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教材 关注表达

2020-09-26冯夏青

中国教育科学 2020年4期

冯夏青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需要有独立的作文教授时间、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因为教材、课时等原因无法保证。总的来说,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和矛盾仍然存在。

小学四年级学生处于已经接触了一段时间写作,对写作有了基本的认识,然而在写作的具体和生动上还有所欠缺。为了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我做了以下尝试:把握现有的语文教材,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运用修辞方法、表情达意、布局谋篇、发挥想象等方面入手,利用零碎时间化零为整,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习作例文等作为作文的范本,意在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指导观察方法,养成观察习惯。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见,观察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写作就是要从生活中发现有用的题材,让它为我们所用。这就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从平常人不注意的地方找出闪光点。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方法。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连续观察”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观察,让学生进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

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让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筑成的等知识,引导学生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在“习作:写观察日记”的教学中,重点是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引导学生把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观察到的新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并可以配上图画。

学生习作:

二、品读重点语句,运用修辞方法。

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对一些优美生动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并教会学生如何将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句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要由《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和《三月桃花水》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三月桃花水》一文课,我让学生反复朗读:第一遍朗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让学生找到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第二遍朗读体会文章的情境美,边读边欣赏江南春水图,让学生通过文字和图片结合的方式,体会文章的情境美;第三遍朗读边读边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美,作者寫得这么美,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呢,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春水、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第四遍体会文章的结构美,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构思的结构美。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最值得学习的莫过于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观察到的和想象的内容结合起来,写出了春水的美,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啊,河流醒来了!三月桃花水,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上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在教会学生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可以突出景物特点,使文章语言优美之后,我指导学生在本单元的“习作:我的乐园”中,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发现乐园的美好,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生习作片段:

(1)春天,嫩绿的青菜从泥土里钻出可爱的小脑袋,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夏天,菜地里果实累累,翠绿的黄瓜,长长的豆角,红得像灯笼似的番茄,还有穿着一身大紫袍的茄子,饿了只要随手一摘,就能吃到美味多汁的蔬菜。重要的是,这些可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哦!

秋天,菜地旁的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像一颗颗紫色的大珍珠,水灵灵的,看着就让我垂涎三尺。

(2)我每天都沉醉在书香世界里,享受着文化的洗礼,让我心满意足:有时我会跟诸葛亮在一起攻打魏国;有时我会跟林黛玉在大观园里赏花;有时我会在武松打虎时呐喊助威;有时我还会跟孙悟空一起打妖精……

虽然有些学生的语句还显得稚嫩,但学生已经初步习得了运用修辞手法,知道如何把事物写具体。有了修辞手法的使用,习作读来有美感,使人耳目一新,朗朗上口。

三、抓住事物特点,体会表达情感。

无论是写一种事物、一个人物或者一种景物,我们总要表达自己对这事物的一种看法。常见的现象是,我们往往根据一件事、一种情形就会下结论,这样,理由往往不够充分。怎样才能找到更充足的理由呢?我们要需要丰富自己对一种事物的了解,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然后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证明我们对事物的某一种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动物”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猫》《母鸡》《白鹅》三篇课文组成。这三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学习了本单元写动物的文章后,学生就知道了写动物要写出动物的外形、活动等方面的特点,还要写出对这种动物的喜爱之情。最后在“习作:我的动物朋友”的教学中,当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时,我及时捕捉描述中的一些能体现亲密关系、朋友情谊的词或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语言印象,为接下来的动笔作好铺垫。有的学生在介绍时内容往往比较散乱,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等穿插其中。我在倾听的过程中及时引导梳理,把散乱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便于学生习作思维的形成。

此外,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打通了学生的习作命脉,让学生对语言的运用有感觉,对朋友间的情谊有知觉。在交流与评改中,我引导学生发现描写中的闪光点,尤其是关注体现人与动物间浓浓情谊的描写。

通过教学,我还归纳出以下几点:

(1)在描写小动物时,可以从外形、动作、声音等方面入手。观察外形时,可以按照整体到部分或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顺序,仔细观察它的身子、头部、耳朵、鼻子、眼睛、嘴巴等有什么特点。观察动作时,可以自己看看它是怎样捕食、嬉戏或者休息的。对于它的声音仔细听一听,然后想一想,用哪些拟声词来形容最恰当。

(2)在仔细观察小动物之后,要紧紧抓住小动物独特的方面进行描述,而不必面面俱到。如果能用一两句话,把一只或几种小动物的两三个独特方面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那么它就会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3)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把小动物介绍给别人。

学生习作片段:

(1)这只猫咪长得可漂亮了:身上披着一层柔软的白色皮毛;巴掌大的脸上,镶嵌着一双黑曜石般的眼睛;一个油亮的小鼻子两边各有一撮胡须,还会时不时地颤几下;而它的两瓣嘴显得它总是笑呵呵的。

