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传统建筑特点浅析
2020-09-26郑舒韵
摘 要: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诸国中最大的群岛国家,有着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宗教人文,这些因素一直以来都影响着印尼传统建筑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尝试通过分析印尼的地理环境与宗教人文条件来理清印尼传统建筑的特点,从而获得一些关于印尼乃至整个东南亚建筑的共性与差异。本文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地理环境对印尼建筑产生的影响,包括在平面布局与通风遮阳两方面;第二部分则阐述了印尼宗教文化对其建筑产生的影响,主要关注点为印尼的伊斯兰教建筑与佛教遗迹。
关键词:印尼;传统建筑
1 引言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简称印尼,其位于亚洲东南部,赤道横穿其中,是典型的热带岛屿国家。印尼由17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作为南岛文明的遗存,印尼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传统建筑是东南亚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印尼传统建筑的分析,可以窥见东南亚建筑的一些共通特点,以及历史所遗留下来的痕迹。
2 印尼的地理环境对建筑产生的影响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000多个小岛组成,陆地面积约为190.4万平方千米。其岛屿分布较为分散,各岛屿内部多崎岖山地和丘陵,仅仅在沿海地区有狭窄平远,并有前海和珊瑚环绕。其水文资源也相对丰富,许多岛屿中都有河流穿过。
印度尼西亚横跨赤道南北,属于赤道气候带。但不同于传统的热带气候,印尼因其由大量的岛屿组成,受海洋的影响较大,因此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印尼的年平均温度在25℃~27℃,没有四季的区别。其北部的岛屿受北半球季风影响,7~9月降水丰富,南部的岛屿则手南半球季风影响,12~2月降水丰富,年降水量在1600mm~2200mm之间。
受这样的地理环境影响,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建筑也形成了其独特的形式。
2.1 平面布局
炎热多雨的气候使得印尼的建筑关注点落于通风透气,与之相对应的平面布局也多数为简洁开敞的形式。举印尼的民居为例,无论是城市或是乡村中,民居的平面布局一般都为正方形或长方形进行简单的组合。乡村的住宅有时候在房屋一角留下部分空间,不围外墙,使之构成开敞的凉廊作纳凉之用。而城市的住宅则将起居室与庭园联通,多做大窗,使得在室内也可以直接看到室外。公共建筑的平面也是如此,有的甚至直接临街开门。由于有遮阳避雨的需要,很多建筑有双面走廊,也有四面围廊的形式。至于建筑朝向则由于印尼横跨南北半球,在南北部两部分有所区别,因此多因地制宜,但大部分走向均以东西为长轴,以减少西晒的影响。
2.2 通风遮阳
在热带地区,建筑的通风遮阳是建筑舒适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印尼建筑的通风形式在印尼不同地区虽然有一定区别,但其方法实则殊途同归。多数房屋均是采用在墙上开洞的方式,但其形式则各不相同。在某些岛屿的村屋中,房屋采用檐下花格通风窗和百叶窗等通风形式。而在另外一些城市凤舞中,则会在窗的上方开通风孔洞;有些甚至会在墙上开许多通风孔。
在印尼传统建筑中,最常见的遮阳方式是利用屋檐进行遮阳。印尼建筑的出檐一般较大,除了遮阳还能起到挡雨的作用。单层房间的出檐十分显著,但檐高较低。而一些高级的传统建筑也会利用围廊兼作遮阳作用。同时,有的房子还会结合通风百叶窗,同时解决遮阳、通风和挡雨等问题。
3 印尼的宗教文化对建筑产生的影响
