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传统家文化差异比较及其现代启示

2020-09-26刘樱

西部学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中日家文化差异

摘要:同属东方文化圈的中日两国传统家文化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中国的家重血缘,日本的家是超血缘的 家族经济共同体。在器物文化上,房屋建筑和家纹有区别;制度文化上,继承制、等级制也不相同;精神文化上, 中国“百善孝为先”,注重血缘亲情关系的“孝”伦理,而日本注重主恩从报的“忠”伦理,提倡“忠孝一体”“忠 孝一致”的家族国家观,家风、家训差异明显。这些差异表明各个国家文化存在的独特价值、各个国家文化建设 道路的独特性、世界家文化的多样性及世界文明的多元性。

关键词:中日;家概念;家文化;差异;现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6-0037-03

新时代,我国依然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 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5 年春节团拜会上讲 道:“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 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 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 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 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 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 要基点。”可见,家庭文化建设对家庭、对社会发展的重 要性。

中日两国同属东方文化圈,从古至今,文化交流源远 流长。无论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华夏民族还是日本大和 民族,都有着牢固的“家”的概念。因多种社会因素的 影响,两国“家”概念和家文化有着很大的民族历史文 化的差异,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中日家概念的差异性

什么是“家”?它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所,是社会构 成的最基本的单位。中日同属东方文化圈,都有“家” 的概念。在文字上,都用“家”字来书写,但所表达概念 的内涵却不尽相同。

首先,中国的家重血缘,日本的家是超血缘的家族经 济共同体。中国的家是由血缘和婚姻关系为纽带,是一 个拥有共同祖先,相同姓氏的血缘集团,没有血缘的人很 难成为家人。在中国,家产和家业的继承首先考虑的是 血缘,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是没有资格继承家产或家业的。 如果一个家庭没有男丁需要过继时,也是要考虑过继有 血缘关系的亲人,而不是非血缘关系者。而日本不同于 中国,日本的“家”并不单纯以血缘和婚姻关系为纽带 来建构,而是以家业为中心,以家名为特征的家族经济共同体。[1] 一个在家工作的无血缘关系的长工也有可能成 为家人,当无人继承家业时,会过继一个有能力的能够带 领整个家族发展的人来继承家业,这个人并非是血缘亲 族。以此可以看出,日本的家是一个超血缘的集团。

其次,中国重“姓”而日本重“名”。在中国,姓是 祖先一代一代遗传下来的,是与生俱来的,是父系血缘的 证明。继承家业必须拥有家族的“姓”。日本与中国不同, 比起“姓”更重视“名”,只有继承家业的人才会继承家名。 中国的女子在结婚后会继续延用自己的姓,而日本女子 在结婚后会改夫姓,由此可见中国重“姓”日本重“名” 的事实。

二、中日传统家文化的差异性

什么是“家文化”?中国的“家文化”作为社会文 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与“家”(包括家庭、 家族)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2]

中日家文化源远流长,家文化内容丰富。本文拟从 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比较中日家文化 的差异。

(一)器物文化的差异

家文化中的器物文化指的是一个家庭生产生活中所 需的、能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包括房屋、房间 的家具、猪圈、田地、铺子、生产工具等具体的、有形的物 品,猪、牛、羊、马、狗、鸡等家畜家禽,以及代表家族象征 的图案等,范围广、内容丰富。中日家文化中的器物文化 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1. 房屋建筑的差异

中日两国因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等原因在房屋结 构、构造上有很大差别,古代中国地大物博,在建造房屋 时喜欢在房屋外建围墙或围栏,厕所也在围墙内。且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也有着独特的符 合本民族特征的房屋构造和建筑风格。比如:北京四合 院、苏州林园、蒙古包、土家吊腳楼等。这些建筑风格是 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及民族文化等特征形成 的。而日本因国土面积狭窄且自然环境恶劣,房屋多为 抗震、防风、防潮的平房,且日本民族自古崇尚自然,房屋 没有建造围墙或围栏,甚至厕所都和自然融为一体。另 外,中国人喜欢用床或炕睡觉,而日本人习惯用和式榻榻 米,吃住都可以用榻榻米解决,节省空间。

