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研究

2020-09-26王国新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35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王国新

【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华夏文明得以延续至今的重要依靠。这篇文章主要研究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中,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开展的情况,以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作用作为切入点,仔细说明了在初中语文与传统文化的结合问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5-0071-02

引言

语文科目作为语言类学科,在提高初中生汉语能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通过各种类型文章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侧重于提高初中生古文的翻译技巧或者是诗词的默写等能力,不注重对于传统文化的鉴赏。这种现象对于初中生语文核心素质的提高会产生消极影响,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树立正确人生观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于自己所处的世界也有了一定的认知,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的时期。而在初中语文中加入传统文化的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初中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学习一些典故让初中生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并且激发初中生的同理心。此外,还可以通过鉴赏一些诗词名句,比如岳飞的《满江红》以及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培养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提高学生审美

近些年来“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被广泛提及,针对语文学科而言,文学审美能力就是核心素养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1]。而审美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众所周知,审美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在前期进行大量的知识积累以及丰富的实践才能由量变引起质变。审美能力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每个人提高审美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在授课的时候加入一些优秀文章的朗诵以及赏析环节,通过背景介绍以及逐句分析来讲解该文章结构布局的精妙,以及词语使用的巧妙性。通过大量的赏析以及研究,慢慢培养学生对于词语以及语句的敏感性,最终提高初中生的审美。

二、初中语文教学及传统文化渗透现状

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还给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想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去,我们便必须分析和探究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和传统文化渗透现状。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重心已经由强调应试能力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过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疑难问题。这里以初中语文教学作为例子。一方面某些初中的语文教学依旧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一对多的授课方式,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初中生只能被动听课。另一方面课程结构过于单一,教师将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讲解重点课文上,对于课本中一些拓展类的文章则跳过不讲,让课堂的气氛变得十分压抑,降低了初中生对于语文科目的积极性。

(二)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现状分析

1.受到应试教育影响严重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认為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是最重要的,这也导致了很多家长给学生报补习班,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便开始进行高中知识的学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直接导致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以往教师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也比较重视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传统文化渗透不够重视,学生很难通过语文课堂来学习和接触更多的传统文化。应试教育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传统文化教育的进行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不够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现在,很多地方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往往会选择统一的标准,这也直接导致了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渗透教育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学生认知和了解传统文化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这也导致了渗透效果比较差,相关的评价标准很难确定。同时,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合理性也较差,甚至有些小学的师资力量都不够专业,对渗透传统文化的实际效果不够重视。此外,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没有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和语文课程之间的关系,没有明确规划初中语文和传统文化的结合,这也直接导致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的目标比较混乱,给语文课堂教学更好的进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还导致了很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很难真正的提高。

三、初中语文与传统文化结合方式

将初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对于学生语文知识掌握和传统文化的传承都非常重要,这便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初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结合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将二者结合在一起。

(一)赏析经典文章

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要适当增加对于经典名著的阅读以及赏析。初中阶段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不应该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提高应试技巧方面,而应该分一些时间来对课文中的经典名篇进行赏析,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教师也要与初中生相互配合,在初中生进行赏析的时候,特别是对古文进行赏析的时候给予帮助,比如说帮助初中生辨认古文中的通假字,或者是讲解一些字词的古今异用。这里以初中九年级下册中《鱼我所欲也》一节为例。这篇课文虽然篇幅比较短,但是字字珠玑,其中不仅含有大量的古文词汇用法知识,也包含了古代儒家伟大的思想家孟子的思想,初中生在学习的时候首先要弄清一些基本句型结构以及文字的用法,比如说“由是”的具体含义以及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并且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如“可以”“豆”“钟”等进行辨析。在掌握了这些知识后教师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由朗诵及阅读,并且对于一些重要的语句进行重点赏析并展开联想。让初中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儒家所推崇的“仁”的含义,以此来提高初中生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二)注重现实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

针对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结合,中国的文化一脉相承,虽然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吸纳其它文化的因素,但传统文化的核心一直被保留下来,在学习语文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将一些经典的现代文进行深入剖析,并寻找到其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融合让初中生发现传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并最终喜欢上传统文化[2]。这里以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纪念白求恩》一文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文章中充沛的情感,并且对文章的背景进行拓展,让初中生了解到在战争时期人性光辉的可贵之处,并通过与论语中“仁者爱人”思想进行对比,二者的高度契合正说明了无论在什么时期,“爱与和平”永远都是人类发展的主旋律。通过这种深度结合培养初中生的爱国情怀,为提高核心素养提供帮助。

(三)巧用实践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不仅要在语文课堂中,还要融入到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当中。通过在实践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来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尝试在以阅读、写作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各种知识抱有旺盛的探索欲,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点,通过细节上的设计让初中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其意识到传统文化并没有被“束之高阁”,反而已经通过全新的方式融入到了日常生活当中。通过这种方式来鼓励学生去独立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只有尊重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在处理国际关系的时候才能做到兼容并蓄,对于初中生而言,了解本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在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中建立起强大的文化自信。

这里以九年级下册中的《山水画的意境》一课作为例子,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意境”的本质,通过对意境的理解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館中欣赏山水画,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内涵以及特点,并且从“意境”层面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境”与西方审美体系中的“意象”之间的区别。在回到教室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山水画创作大赛,给出一句诗词让初中生进行自由发挥。这种绘画尝试不仅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了“意境”的含义,也让其切身体会了一次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心灵上的愉悦,对于提升其探索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有着很大的帮助。

(四)重视情境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

简而言之,情境教学法便是对形象进行合理的运用,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合适经典场景的创设,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将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更好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分析各种课文的特征,我们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图片以及视听等手段来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缩短,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基础。首先,教师应该通过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相关内容。其次,进行语文学习必须了解相关的形象和意象,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学生的情感更好地激发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

(五)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现在很多中学生学习的时候,经常会将网络这种方式运用进来,所以,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网络资源合理的运用进来。通过多种手段,能够让学生更加关注传统文化,也会更加主动和积极地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来对传统文化进行适度的包装,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这样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学习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进行文化传承的时候,需要在这个基础上根据时代特色来传承文化,真正的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文化的活力真正的激发出来。比如,每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对联都比较多。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对联的创作和对联的特点来帮助学生提高其传统文化运用方面的能力,甚至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学习一些比较经典的对联,给学生将来的对联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再如,《朗读者》和《中国古诗词》等节目,也能够很好的将中华文化的精髓体现出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来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本身便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一些电影作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典故以及民风民俗。这便要求教师必须重视网络资源的运用,让学生通过网络影视作品来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结束语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初中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具有很大帮助作用的,不仅可以让初中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够让初中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帮助其建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薛占杰.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 中华少年, 2017(32):53.

[2]郑庆忠.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探究[J]. 中学语文, 2017(36):135-136.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