印尼的宗教文化兴盛,虽然并无国教,但规定民众一定要信仰宗教,否则视为非法。在印尼,伊斯兰教是最大的宗教,印尼国民中有约87%的人信封伊斯兰教,因此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在印尼也有着相当大的规模和数量。而佛教则很早便传入印尼,因此印尼有许多遗留下来的佛塔建筑。受到印度教-佛教的影响,遗留下来的古典时期建筑与城市很多都围绕着轴线建造,表现出了“塔祠”的形式。
3.1 印尼的伊斯兰教建筑
传统的观点一般认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通过印度古吉拉特商人传入印尼的。之后伊斯兰教逐渐传遍全国,发展为如今在印尼占主导地位的宗教。现在印尼有约87%的国民信奉伊斯兰教,各大城市也均有伊斯兰教堂。这些伊斯兰教堂也可认为是直接从印度传入印尼境内,并且在形制等各方面也并未产生较大的变化。印尼的伊斯兰教堂属于印度派,一般仍是以礼拜大殿为主体建筑,其方向朝向麦加克尔白。礼拜大殿有着显著的圆形穹顶,大殿四周是分行排列的方柱或圆柱支撑的一系列拱门。较大一些的伊斯兰教堂还有宣礼塔,宣礼塔塔顶一般也是圆形穹顶,与印度相似。而由于地理环境对建筑产生的影响,印尼的伊斯兰教堂一般也会采取其他建筑的围廊式布局,或是通透舒朗的立面形式,但比之其他建筑仍有较强的围合程度,以保持宗教建筑的庄严肃穆与神秘性质。
比较著名的伊斯兰教堂有雅加达独立清真寺,又称伊斯蒂赫拉尔清真寺,是印尼的国家清真寺,也是东南亚最宏大的伊斯兰教堂之一。该寺建于1979年,占地约93.5公顷,建筑面积93000多平方米。该寺平面类似T字型,中间礼拜大殿仍是传统的方盒子上覆盖圆形穹顶形式,而宣礼塔则一改尖塔的形式,直接建立在两翼建筑之上,高度也与礼拜大殿的穹顶一致。由于建立年代较近,该清真寺也吸收了不少现代主义建筑的手法,特别是立面,使用了两组线条纵横交织分隔,使建筑整体显得简洁典雅,蔚为壮观。
3.2 印尼的佛教建筑
佛教在很早便传入了印尼,并且与印度教相互融合,成为了印尼的宗教之一。虽然佛教并未在印尼国内取得主要地位,但其漫长的传播过程却在潜移默化中对印尼建筑产生了极度深远的影响。印尼古代的历史已收到印度教-佛教的影响,在这样的影响下,印尼古典时期的建筑主要是砖石的人造房屋。早期印尼的古代城市和聚居地城市也有围绕着轴线建造的,则体现出了“塔祠”的形式。
印尼最著名的佛教建筑应属婆罗浮屠塔。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后逐渐传入印尼,浮屠塔则是古印度用于珍藏佛家舍利子和供奉佛像、佛经之用的。婆罗浮屠塔位于印尼爪洼岛中部马吉冷婆罗浮屠村,其总面积达2500m2,是印尼最大的一座大乘佛教佛塔遗迹。婆罗浮屠塔外观如埃及阶梯式金字塔,其佛塔实心,无门窗梁柱,也无膜拜或祭祀之处。佛塔共有十层,用附近何种200多万块岩石砌成,塔顶距离地面约42m。佛塔的顶端为一座巨大的中兴窣堵波。佛塔基地呈四方形,其上有依次递减的五层方形台,再其上是三层圆形平台,形成了下方上圆的立体姿态,以此迎合了佛教“地界”与“天界”的释义。
4 结语
印尼作为东南亚乃至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由其独特的气候条件与人文宗教下孕育出的传统建筑,是东南亚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其特点的分析,笔者对印尼建筑乃至东南亚建筑有了一定的认识与理解。印尼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边继承其传统建筑,一边也在快速发展中,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也产生了不少值优秀的案例,值得我们学习。由于笔者学识水平有限,在本文中难免会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读者海涵,也真诚期望各位的意见与指正。
参考文献:
[1] 董卓超.印度尼西亚建筑介绍[J].建筑学报.1963(5).
[2] 帅民风.解读印尼婆罗浮屠佛教建筑的方圆意韵[J].美术大观,2012(3).
[3] 林德荣.伊斯兰教在印尼的传播及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J].厦门大学学报,1993(3).
[4] 张雪峰.清真寺建筑的特色和地域特征[J].阿拉伯世界,2002(3).
作者简介:
郑舒韵(1991—)女,广东省广州人,硕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