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市花溪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设计方案探讨

2020-09-26高怀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17期
关键词:示范园

高怀军

摘要 以贵阳市花溪区行知生态文化示范园为例,分析贵阳市花溪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资源优势,把握休闲观光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原则,进行共性到个性的研究,结合实例探索适宜在行知生态文化示范园进行综合开发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景观设计方案,为贵阳市花溪区及其他地区的休闲观光农业开发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 休闲观光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景观规划设计;示范园

中图分类号 TU 982.2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17-0160-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17.04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Discussion on the Design Plan of Leisure Tourism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Planning in Huaxi District, Guiyang City—Taking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Scheme of Guiyang Xingzhi Eco culture Demonstration Park as an Example

GAO Huai jun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fei, Anhui 230031)

Abstract Taking the eco culture demonstration park in Huaxi District of Guiyang City as an example,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resource advantages of leisure tourism agriculture in Huaxi District of Guiyang City, grasped the principle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eisure tourism, conducted a study of commonity to personality, combined examples to explore the landscape design scheme of agro-ecological tourism suitable fo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the Huaxi District of Guiyang City and other area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leisur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Huaxi District and other areas of Guiyang City.

Key words Leisure tourism agriculture;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Landscape design;Demonstration park

以休閑观光农业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乡村旅游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等通过规划设计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增进居民对农业和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形态[1-2];在社会经济与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市场对于休闲观光需求的吸引和企业提升自身的价值与效益的愿望正在快速增长,单一的农业生产价值很低,已经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休闲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有条件的地方,应大力发展农业和旅游业结合的休闲观光农业,扩大农业生产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推动农业产业加速转型升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从以前的走马观花,发展到现在的互动式、度假式、休闲式、养老式、避寒避暑式旅游,正大力推动农业休闲观光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在国家农业和旅游政策的大力推动和市场的强劲拉动下,花溪乃至贵州农业旅游事业正在蓬勃发展[3]。在推动乡村旅游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富美乡村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合花溪当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旅游向“乡村休闲生活”方式转变,引导当地农民、集体和外来企业开发生态旅游资源,让绿水青山变成农业、农民和农村的源远流长的金山银山。

1 花溪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1.1 花溪区农业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整体快速发展,乡村旅游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实行,给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会。休闲观光旅游业成为贫困地区优先发展的特色产业[4]。花溪区立足本地的环境资源特色,打造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积极探索“平台公司+政府+农民+基地”新型发展模式,培养以茶叶、果树、蔬菜为主导,花卉、中草药、苗木为辅助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加强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推动无公害农产品加工认证和无公害基地建设。花溪区休闲观光农业不仅共性协调发展,而且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形成不同特色的现代生态观光农业基地,每个园区都是从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到采摘、旅游等服务,都是按照休闲观光农业的特点进行布局经营。其中黔陶乡、高坡乡、青岩镇的“富美乡村”,石板镇的“美丽乡村”,久安茶园,板桥艺术村,黔陶两周文化园等项目,都是各具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成为花溪旅游休闲、娱乐、教育、自驾游的理想目的地。

1.2 花溪区乡村旅游发展

1.2.1 区位条件。随着大数据、高铁和区域合作的高速发展,贵阳市作为中国西南的十字路口,区位条件优越,花溪區内沪昆高铁、贵昆铁路等铁路贯通,建设中的国家级贵安新区毗邻花溪,甲秀南路和花溪大道2条快速干道连接市中心,101省道、厦蓉高速公路、312国道和贵阳环城高速从花溪境内穿过,交通便利,为花溪区发展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基础设施条件。伴随着贵阳市城市化进程,贵安新区和大学城的不断建设和发展,也大力推动了花溪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5]。

1.2.2 旅游政策。花溪区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和贵州省“国家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花溪区围绕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休闲度假城市” “ 黔中经济区”、大数据中心的发展战略,把旅游业放在经济发展优先的位置来发展,以“爽爽贵阳”为核心品牌,建设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中国避暑之都为目标,大手笔谋划、高标准建设贵阳大旅游产业[6]。

1.2.3

客源市场。规划区周边有多姿的花溪河风光、花溪公园、花溪十里河滩、镇山村、天河潭和青岩古镇等著名的5A、4A级景区,区内人流量大,作为周边地区著名景点的补充,做好景点建设,做好宣传策划和服务,同时吸引周边自驾游的人群,项目发展具有独到的区位优势。

2 花溪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滞后,整体布局不合理

目前休闲观光农业基本上是农民、企业、集体自主开发,规划仅停留在个别优势点上,没有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专项规划,产业发展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7],项目投资比较盲目和冲动。由于缺少科学有效的规划和项目投资主体能力、认识的局限,项目大多处于分散、简单、粗放的开发阶段,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和品牌连锁效应,导致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建设发展随意性强,市场定位不明确,项目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配套,服务不完善,难以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品牌效应差。

