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涉农高职院校农业多元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0-09-26刘媛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17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刘媛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也为涉农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深入探讨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多元人才的培养思路,认为涉农高职院校应结合院校专业特点,强化农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农业创新型人才和农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农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涉农高职院校;农业多元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17-0269-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17.07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Deliberat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e related Stud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LIU Yuan

( Hunan Polytechnic of Environment and Biology, Hengyang, Hunan 421005)

Abstrac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has provided major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and rural economy, and broad prospec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relat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 the thesis, it has deeply explored how to cultivate agriculture related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t has also boasted of cultivating practical talents of agriculture related technology, innovating agricultural talents and inter disciplinary agricultural talents by appl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Key words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Agriculture relat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Agriculture related students education

2018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走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让农业成为具有前途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众人向往的职业,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1-2]。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给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也为涉农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涉农高职院校应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契机,积极作为、创新施策,聚集教研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三农情怀”、有一定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农业多元人才,为湖南省甚至全国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持。

习近平同志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3]。事靠人做、业由人兴,必须有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队伍扎根农村,才有可能让乡村振兴战略成为现实[4]。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结合涉农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在农业多元人才的培养上与时俱进,以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是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鉴于此,笔者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给涉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分析了涉农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培养农业多元人才的实践探索。

1 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给涉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

1.1 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大量农业技术应用性人才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农业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明显。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涉农高职毕业生没有到乡村就业,且乡村就业生对口专业就业率低[5]。这意味着现代职业农民不仅数量不足,而且年轻后备人才缺乏、知识文化水平低。同时,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老化、知识陈旧,农技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因此,涉农高职院校要针对新农村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农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1.2 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农业创新型人才

习近平同志指出,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由此可见,培养农业创新型人才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创新型人才对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引领性和带动性。一些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由于农业创新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而形成新的农业产业链,从而带动农村专业户、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向现代农业、规模农业、品牌农业方向发展,由传统种植型农业向科技创新型农业发展,从而依靠科技创新形成现代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涉农专业高职院校必须肩负起为乡村振兴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改革人才传统培养模式,为新时代农业发展培养专业技术过硬且勇于创新的人才。

1.3 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农业复合型人才

乡村振兴转略就是要发展农业生产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此,农业生产的发展由分割式农业向全产业复合型农业转型。农业经营的主体也逐渐由家庭为主向农村合作社、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模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这就需要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业复合型人才为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因此,要大力培养复合型农业人才,使其既有扎实的农业专业知识,又有经营与管理能力。

2 涉农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培养农业多元人才的实践探索

乡村振兴战略为涉农高职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涉农高职院校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承担着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人才、提供科技服务和智力支持的光荣使命。该研究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涉农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探索。

2.1 “立德树人”,培养具有“三农情怀”的新农人[6] 习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抓手,把培养“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三农情怀”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之中,真正为农业现代化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领路人。首先,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具有农耕文化特色、具有时代特点的有意义、有吸引力的课内外活动,形成爱农、学农、为农的校园氛围。例如,组织农业知识讲座、专业知识抢答赛、暑假三下乡、精准扶贫等各项社会活动,培养同学们的“农趣”,激励同学们的“农志”[7]。其次,涉农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学科专业的特色,通过开展农村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建立为农业发展而奋斗的信念。例如,开展农村社会调查和大学生的实习实训,将大学生的视角延伸到农村基层一线,了解国情、乡情、民情,认识到农业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认清自身的社会责任。激发他们对将来从事农业工作的认同感,从而为他们毕业后服务三农、奉献三农打下扎实的职业理想基础[7]。

2.2 突出农业教育特点,强化实践教学,培养现代农业需要的农业专业应用型人才

涉农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专业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切实调高实践教学的比重。要突出学生实践中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摒弃各种生产与实践相脱离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平台、实训基地,或者到校外企业教学见习,顶岗实习机会,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技能比赛是提高职高涉农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杰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例如,2019年11月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参加中国(南方)现代林业职教集团第一届技能大赛,该技能大赛设边坡绿化、林业3S技术应用和林分调查技术共3个赛项,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连续奋战,顽强拼搏,充分展示了精湛的专业技能水平,获得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一举获得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的优异成绩。

2.3 校企联合、产教融合,培养现代化农业所需的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8]

创新是引领时代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大量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农业人才扎根农村,引领农业产业,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实践证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培养农业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机制。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农业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的需求来调整课程设置,做到因材施教、学以致用;利用企业作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实习基地,在校外设置专业相关的创业园、孵化器;加强对创業人员的技术指导,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2018年8月,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与郴州市北湖区四清湖开展校企合作,共建“产教研基地”,并与“产教研基地”的相关企业签到了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在农业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园艺园林、特色种养殖业等相关项目进行校企合作,并共同策划实施大学生乡村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涉及中草药示范种植、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等项目。“产教研”基地的建设必将利于校企形成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教学、科研、实践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例如,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派出优秀队伍参加“湖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等创业规划大赛。近3年来,获湖南省创业规划大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8项。

2.4 多种措施并举,为现代化农业培养复合型农业技术人才

目前,农业复合型技术人才的短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9]。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培养农业复合型技术人才的措施,主动开展乡村振兴所需的人才培训计划。

2.4.1 开设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实验班。

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实验班是拓宽农业复合型人才培训渠道,为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持的举措。它依托校内外的教育科研资源和管理资源,为立志服务农业、扎根基层的农村干部提供规范的培训。实验班围绕现代农业技术、基层管理、美丽乡村建设等多个主题进行集中轮训和实践考察,旨在培养出一批对农村有感情、有一定农业专业知识和农村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4.2 结合学校办学优势,培养一批跨学科、综合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将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学校的专业特色相融合,深化产教融合,培养乡村振兴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互联网信息技术对现代农业和管理的作用。例如,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参加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2019年在学校共征集参赛项目2 100余项,参赛学生达到5 200余人,为历年新高。为鼓励参赛同学赛出水平,该学院2019年还先后开展2期互联网技术训练营、2期专题培训、一对一项目打磨合等活动。此次比赛,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最终从全省高校7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大赛1金2银的佳绩。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的交融将对涉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更新的要求。学科交叉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涉农高职院校对农业人才的培养必须把握这个方向,高度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进而推动农业领域内的产业革命。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演变轨迹及其新时代新征程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及举措
新农村呼唤更多的知识型“新农人”
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开发
哪些农村民生问题亟待解决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