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教师“追问”的策略探究
2020-09-26吴惠兰
吴惠兰
摘 要:在教育体系中,数学学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数学学科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而有效的追问形式可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追问的定义,并进一步阐述数学课堂教师追问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数学课堂教师追问的对策。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追问;对策分析
追问属于一种提问技巧,在课堂中运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追问就是在前一次提问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提问,目标即为促进学生掌握某一知识,在一问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深化,直到学生可以正确解答这一问题。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一、 追问的定义
追问在百度中的解释即为:“追根究底地查问,多次地问”。而在教育教学中,追问的定义为:“针对某一问题,为使学生掌握往往会在一次提问之后再次提问,直到学生可以顺利解答”。追问并不是一种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手段。高效的追问可以使学生学习达到预期目标,同时也是教师为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内容所进行二次或多次提问。追问十分广泛,其可以从教师角度进行,也可以从学生角度进行,教师即为教师多提出的问题,学生即为知识学习的模糊点。追问虽然称之为对话,但其也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进而再提出问题,追问的作用主要为两点,1.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 提升学生学习成绩。
二、 数学课堂教师追问存在的常见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即为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而追问更多的是指学生自主学习与展示交流自学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再次或多次提问,这种追问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可以说,追问属于一种点拨,有着启发的作用,有效追问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宽度与广度。但当前数学课堂教师的追问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追问的语言简单随意 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熏陶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追问语言应完整、语意要清晰、表达要流畅,这样才可以进入到有效的追问环节中,教师的追问应在探究知识与活跃学生思维的基础上,构建良好且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但部分教师的追问语言却存在严重问题,随意性较强,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参与性,同时还会让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不尊重、不友善。长此以往,不仅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厌烦学习该学科知识。所以说,在立德树人领域下,教师的追问需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使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中充满自信心。
(二)追问问题指向不明确 缺少科学性与严谨性
当前,部分教师为调动课堂教学氛围,抓住一个学生就会穷追不舍的追问,但教师这种提问学生都会对答如流,根本没有困难,虽然会体现出课堂教学十分活跃,但这种追问的方式毫无价值可言,学生只是照本宣科的回答,根本没有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导致学生创新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始终难以激发。另外,有的教师追问语言缺少逻辑性,甚至部分教師会因为不能表达简单而说出笑话、知识表达不严谨而引发学生不满等等,这样的数学课堂“追问”缺少深层次,而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所提出的追问缺少目的性和方向感,始终都是为了“追问”而“追问”。
三、 分析数学课堂中教师追问的教学对策
(一)生成处追问 水到渠成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从知识的生成处对学生进行追问,实现步步为营、层层追问,因为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小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内容。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教学中,为了学生能够掌握“三条线段是否可以围成三角形而取决于最短两边和是否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概念,同时深化小学生对这一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教师可以为小学生们提供下列数据参考,即为:3cm、3cm、3cm,然后让小学生回答出这三条线是否可以围成三角形,学生大声回答道:“是的,可以围成三角形”,之后数学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即为:“同学们还有一些其他发现吗?”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发现随便哪种类型的3中同样长度的线都能够围成三角形。学生在回答完成这一问题之后,数学教师可以改变线段,之后在让小学生们思考“6cm、6cm、1cm”“8cm、7cm、6cm”等两组三条线段是否可以围成三角形,在这样数学知识生成处,教师应转变问题条件,然后在此基础上巧妙设疑追问,可以全面深化小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这一背景下,可以说明数学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所以,数学教师可以运用跟进式或环环相扣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追问,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内容,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追问激疑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投入度和积极性与课堂教学氛围的好坏有着直接关系。专业教师十分重视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也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为学生铺路,更要点燃学生学习热情,而追问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比例》这一内容中,教师在教授完成比例的意义知识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求比值的模式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即为:判断下面哪个比可以与15∶4来组成比例。(1)5∶4、(2)20∶1、(3)1∶20、(4)5∶1。绝大部分学生都会认为想要判断哪个可以与15∶4组成比例,就需要求出其中5个比的比值,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出相等的比。这种方式肯定是正确的,但教师追问:“这样的计算方式好像比较麻烦,同学们还能想到更简洁的方式吗”?在思考一会之后,数学课代表李霞说道:“因为15∶4的前项小于后项,所以比值小于1,而(1)、(2)、(4)三个比的前项都大于后项,所以比值就会大于1,与15∶4比值不等,只要计算出:15∶4与(3)是否相等就可以”。这时,全班第一的王丹说道:“我认为不需要计算就可以做出判断,因为有三个比可以先排除,那么剩下的(3)就一定可以与15∶4组成,题目中说道哪个比能与15∶4组成比例?也就是说下面的(1)、(2)、(3)、(4)一定有一个是正确的,那么已经排除了(1)、(2)、(4),那么(3)就一定是”。这时,数学教师可以继续追问道:“现在增加而一个(5)0.3∶6,至少要计算出几个比值才可以做出判断”?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的巧妙追问不仅调动了小学生们的兴趣,同时也达到了活跃学生思维的目标,学生通过互相启发使问题变得越来越简单。
(三)错误处追问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存在不深入或认知错误等问题,在回答教师或课文中的问题时,经常会出现回答错误的现象。基于此,数学教师就需要借助合理的追问来让学生掌握并了解自己出现的问题在哪里,实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让数学刷新自己的错误点,在错误中掌握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小学生们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百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中,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展之前引导小学生们收集与生活有关的例子或资料。小明所给出的资料即为:A农场批发玉米发芽率为 92.6%。这时,数学教师可以问道:“同学们清楚发芽率92.6%是什么意思吗?”小明回答道:“就是有一百粒玉米种子,但92.6%发芽了,其中发芽即为92.6粒”。小明回答完成之,小红立即反驳道:“不会,不可能有0.6粒种子发芽,种子发芽不可能会有小数点,因为一例种子发芽就是發芽了,不发芽就是不发芽。”这时,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错误的回答进行更正,然后追问道:“农场难道只拿出一百粒玉米种子吗?同学们好好想一想到底这一数字是指的什么呢?”在数学教师的这种追问下,学生逐渐明白了发芽率是发芽粒数除以参与发芽种子数所得出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小学生清楚自己的错误点,同时还能够提升小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正确认识。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切不可一味地进行职责,也不要过于批评,这样会适得其反。应借助巧妙的追问方式来将学生思维引入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中,同时这样的教学模式还可以保护小学生们幼小的自尊心,使学生快速认识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 结束语
结合全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可以说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科学设计课堂追问,针对小学生认知规律与课程教学目标来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同时还可以使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佳,进而促进小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灵勇.“有的放矢”,让数学课堂追问更有效:以“小数加减法”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9(4):39-42.
[2]林兆华.学“问”:让追问的芬芳演绎小学数学精彩课堂[J].教师,2018(36):59-60.
[3]陈灵.问题进行时的课堂:小学数学新授课问题化学习策略探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8(4):39-40.
[4]陶华.培养反思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2):41-42.
[5]索云旺.引导高中学生自主发展数学概括能力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报告[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8):1-7,9.
[6]杜汉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性问题设计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2):75.
[7]隆雯,杨学军.巧用思维导图教学提升高中数学复习课效率与实践[J].读与写,2018(1):185.
[8]王薇.巧用游戏聚焦有效教学:以《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9):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