2.2 农业生产示范效果不明显,生产不集中,不能达到规模效应

虽然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业示范区建设比较多,但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多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为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企业等组织虽然发展较快,但是经营形式单一,规模较小,不够规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8]。而且农村市场主体规模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重视宣传策划,项目知名度不高,没有形成规模经营,没有专业机构人员进行指导。

2.3 与农业产业发展深度结合不够,品牌效应发挥不够

发展品牌农业能充分体现资源特色和优势,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9]。在农业品牌创建工作过程中缺乏统一指导和规划,农产品品种混杂,大多存在“散、小、弱”现象,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等中下游产业链创建品牌意识淡薄,求质求精求高意识不强,从而无法将农产品开发或旅游产品开发与游客游览“吃住行游购娱”等休闲度假活动有机结合,不能实现农业向“单一农产品—商品—体验品—品牌纪念品”的不断转变、增值和升华。

2.4 休闲开发产品内容单一

大多数的休闲观光农业只是借助原始的自然资源、基地或简单的农业景观等,以池塘、果树、农产品、木屋等初始产品为建设内容,以打牌、餐饮、垂钓为主要形式,普遍规模较小、设施简陋,休闲内容不够丰富,知名度不高[8]。许多休闲旅游点提供给游客的仅仅是棋牌和餐饮,而能让游客参与、体验、进行亲子教育等的项目很少甚至没有。

2.5 政府扶持和引导力度不够

解决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动力和资金依靠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有条件的工商企业、民间资金甚至外资,以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等方式投资运作,但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也是十分重要的。有些项目雷同,起点不够,与当地的旅游资源和环境不协调的项目应该给予限制和引导。很多项目因为前期不能融入周围整体大的旅游环境,知名度和吸引力不足,政府没有给予足够的引导,相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导致项目经营发展困难,政府作用没有体现出来。

3 贵阳行知生态文化示范园规划设计原则

3.1 园区性质

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民族文化展示、休闲度假及农业高新品种和技术生产、科研、示范推广基地,农业生态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及生态环保教育基地。

3.2 指导思想

以“农业生态休闲观光与生态旅游、农业科技、乡村旅游”相结合,以生态农业发展、新技术新品种生产推广,民族文化历史表现等方式,体现现代农业生产、加工与休闲观光旅游有机结合,以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自然、文化环境为资源,合理整理开发利用,提升农业的发展水平和附加值,形成“以农业农产品展示观光,观光发展农业”的良性循环,促进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建设成为具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体现农业发展附加值、展现农业开发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集农业生产、农业休闲观光、宣传教育和具有布依文化特色,展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度假区。

3.3 规划原则

借助项目本身所处环境资源,结合农业发展政策和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保证生态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加入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响应当地政府发展的宏观政策,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艺术规律,紧紧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科技创新和市场为先导,体现当地喀斯特地貌、民族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打造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将园区建设融入贵阳发展建设的规划中,建成具有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民族文化展示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和旅游休闲观光度假区。

4 贵阳行知生态文化示范园规划设计

4.1 交通区位

规划中的“行知园”位于贵阳市东南外环高速路旁,距贵阳市区约12 km的小孟工业园内,周边有很多大型企业与厂矿,多条公交线路、通讯线路到达该区,交通通讯便捷,客源充足,生态环境优美。规划区周边有多姿的花溪河风光、花溪十里河滩、天河潭和青岩古镇,成为本规划区难得的旅游大背景和依托条件。

4.2 自然地理概况

行知园区以丘陵盆地地貌为主,地面起伏不大,海拔1 050~1 200 m,相对高差一般为40~150 m。境内多为沟谷冲积层,土层深厚肥沃,有充足的光照,较为丰沛的雨量,农业气象条件良好。

4.3 农业资源

园区内植被茂盛,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坝地、盆地等种植有茶叶、蔬菜、经果林和园林绿化苗木,水库内适合发展水产养殖,为项目设计多样化提供了条件。

4.4 文化历史资源

项目位于青岩古镇、花溪公园和天河潭风景区的中间地带,是花溪区旅游的核心地带。而且当地流传了许多民俗民风,像花灯节、苗族四月八、布依族六月六以及石板当瓦盖等非遗文化和阳明文化[9],历史文化资源也为当地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开发潜力的元素。城市型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与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风土人情相结合,为休闲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4.5 总体布局

行知园的项目策划、景观布局、物体形态、空间关系及各项工程设施在符合喀斯特丘陵地貌开发建设的原则下,合理利用场地的地形地貌,保留园区原有的大部分植被和自然景观,形成整个项目的原始性、统一性、合理性,同时借助水流的穿插,有效利用水与环境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合理利用整体环境的布局,使整个示范园逐步建设成为一个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富含生态气息和科技元素,具有民族文化内涵、充满生机活力,与众不同,极具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形成动静结合,为游客提供游览、观赏、休憩、参与、互动、学习等休闲观光活动空间,并因地制宜地布置具有苗族布依族特色建筑风格的特色民宿群,为游客提供一个体验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空间和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图1)。

