存在两面性,也有学者从苏联这一政策本身出发,分析其失败的原因。汪丽认为苏联在提出集体安全的本身就存在着问题。首先,苏联主张欧洲地区的一系列国家都参加到集体安全体系中来,成员国越广泛越好,特别是应该包括拥有巨大军事力量,占有重要地理位置的法国和波兰。但实际操作起来极为困难,尤其是主要大国缺乏配合的情况下,东方公约的谈判失败证明了这一点。其次,苏联拟议中的集体安全体系有明确的共同敌人,它实际上是针对法西斯国家的。这就使一些怀有投机心理,想以绥靖、安抚法西斯的某些国家不敢明确表态加入。再者,苏联强调联合阵线成员国应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实现密切的合作,而不应该单方面承担援助义务。它要求在负担分配方面参与各国并无异议,而实践中这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最后在争取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过程中,苏联为避免这一努力失败而陷入外交上的被动地位,始终没有把同德国谈判和达成妥协的大门关死,始终保持着对德国政策上的灵活性。但政策越灵活往往也就意味着政策的不确定性越强,苏联在自身倡议的集体安全政策上摇摆不定加大了集体安全体系失败的可能性。

余厚姬则主张在苏联推行集体安全政策的过程中,苏联采取的策略及其国内形势也产生了消极影响。苏联1936年开始的大清洗,既削弱了苏联国内自身的军事实力,使得苏法联盟胎死腹中,也促使许多欧洲国家的国民产生恐惧心理,影响苏联的国际声誉。李远君也赞同这一观点,提出苏联国内清洗对苏联领导人在对外行动上的束缚,间接地帮助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但同时也反应了斯大林一直以来也没有真正放弃过对德国的拉巴洛情结。

(四)苏联推行集体安全政策的评价

苏联推行这一外交政策,虽然最终并未得到贯彻落实,主观上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和安全,但对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苏联的举措尽力阻止战争和侵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欧洲和平;当苏联集体安全政策破产,同时还面对慕尼黑会议后苏联在欧洲日益被孤立,面临德国、日本东西两面夹击的危险,苏联与德国达成和解,为德国法西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提供了帮助。另一方面也促使二战后的世界,在面对国际争端时,注重利用政治和外交等和平手段阶段矛盾冲突,避免采用战争等暴力手段。

关于国内学界苏联集体安全研究的几点思考

近40年来学术界围绕苏联集体安全政策形成了不少研究成果,这些成功过为我们深化苏联外交政策、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以及从不同角度深化认识20世纪30年代世界主要几大核心国家面对法西斯的步步紧逼的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同时,通过梳理近年来研究成果发现,有关苏联集体安全政策的研究还有一些深化和拓展的空间。一方面是理清苏联集体安全政策研究的基础问题,解决一些目前尚有争论的基础问题,如苏联集体政策失败的原因。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学界的认同,会影响有关苏联集体安全政策的总体研究。另一方面,目前研究苏联集体安全政策的学者和学术成果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1995年至2010年,近年来的研究更为稀少。这既是因为这一课题受限于使用的语言,直接相关资料相对较少,学者很难在有限的资料中“推陈出新”,另一方面也是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英法苏三国身上,作为与该政策密切相关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以及西班牙都相对较少提及,这无疑会限制该问题的研究。因此下一步学界应不断扩展苏联集体安全的研究领域和角度,加强苏联集体安全政策与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以及西班牙等方面的研究,从而不断完善深化对苏联集体安全政策的研究和认识。

参考文献

[1]于建胜. 30年代苏联集体安全体系述论[J]. 青大师院学报,1995(12):39-44.

[2]毛远臻. 苏联与欧洲集体安全1933-1935[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宋萍. 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德关系的演变[D]. 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张盛发.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从集体安全到一国自保的历史考察[J]. 俄罗斯学刊,2015(04):7-33.

[5]王秀霞,王伟. 谈30年代苏联外交政策的演变[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2):103-104.

[6]王哲. 试论三十年代苏联的“ 集体安全” 政策—兼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J].史学集刊,1995(02):16-21.

[7]祝孔江. 苏联推行集体安全政策的原因和不利因素[J].克山师专学报,2004(04):58-60.

[8]刘春蕊. 苏联集体安全体系的落空与二战的爆发—兼论当今世界和平[J]. 彭城大学学报,1995(01):8-11.

[9]杨永锋. 从过境权问题看三国谈判失败的苏联因素[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02):51-52.

