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刺血拔罐联合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皮下结节临床效果分析

2020-09-26巴焕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22期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艾灸

巴焕

【摘要】目的 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皮下结节患者实施刺血拔罐与艾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70例我院纳入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皮下结节患者,2018年5月~2019年5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利用抽签法对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其中分为35例。参照组治疗药物为甲胺蝶呤,实验组予行刺血拔罐与艾灸联合治疗,讨论患者治疗前后结节体征及指标。结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皮下结节患者治疗前结节体征及指标具有一致性,P>0.05,实验组治疗后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转录因子KB水平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皮下结节患者实施刺血拔罐与艾灸联合治疗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病变关节数量,降低其转录因子KB。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皮下结节;刺血拔罐;艾灸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2..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纳入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皮下结节患者70例,利用抽签法,其中分为实验组(n=35)与参照组(n=35)。实验组类风湿性关节炎皮下结节男14例,女21例。年龄分布26~68周岁,均值(47.19±13.09)周岁。有前臂结节病案12例、肘部结节病案3例、腕部结节病案13例、足部结节病案7例。参照组类风湿性关节炎皮下结节男16例,女19例。年龄分布26~69周岁,均值(47.22±13.12)周岁。有前臂结节病案11例、肘部结节病案4例、腕部结节病案12例、足部结节病案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皮下结节患者年龄、性别、结节位置结果未见显著差异性特征(P>0.05),其校准结果对比值与统计学要求一致。

1.2 方法

參照组治疗药物为甲胺蝶呤,每星期口服1次,每次10.0~15.0 mg。实验组予行刺血拔罐与艾灸联合治疗,在参照组基础之上给予患者刺血拔罐与艾灸联合治疗,刺血拔罐治疗:前臂结节选取手三里穴、肘部结节选取小海穴、腕部结节选取养老穴、足部结节选取大都穴[2]。循经按揉穴位,按揉时间为5.0 min。应用三棱针对其皮下结节周围位置实施快速点刺,应用消毒后的玻璃罐速拔其穿刺位置,火罐留置时间在10~15 min左右,根据患者出血量进行调整。3日实施1次刺血拔罐,联系续拔罐7次为1疗程。艾灸治疗:在对患者皮下结节位置进行艾灸,每处结节艾灸20.0 min,以患者感觉温热为主,每日艾灸1次,7次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转录因子KB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全部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皮下结节患者病案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之中,实验组与参照组治疗前后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转录因子KB水平通过t检验,(x±s)是其表现方式。统计学判别标准是P<0.05。

2 结 果

对比类风湿性关节炎皮下结节患者结节体征及指标数据(见表1),类风湿性关节炎皮下结节患者治疗前结节体征及指标具有一致性,P>0.05,实验组治疗后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转录因子KB水平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皮下结节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常见症状,一般多由于高强度活动、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等因素所致,中医理念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皮下结节属痹症范畴,中医典籍《素问》中阐述,痹为风寒湿三气杂糅所致,痹症日久成为瘀,瘀滞所致皮下结节。本研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皮下结节患者实施刺血拔罐与艾灸联合治疗,结果表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皮下结节患者治疗前结节体征及指标具有一致性,实验组治疗后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转录因子KB水平低于参照组。刺血拔罐能够排出患者的瘀结血液,邪瘀祛、新血生,从而改善患者局部位置血流状态与营养状态,具有镇痛散结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余志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及药物治疗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5):704-705.

[2] 王伟杰,等.基于临床辨证的类风湿关节炎常见中医证候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2):807-810.

猜你喜欢

类风湿性关节炎艾灸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夏天怎么做艾灸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双藤痹痛凝胶对CIA大鼠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研究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应用评价
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影响研究
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对辅助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