4.6 功能与项目 贵阳行知生态文化示范园规划功能与项目见表1。

4.6.1 迎宾入口景观区。

4.6.1.1 入口门景系统。主入口大门视觉的焦点处可配植高大的四季常青乔木,布置“行知園”招牌,布依寨门的景观大门,标志物和吉祥物在设计上采用布依文化符号,以竹子为装饰物,充分体现布依竹文化图腾。入口两边设旅游纪念品开发展示区。

4.6.1.2 停车场。停车场设于游客接待中心的前面,便于车辆管理,方便游客出行。

4.6.1.3 游客管理处。设管理处(咨询、医疗、导游、保安)、司机休息室、卫生间等功能性设施。

4.6.1.4 全景标识牌。生态型木质标识牌,采用巨幅园区游览平面示意图配中英文介绍。

4.6.2 布依文化展示区。

4.6.2.1

布依风情表演广场。中心表演广场地面采用广场砖造型铺装,装饰布依族的竹叶铜鼓吉祥图案。广场的西部是行知文化中心,东面是景观水域和假山组合的景观。广场的布局体现了布依族对歌场的传统风格,假山和水体景观体现布依人依山而建、临水而居的生活习俗。布依文化长廊成梯形由东向西延伸,两端是两层的阁楼。长廊建筑采用青瓦木廊结构,廊柱雕花以竹叶、桃花图案佩饰。

4.6.2.2

行知文化中心。建筑分上下两层,第一层为行知图书文化阅览厅、文化茶馆,第二层为行知文化交流中心、行知书库。

4.6.2.3

绿色生态休闲餐饮接待服务中心。分上、中、下3层,青瓦仿木结构布依风格建筑,配有农家丰收果实为装饰,上层为包房25间,配有独立卫生间,内饰采用木板以仿木柱穿斜。中间一层是本规划中的主餐厅,可同时容纳200人就餐,本厅同时也是团队和集体大型活动的接待厅,最下面一层连接到下方广场的一个观景走廊。

4.6.2.4

绿色食品加工基地。该建筑和主餐厅联为一体建筑风格以布依文化为主题,以生产加工为主,同时也是互动型的绿色食品作坊,游客可以自己动手参与制作布依特色食品。该项目是以互动的形势来设计内部设施的,包括豆腐制作、布依酿酒、腌腊制品等。

4.6.2.5

布依族文化展示。以布依族风俗习惯的风土人情为表现形式,把具有布依族传统特色的历史文化展现在游客面前,增进游客对布依族文化的了解。

4.6.2.6 康体养生楼。分上、下2层。下层为老年康体保健中心,产品设计有康体保健理疗;上层为康体养生药膳。

4.6.3 生态休闲度假区。

4.6.3.1 多功能大厅。建筑分三层半,是本规划的原有建筑之一,本规划只作内部功能划分,不进行大的改动,设立会议室、娱乐表演室和健身中心。游客住宿标准间25间,室内配置按三星级酒店标准。

4.6.3.2

休闲度假别墅。以联排别墅群度假村的形式进行设计,相对独立又能融入整体景观,建筑风格延续现有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园区多元化的设计风格,该区的建筑采用的是独立现代阳光别墅的风格。

4.6.3.3 儿童游乐中心。位于现有的中部硬化地面,西面是主餐厅的过道,视野开阔,地形平坦比较适宜于儿童设施的建设,同时交通通达性较好,便于管理,项目设计有儿童多功能乐园,用不同的材质制作的发声板通过敲击的音乐游戏、以中国传统的“九联环”和“捉放曹”积木块等组成智商测试游戏,以堆沙、植物编制等造型构思游戏,以攀爬、荡秋千等的耐力锻炼游戏,有标本制作、遥控玩具竞赛组成的趣味科技游戏等项目,配置生态动植物卡通造型景观小品。

4.6.3.4 陶艺馆。花溪黔陶地区古代就有制陶艺的历史,陶艺的制作和烧制过程是当地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有很强的参与性与吸引力。通过带动游客亲自动手学习制陶烧陶的过程,调动人们的参与意识,增加项目的互动性与趣味感。