2. 家纹的差异 日本“家纹”文化很发达,古代日本人喜欢在战旗、衣服、日常用品和车饰上印有象征本家族的纹章,既是家 族身份的象征,又可用来强化家族意识、教化家族成员。 比如:菊花纹为皇室的家纹;菅原家族将梅纹视为家纹; 吉野氏使用樱花纹为家纹;丰臣氏以桐纹为家纹;德川氏 以葵纹为家纹;织田氏以木瓜纹为家纹等。中国虽然没 有“家纹”,但是有些家族也会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家族 图案,这和日本的家纹文化还是有差别的。

(二)制度文化的差异

中日传统家文化在制度上有很多相似性,比如,都是 父权制社会,一个家庭都是以父亲为中心,父亲在子女婚 配、祭祖、管理家产和家业以及家产继承等方面都有着一 定的权威性,但更多的还是表现其差异性,在继承制、等 级制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民族文化的差异。

1. 继承制的差异 在中国,家业和家产的继承条件必须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族,且为男性。继承的内容包括身份和财产。身份 继承一般遵循的是长子继承制。如爵位等;财产的继承 一般遵循的是均等制,无论长幼,按均分配。中国家庭观 念里,特别注重延续香火,如果父母没有亲生子女,可以 收养同宗族的有血缘关系的人为养子继承财产;如果家 里只有女儿,也会招婿入赘,入赘者不改妻姓不继承家产 不进族谱,但是生的孩子会随妻姓。所有的子女,无论男 女都可以继承家姓,女儿出嫁后依然保持家姓不改夫姓。

日本与中国不同,继承制实行的是长子继承制。不 仅身份,而且财产、家业、家名均由长子继承。如果父母 的亲生儿子不成器时,可以收养有能力继承家业的养子 来继承家产和家业,养子不一定是有血缘关系的宗亲,但 是收养的养子需改姓,继承家产的同时继承家名。同样, 如果父母只有女儿的,也会招入赘女婿,但是入赘女婿需 改姓,成為“婿养子”。如: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 幸之助在 1961 年将公司交给了他的婿养子松下正治(原 姓本田),丰田家族第一代业主丰田左吉将丰田公司交给 了他的婿养子丰田利三郎(原姓儿玉),丰田利三郎成为丰田公司的第一任社长。[3] 另外,和中国不同,日本女性 出嫁后将不再使用家姓而改夫姓。

2. 等级制的差异 中日传统家庭制度中都存在等级制度,中国的等级制度相对较宽松,日本的等级制度相对较森严。正如美 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在其名著《菊与刀》中说:“在 整个历史上,日本一直是个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4]40 表现在传统家庭制度中也不例外。中国传统家庭是以父 亲为中心,父亲在家中大大小小的事物上拥有一定的权 威,但不是绝对的权威,很多大事情在拿定主意前还需征 求家族中族长及宗亲的意见。除此之外,“长幼有序”“男 尊女卑”都是等级制度的体现。日本的传统家庭制度中, 父亲作为一家之主具有绝对的权威,掌管家庭大大小小 所有事物,但是当父亲到了一定年纪后就会将掌管家庭 事务的权利转给继承人,继承人掌管家庭事务后成为新 一届的家庭领导者,转让家长权的父亲将不再有权威,他 将隐居到别处,不再过问家庭事务。

(三)精神文化的差异

精神文化是家文化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包括一个 家庭的价值观念、家族风气、道德情操、理想信念等内容。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家庭会有不同的家庭精神文 化。

