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维度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

2020-09-26刘岩

课外语文·下 2020年8期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实践方法语文教学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的伟大教育家,他提出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教书育人中充分认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孩子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一点,与统编教材背景下的语文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践成为我们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中之重,理应多渠道、全方位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良好途径。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语文教学;实践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4-0031-02

【本文著录格式】刘岩.四个维度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J].课外语文,2020,19(24):31-32.

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与成人的区别就在于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我们小学语文教育的受众群体就是这样一群发展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与成人不一样,他们无论身心发展还是智力发展,可塑性极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独特的想象、独特的感知。面对这个群体,21世纪之初,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编审的12套义务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为我们带来全新视角,让语文教育工作者更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陶老先生的“大生活”教育观,还是语文统编教材的“大语文”教育观,都试图在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社会能力,是在为孩子们的人生奠基。本文就陶老的相关教育思想,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通过四个维度加以探析如何具体地运用。

一、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语文课程资源优化中的运用

社会、自然、生活是陶行知的课程资源观。陶行知遵循“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语文课程资源是陶老先生丰富课程资源观中的重要部分。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学生社会实践,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他认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强化学生体验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两者之间,异曲同工地强调学生体验及实践教育的重要作用。科学、合理发掘语文课程资源中能够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的宝贵契机,巧妙运用于语文教育教学,把握教材中实践教育、情感体验教育的内容,恰到好处使用好语文实践教育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准确把握语文实践教育的分寸尺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增强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

统编语文教材在选文上有较大改变,较大程度创新了教材体例设计,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双线组织单元,优中选优,留用和新增课文均为优秀教育素材,是进行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极为重要的教育载体。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在重视学生语文工具性培养,教会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掘语文教材、训练目标、教学要素中的实践教育、体验教育等人文思想内涵。感恩教育、爱国思想、热爱家乡、孝顺父母等主题单元都是语文教师有效进行“教学做合一”等社会实践、情感体验目标渗透,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良好契机。如:进行感恩、孝顺父母的主题单元教学时,设计语文实践活动: 做一件让父母感动的事,强化学生内心体验,触及心灵,达到陶老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有机渗透;在进行爱国主题教育时,带领孩子走出教室,走入社会,开展“追寻烈士足迹”“参观英雄故居”“瞻仰英雄纪念碑”等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大胆融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有效避免长期以来应试教育背景下产生的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分离,教育成为一潭死水的不良倾向。

二、尊重学生思想在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构建的运用

统编教材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是具有语文的特质、具有审美的品格、具有生命的关切。它一定是在情境中激发,一定是关乎学生个体的内在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尊重学生,俯下身子,用友善的态度、儿童化的语言对待听课的每一位孩子。教师亲和的教学态度,师生心与心的交融互通,学生才能与教师越来越贴近,两颗心才能融化为一体,我们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站在孩子们理解的角度,将“尊重”深入课堂、落在实处,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主体感受。 让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摒弃以往阅读教学的重点仅仅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内容的了解,而忽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花钟》时,采用在作业纸上“填写大意”,在课本上“勾画质疑”,在同桌或者小组内“交流评价” 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在“填写大意”时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一次亲密对话,在“勾画质疑”时与文本进行二次对话,提出质疑的问题,或者用简洁的语言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交流评价”是指学生在与文本进行了又一次对话后,带着自己的质疑或者对课文的独特感受与同桌、与小组成员间分享交流。这样,学生在读中体会个人感悟,在个人感悟基础上再去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再去智慧碰撞,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高潮迭起,写写练练。

三、创造教育思想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运用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提出了解放儿童创造力的著名的“六大解放”的主张,即为: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眼睛。新语文课程标准也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在語文教学中有效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孩子的空间和眼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大胆想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解放学生头脑、解放学生空间、解放学生眼睛大胆应用于识字课堂教学,我们应当从统编教材提出的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出发,采用新颖独特的教学视角,灵活使用识字教学方法,构建思维训练目标。如:在一年级上册教材《日月水火》教学时,高效使用课后练习“猜一猜、练一练”的要求,训练学生在有根有据的猜想训练中发展逻辑思维;在统编教材第一册至第三册采用全拼音的编排形式,但每一册都会编排1篇或者2篇采用部分生字注音,未给全文注音的方式。我们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编者意图,合理利用识字教学中思维训练资源,大胆训练学生利用“猜想和推测”来完成阅读。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准确运用好识字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以识字为基础训练目标,在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中主动展开创新想象的翅膀,在低学段不仅帮助学生储备大识字量,更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创新的思维。

四、赞赏评价思想在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中的运用

陶行知热爱儿童,他建构的是关于“整个儿童教育”“完整儿童”的体系。他指出:人类本性中最深刻、最朴素的愿望就是得到别人的赞赏和认可,每个学生内心最渴望的是来自教师的赞美与当众表扬。教师在课堂上对孩子们的赞赏评价,能够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他们会热爱充满表扬与赞赏的课堂。語文特级教师孙双金用“天堂”来表达其对语文课堂的理解。他认为,我们应该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对孩子多给予表扬鼓励,他们的课堂情绪一定是自由的、快乐的、美好的。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将成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心灵相通、精神相遇、智慧碰撞、见解分享的精神盛宴,孩子因成功而带来的喜悦感、幸福感一定会得到最好的诠释。

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激励当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当中,他就学会了感激”。我们语文教学的课堂,不是说孩子们一定要回答正确答案才能得到表扬,可供教师捕捉的学生“闪光点”及点滴进步随处可见。答案错了,可以表扬他的自信大胆;答案错了,可以表达他声音洪亮、表情丰富;答案错了,还可以表扬他懂得珍惜发言机会了。总之,作为教师,要像猎手一样,不仅仅是为孩子纠错纠偏,更重要的是要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发自内心地去关注他的每一个变化,去找寻赞赏教育的机会。教师的一句表扬、一句赞美很有可能会成就很多像爱迪生、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所以,老师们,请不要吝啬您对学生的赞美与鼓励。

纵观我国教育发展史,无论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大生活”观,还是统编教材背景下的“大语文”观都高度契合,都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遵循语文教学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1世纪,我国对于优秀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理念有了新的要求,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自身教学理念,深度思考,灵活使用教材,优化课堂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自觉承担起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责任与使命。我们要让孩子们在语文课堂挖掘潜能,释放情感,碰撞智慧,创新思维,让语文课堂成为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大舞台。

参考文献

[1]邹敏洁.陶行知生活教育对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19).

[2]贾秀峰.浅谈陶行知“小先生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中国教师,2015(S1).

[3]刘黎明.陶行知的教师角色观:内容、特征与评价[J].教师发展研究,2019,3(1).

作者简介:刘岩,女,1978年生,山东惠民,本科,副校长,高级职称,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陶行知思想实践方法语文教学
初中历史翻转课堂实施策略探索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实践方法
陶行知教学思想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在绘画中将创新教育与陶行知思想相结合
浅谈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理论与实践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