4.6.3.5 户外运动场。场地建设在原来的钓鱼塘处,规划设计标准塑胶网球场和乒乓球台2个,配置更衣室、茶吧、休闲座椅等设施。

4.6.4 生态科普培训区。

4.6.4.1

科技大棚规划 。建设科技大棚用于蔬菜、花卉的育苗、育种和栽培,也可用于食用菌栽培及其他养殖业。

4.6.4.2 瓜果种植园。根据市场的需求,种植各类瓜果,做到各个季节都有应季瓜果和反季节瓜果的供应,体验瓜果的采摘文化。

4.6.4.3

菌类栽培展示园。贵州气候湿润,夏季适合各类菌类的生长,贵州人都有夏季雨后去采摘各种野生菌的经验示范园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技术,培育各种食用菌,供人们体验和观赏。

4.6.4.4

花卉中草药园。贵州高原气候,适合一些珍奇花卉的生长,有一些地方独有的珍贵品种,驯化繁殖这些珍稀花卉,可以满足一些特定人群对这方面的需求,市场价值比较高。苗药的知名度在国内很高,通过各种中草药的花期和采摘期的有效搭配,延长观赏时间,使人们各个季节来有不同的花卉欣赏,陶冶情操,提高农产品的经济价值。

4.6.4.5

环境教育基地。通过各种展览和培训,实地参观游览等形式,向游客讲解介绍园区利用和保护环境的各种措施和发展状况,普及贵州喀斯特地貌的一些知识和常识,增进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4.6.4.6

生态农场。在农场里划出一些平坦肥沃的土地,专门用于一些家庭自己种植和采收自己喜爱的蔬菜瓜果,定期或不定期来生产劳作,自己动手参与农作物的生产管理活动,培养他们的获得感和参与感,平时园区代为管理。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珍惜别人劳动果实的习惯。

4.6.4.7

沼气池。采用浮罩式塑料沼气池设计。

4.6.5 生态农业示范区。

4.6.5.1

品种展示区。展示贵州特有的特色瓜果蔬菜、珍奇花卉和中草药生产种植,茶叶生产制作过程等,提升游客对贵州农耕历史文化和物产的了解。

4.6.5.2 生态养殖场。实行生态化、循环化养殖,净化养殖环境,有效防止环境污染。对畜禽粪便全部实行无害化处理,发酵变成沼气,形成“畜禽粪—沼气—农作物”生态产业链。

4.6.6

森林生态游览区。

4.6.6.1 户外活动营地。规划设计帐篷营地,野外生存训练场及人工障碍区,户外生活区等。

4.6.6.2 生态游览步道。规划设计游览步道,路面采用就地取材多形式的铺装,有砂石路、松针路、泥土路等,亲近自然,整个路段配置不规则的石头座椅、树桩座椅、草蹬座椅、麻绳吊椅等各种不同风格的休闲座椅,方便游客游览休息。

4.6.6.3 景观休闲设施。该区设计两层休闲观景亭1座,材质以木为主青瓦顶面。设计位置选在本区的最高点,为游客设置休闲观景平台。

4.7 滨水休闲广场

沿着水边规划设计多条游览步道,间隔一定距离设计不同风格的座椅和休憩设施,运用不同的景观进行连接创意,设计出一定的意境吸引游客来运动、休息、养生,间隔一段距离在水边设计按照不同地势建造不同风格和样式的垂钓平台。

4.8 滨水娱乐中心

作为园区的商业娱乐中心,设计儿童游乐场、野炊中心、啤酒屋、茶室、音乐吧、产品展示中心等,为游客提供娱乐、餐饮、购物、休闲、沟通交流场所。

5 结语

针对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制约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有利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旅互动发展,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以精准旅游扶贫为工作目标,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建设工作,助力贵阳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此,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是走创业创新之路的有效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10]。该研究针对花溪区农业产业园的发展现状、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总结了在花溪建设休闲观光农业的景观规划设计特征和原则,同时结合贵阳花溪区行知生态文化示范园的环境和特色,进行规划设计方案的整体设计和表述,希望能够为贵阳市花溪区和其他地区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參考文献

[1] 郭焕成.台湾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过程和经验启示[Z].北京:北京泛华志达规划设计院,2015-01-04.

[2] 戴卓,李勉.休闲观光农业园旅游吸引力研究:以孝感市金卉庄园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58-5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农加发〔2016〕3号[A].2016-07-08.

[4] 贵阳市花溪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Z].2018-11-13.

[5] 李隆琼.花溪区生态农业的发展优势[J].现代农业科技,2010(9):379.

[6] 唐明贵.筑北休闲度假旅游新高地发展战略研究[J].市场论坛,2012(12):89-91.

[7] 吴琼.贵州旅游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青年与社会,2013(11):250-255.

[8] 葛高胜.贵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22(3):94-95.

[9] 许慧.贵阳市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及营销策略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8.

[10]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Z].2016-12-07.

猜你喜欢

示范园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东苕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汤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百草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流翔高钙花生 托起示范园主“致富梦”
木棉麓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鹤伴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红坛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流翔高钙对比示范园,在齐鲁遍在开花
塘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