1. 家庭伦理观念的差异 在中日传统文化里是以“忠”“孝”这两个儒家伦理观念为道德准则的,为人臣者要忠,为人子者要孝。比 起中国的“百善孝为先”,日本提倡的是“忠孝一体”“忠 孝一致”的家族国家观。中国注重血缘亲情关系的“孝” 伦理,而日本注重主恩从报的“忠”伦理。在中国的家 庭伦理观念里“孝”是核心,家里的长辈、父母在家具有 一定的权威性,子女有义务赡养父母,父母对儿女的婚姻 大事等具有绝对的发言权。中国的“孝”文化是世界闻 名的,《孝经》中有:“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也指出:“夫孝,三皇五帝之本 务而万世之纪也。”可见“百行孝为先”一直是中华民 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的传说故事里就有“劈山救母”“卧 冰求鲤”等体现孝行的传说。日本也受儒教文化影响, 但儒教文化传入日本后发生了变异,在日本,当“忠”与 “孝”相冲突时,“忠”要先于“孝”。在圣德太子颁布 的《十七条宪法》中第一条就明确提出:臣需忠于君,可 保太平,反之,将国家大乱。以此确定了天皇的统治地 位。另外,日本有名的 47 浪人的故事也是很好的证明。

即 47 个武士为了给自己的领主报仇,抛家弃子,在杀了 仇人之后集体剖腹自杀。

2. 家风、家训的差异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强调:“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 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 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对 于一个家庭来说,良好的家风和家教是一个家庭乃至一 个家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家风纯,才能社风正。只 有家风优良,才能让人们在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里耳濡 目染,家庭才能长盛不衰。中国传统家庭文化是以儒家 文化为基础,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和万事 兴”“百善孝为先”“勤俭持家”等理念,包含修身之道、 齐家之术、处世之道等内容,这些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也是中国传统家文化的精神核心。在这些核心精神熏 陶下,中国的家庭特别重视家庭和睦,注重孝道,注重家 国共同发展。

如前面所述,由于日本的家是超血缘存在的,更需要 有外在的伦理来规范家庭成员,因此,日本的家训较中国 发达,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武家家训是日本家训的核 心,注重忠孝伦理,要求家臣必须对主君忠诚。无论是《十七条宪法》,还是《保科正之家训》《鸟居元忠遗书》《古典腐寄语其子长老》,都强调“忠诚”“忠信”等;商 家家训多注重商业道德,重视勤俭持家;公家家训和农家 家训虽有,但数量少,尚未形成体系。在这些阶层的家训 中,“忠”“孝”“和”是其共同点。

当然,“家”文化中所提倡的“勤俭持家”“父慈子 孝”“家和万事兴”等理念在中日两国“家”文化中均 有体现,相同之处不再叙述。

三、中日传统家文化差异比较的现代启示

(一)各个国家文化存在的独特价值

如前面所述,中日家文化在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及精 神文化等方面都表现出差异性,这与各国的本土文化及 国情有着一定联系。中国的家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思想影 响,重视人际关系,宗法家族色彩浓烈,在中国的家族观 念里认为血缘关系和亲情关系是最持久最稳定的人际关 系。[5] 而日本民族是一个重视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在 日本家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儒教与佛教两种思想, 儒家文化的一部分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演变为日本民族 所特有的道德规范。日本武士的诞生和武士道精神就是 日本历史文化的产物,最初的武士道精神中所体现的忠 诚、廉耻、信义、尚武等就是吸收了中国儒教与佛教思想 的产物,体现出日本文化的独特性。

中国传统家文化是以血缘关系与婚姻关系为纽 带的传统家庭模式,是以家居、家产等为物质基础,以 “仁”“孝”为家庭核心制度,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价值取向的一种传统文化,这种传统家文化为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成为了中国 独特的家文化,具有不可替代性,适合本国的国情。同 样,日本的家并不单纯以血缘和婚姻关系为纽带来建构, 而是以家业为中心,以家名为特征的家族经济共同体。[6] 这种家文化为日本的家族企业管理提供了便利,正是因 为日本的家族企业并不会按照血缘亲情而确定员工的岗 位,而是有能力者居上,懂得合理配备资源,才能使家族 企业壮大、长盛不衰。因此,不难看出,中日两国家文化 的差异表明了两国家文化存在的独特价值。

