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舔鱼唇
2020-09-26周岑岑
在我年少时,鱼头火锅的流行似乎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事物,刹那间传入了江淮地区。火锅也成为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什么内容都可以往里装。
从重庆火锅派生出了鱼头火锅、山珍火锅、药膳火锅等等许多品种,简直是各式各样、包罗万象。不过,我对鱼头火锅的出现倒是举双手赞成的,可能是生在淮河岸边的缘故,对鱼这种美食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
中国人讲究吃哪儿补哪儿,自小就常听长辈们说,吃鱼头能变得如何如何聪明云云。现在想来,倒不是为了“变聪明”,而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吧!“如何如何”不过是老年间,人们的说辞借口罢了,尽哄那些“不好好吃饭”的孩子用的。我从小就是个不挑食的孩子,吃饭一向都不需要哄的,用老人们的话来说就是“好吃嘴丫头”,从小秉承“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教育,并且发挥到实处,不止吃得香,还吃得光呢!
品尝八方味,唯独鱼火锅,这也是川渝人最爱的一道美食之一。火锅里所涮的鱼头多为鲢鱼,因为鲢鱼的刺少。以鲢鱼头配以多种辅料烹制而成,肉质滑嫩、鲜香味美、四季皆宜。鱼头肥美饱满、脑髓油润细滑,风味亦属上乘。鱼头锅也用红、白二汤烹饪制作,红汤的鱼头是用特制的调料腌制过的,而白汤可品得食材之鲜美。我偏好吃红汤里的鱼头,味蕾被充分刺激后更觉其中的美妙,食尽鱼头后,白汤也总是被喝光。
各处鱼头火锅的味道就在那口汤上,汤底的调制要选择川地的名牌调料,配料是用榨菜、香菜、葱末、辣酱、麻椒、豆豉等再加上高汤一起调和而成。底料的炒制讲究火候,汤底的香味全靠厨师的手艺,看厨师熬制汤料也是一景,妙处就在于火候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还须得眼疾手快,才算把烹饪汤料的精妙过程全部呈现。
汤底要熬得好,对各地口味的把握也至关重要,因地域的不同,口感不能像寻常川菜那般麻辣至极。品味鱼头关键在于鲜,麻辣不可以盖过鱼头的鲜味,但料子的味道还须得让人回味无穷,此种境界实难把握。
聚餐时,彼此喜好之不同则立现。一次吃鱼头火锅,朋友间彼此熟络,有同好鱼头者恨不得为之“抢破头”。我认为鱼头最美味之处在鱼唇,而另一位朋友则挑煮得稀烂的鱼肉吃得津津有味,我们彼此都以不解的目光望向对方:这有什么可吃的?想来也很有意思: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汝不知我,故我亦不知汝。
吃火锅时,豆制品常常是众人的交集,经鱼头煮过的鲜美汤汁,再放入豆腐、豆皮、豆芽、腐竹等一些豆制品,简直就是人间美味了!我的家乡八公山就是个豆制品的产地,即便能够天天吃、顿顿吃,却是怎么也吃不够的。
食鱼头火锅的另外一绝就是汤里煮豆腐,精妙之处即在豆腐的似散非散之时,含在口中,不等细嚼却已融化。
鱼头刚端上时常常是令人迫不及待的,待食之已半、节奏渐缓时,便可以放入些其他生食或蔬菜。通常这个时候,就是把酒言欢的高潮阶段了,又是一轮的推杯换盏,氤氲之中,肉菜纷纷下汤又进到腹中。
待到盘净锅浅,酒足饭饱之后,朋友们便该回家的回家,该泡吧的泡吧,该哄娃的哄娃,带着浑身上下的火锅香味四散而去了。
作者簡介:周岑岑,安徽淮南人,系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文章散见于《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青海湖》《中国发布网》等全国各级报刊、网站。
(责任编辑 王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