[10]罗志刚. 英国和战前苏联欧洲集体安全政策[J]. 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3):403-408.

[11]徐振伟. 1930年代苏联构建集体安全的失败——一种基于“威胁平衡理论”的分析[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84-90.

[12]陈晖. 试论二战前夕苏联与英法的结盟谈判[J]. 俄罗斯研究,2001(04):74-79.

[13]毛锐. 试论19 3 5至1 9 3 7年苏联对德国和平共处的尝试[J]. 山东师大学报,2000(01):42-46.

[14]吴凡.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德关系的演变[J]. 黑龙江史志,2013(15):20-22.

[15]汪丽. 集体安全的困境: 集体安全与个体安全──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集体安全政策述评[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12-14.

[16]余厚姬. 论原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计划失败的原因[J].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03):19-22.

[17]李远君. 苏联的责任——苏联集体安全政策失败的原因[J]. 枣庄学院学报,2009(01):120-123.

[18]陈建平. 20世纪30年代苏联对外政策的两次重大调整[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04):63-66.

注释

[1]于建勝:《30年代苏联集体安全体系述论》,《青大师院学报》1995年第12期。

[2]毛远臻:《苏联与欧洲集体安全1933-1935》,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3]毛远臻:《苏联与欧洲集体安全1933-1935》,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4]宋萍:《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德关系的演变》,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5]张盛发:《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从集体安全到一国自保的历史考察》,《俄罗斯学刊》2015年第4期。

[ 6] 于建胜:《30年代苏联集体安全体系述论》,《青大师院学报》1995年第12期;王秀霞,王伟:《谈30年代苏联外交政策的演变》,《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7]王哲:《试论三十年代苏联的“ 集体安全” 政策—兼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史学集刊》1995年第2期。

[8]祝孔江:《苏联推行集体安全政策的原因和不利因素》,《克山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

[9]毛远臻:《苏联与欧洲集体安全1933-1935》,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0]宋萍:《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德关系的演变》,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1]刘春蕊:《苏联集体安全体系的落空与二战的爆发—兼论当今世界和平》,《彭城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于建胜:《30年代苏联集体安全体系述论》,《青大师院学報》1995年第12期。

[12]杨永锋:《从过境权问题看三国谈判失败的苏联因素》,《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2期。

[ 13] 罗志刚:《英国和战前苏联欧洲集体安全政策》,《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14]祝孔江:《苏联推行集体安全政策的原因和不利因素》,《克山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

[15]王哲:《试论三十年代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兼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定》,《史学集刊》1995年第2期。

[16]徐振伟:《1930年代苏联构建集体安全的失败——一种基于“威胁平衡理论”的分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17]从国际关系结盟理论视角来看,沃尔兹代表的“传统结盟理论”认为各国会制衡权力最大的国家,斯蒂芬·沃尔特在对沃尔兹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威胁平衡理论”,认为国家需要制衡对其威胁最大的国家,而不一定是权力最大者。

[18]陈晖:《试论二战前夕苏联与英法的结盟谈判》,《俄罗斯研究》2001年第4期。

[19]毛锐:《试论19 3 5至1 9 3 7年苏联对德国和平共处的尝试》,《山东师大学报》2000年第1期;宋萍:《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德关系的演变》,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毛远臻:《苏联与欧洲集体安全1933-1935》,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吴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德关系的演变》,《黑龙江史志》2013年第15期。

[20]汪丽:《集体安全的困境: 集体安全与个体安全 ──20 世纪30 年代苏联集体安全政策述评》,《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21]余厚姬:《论原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计划失败的原因》,《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22]李远君:《苏联的责任——苏联集体安全政策失败的原因》,《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23]刘春蕊:《苏联集体安全体系的落空与二战的爆发—兼论当今世界和平》,《彭城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24]罗志刚:《英国和战前苏联欧洲集体安全政策》,《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25]杨保康:《论二战爆发前夕苏联的绥靖政策,《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1期;

[26]张盛发:《20世纪30年代苏联从集体安全到一国自保的历史考察》,《俄罗斯学刊》2015年第4期。

[27]陈建平:《20世纪30年代苏联对外政策的两次重大调整》,《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28]刘春蕊:《苏联集体安全体系的落空与二战的爆发—兼论当今世界和平》,《彭城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苏联
戈尔巴乔夫承认:苏联解体违背全民意志
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地向苏联挑衅
武装保护苏联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微学习研究综述
雾在做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