(二)各个国家文化建设道路的独特性

中国的家文化萌芽于原始社会解体时,经历了先 秦、汉朝、魏晋南北朝、唐宋及元明清等封建社会,其后 经历了中国近现代社会,改革开放、十八大等新時期,古 代中国的家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重视血缘亲情,以“仁”“孝”为家庭制度核心,以家训、家风等为道德规范, 构成了古代传统家文化。新中国进入新时期后,特别是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更加注 重家文化的建设,致力于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家文化建设,表现出中国家文化建设道路的独 特性。

日本的家文化较之中国的家文化萌芽较晚,是在中 国儒学文化东渡日本后产生的。中国儒学在传入日本后 发生了变异,不是以“仁”“孝”为家庭核心,而是强调 “忠”。忠于家族、忠于“家名”是日本民族首要的为人 原则。[1] 日本的家族制度同时受儒教和佛教两种文化影 响,这种特殊的家族制度形成了特殊的日本家文化。纵 观日本家文化历史,日本的家文化起源于平安时期,经历 了镰仓、南北朝、室町时代,完善于江户时代,明治维新后 受外来文化影响,日本家文化开始衰落。战后日本进行 了一系列改革,主张男女婚恋自由,男女平等,消除了传 统的家族制度,但是根深蒂固于人们心中的家观念,家族 意识还在历史长河中继续发展。

纵观中日两国家文化历史,不难发现,无论是在封建 社会还是现在社会,中日两国家文化的建设道路因其国 情和社会因素表现出独特性。

(三)世界家文化的多样性及世界文明的多元性

“文化是以多样化的形式存在的,不同国家、不同民 族、不同时代的文化各有其形态、内涵和特点。”“随着不 同文明交流互鉴广度、深度的拓展和文化自信的提升,文 化多样化的特点更为明显。”[6] 中日两国虽同属东方文 化圈,但从前面的论述中可见,中日家文化在器物、制度 和精神方面都表现出差异性,且两国家文化的发展历程、 建设道路等也都有其独特性。除了受中国文化影响较深 的日本、朝鲜、韩国等外,其他西方国家因所受文化和价值观念等不同,家庭观念较淡薄,比起中国的家风、家训 等家庭教育,西方国家更注重子女独立能力的培养,各国 在家概念、家制度及家风、家训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特 征,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另外,通过中日两国家文化的差异比较,不难看出, 各国的家文化是多元共存,相互影响的。它们以各自独 特的形式站立于世界家文化之林。在多元文化共同发展 的当今世界,家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家文 化融入进世界多元文化中,在保持各国传统家文化的同 时,推动各国家文化的相互交流。

结语

综上,中日两国传统家文化中有很多共性和相同点, 但是受本国国情和自然环境等外在因素影响,两国家文 化的发展历程和建设道路都有其独特性。通过比较两国 的传统家文化可以看出,两国家文化都有着独特的价值 体现,这也表明世界家文化的多样性和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在今后,两国的家文化还将朝着各自的轨道继续发 展前行,在不同的轨道上走出自己的独特意义。

参考文献:

[1] 薛亮 . 日本“家”文化刍议 [J]. 中北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 版 ),2009(1).

[2] 周尚义 . 中国家文化论纲 [J]. 武陵学刊 ,2017(7).

[3] 万俊毅 , 欧晓明 . 基于家文化视角的中日家族企业比较 [J].学术研究 ,2005(6).

[4]( 美 ) 鲁斯·本尼迪克特 . 菊与刀 [M]. 商务印书馆 ,1992.

[5] 陈思佳 . 关于中日文化四大差异的比较分析 [J]. 辽东学院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6(12).

[6] 陈金龙 . 文化多样化新特点探源 [N]. 人民日报 ,2019-03-22.

作者简介:刘樱(1986—),女,汉族,湖南桑植人,吉首大 学张家界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与翻译。

(责任编辑:御夫)

猜你喜欢

中日家文化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家文化”在现代化新型国企公司的探讨与实践
浅析中日同传技巧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中日影视文化博弈观
冲破“家”的束缚
中日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特征的比较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