(2)“雪球”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要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张阿姨你千万不要去惹它,要不然它咬你一口麻烦就大了。不过,它要是高兴的时候,比谁都温柔可亲。它会用身子蹭你的腿来撒娇,用舌头舔你的脸,小尾巴还不停地摇来晃去。有时,它可机灵了,还会帮你干活。譬如,你一回到家,它就會把拖鞋叼来,在门口迎接你。

四、学习谋篇布局,掌握写作方法。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不注意谋篇布局,叙述杂乱无章,条理不清。不管是写片段还是写成篇的作文,都应围绕一个意思来写。而围绕一个意思来写,除了直接说明“要表达的那个意思”的内容,还要思考哪些内容与“要表达的那个意思”有密切关系?把这些内容也恰当地写进来,把每一部分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好,写具体、写明白。

其实,每篇课文都是学生布局谋篇的范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学习。每学习一篇课文,我都让学生说说课文是怎么一步一步按照一定顺序来写的,时间长了,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习作的写作顺序。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课文组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是怎样按照一定顺序来写的,学会抓住印象最深刻的一两处重点景物去写,写出其与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其他景物则可以略写。

比如在教学《海上日出》一课时,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按照太阳变化的顺序: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的。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围绕“游览的顺序”选取了外洞、孔隙、内洞等景物来写的,并学会绘制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在两篇习作例文《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的教学中,我再次强调作者是按照游览路线图来展开对景物的描写的。在“习作:游____”的教学中,我又一次强调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再抓住重点景物,把自己游览的过程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同时,还要注意各部分的衔接,介绍完一处景物后再介绍其他景物,中间要有恰当的过渡句,使景物之间的转换更自然。

此外,我还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章优美的语言,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认真领会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绘的,又是怎样根据景物特点来遣词造句、组织语言的。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写游记。有的学生既模仿了文章,又能有所创新。

学生习作片段:

(1)走出纪念馆,我们来到了天鹅湖。天鹅湖美得让我无法形容,湖面荡着碧波,波光粼粼,多美呀!湖水清澈、透明,像一块碧绿的宝石一样引人注目。湖中不时游过一群群小鱼儿,调皮地吐出了几个气泡,还有一群群机灵的小虾呢。湖面上不知什么时候多了几只天鹅,它们在水里自在地游水、嬉戏,平静的湖面上激起一道道涟漪。

(2)走进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湖……湖边是一条小径,道路两旁有挺拔的大树,顺着小路往前走,经过一座石拱桥,往右一拐就来到了和平广场……和平广场的旁边是动物岛……出了动物岛,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往里走,就来到了儿童乐园,这里是孩子们喜爱的地方。

五、合理大胆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至于创新,更是难上加难。想象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有所提高。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能力,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能开发出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充分地利用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独特性,并体会到创造的乐趣。

例如,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奥秘,科学技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和《千年梦圆在今朝》四篇课文组成,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琥珀》这一课时,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的必备条件,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它形成的过程,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和推理能力。在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时,让学生自主提问题,自主探究答案,在不断地探究中掌握了课文的重点内容,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恐龙的演变过程。在教学《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课时,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大胆想象纳米技术还会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纳米技术可能被用到服装上,穿一件纳米衣服,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冬天再也不用裹得严严实实了。”“我要发明纳米除尘扫把,它能够自如地清扫房子的每一个角落”……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用想象来编制神话故事寄托人力所不能及的愿望。在今天,很多古老的想象和愿望变为了现实。想象是人类社会的希望,每一次人类的大胆想象,预示着科学的一次新的尝试和飞跃,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所以在“习作:我的奇思妙想”这堂想象作文教学课中,我邀请学生来当一次小发明家,设计自己未来的产品。通过角色的变换无疑给学生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羽翼,在想象的空间中自由翱翔。

学生习作片段:

(1)这支笔款式新颖、小巧玲珑,笔的表面可以变换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它的顶端装有芯片,带有小话筒,上半部分还有一个显示器。这支笔是用一种叫做“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制作而成的,不仅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

(2)你可别小看了这座神奇的房子,它有很多让你意想不到的功能。不但可以居住,还可以开着房子环游世界。它有海陆空三种行驶模式,可根据目的地,天气情况选择出行方式。房顶的天线可以提供网络,接收信号,定位导航。房内还配有一大功能——智能机器人,可以提供餐饮、娱乐等“一条龙”服务,它还可以陪伴我学习,为我解疑答惑。到了夜晚,可通过透明的房顶看到梦幻的星空。而此时,机翼上耀眼的霓虹灯闪闪烁烁,将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生活中,表面的东西,几乎人人都能知道,只要人有正常的视觉、听觉、嗅觉,需要的是有意识地去主动看、听、触摸。但是,要了解表面背后的东西,就需要人有一种探究的精神,需要扒开表层,甚至需要钻到里面去探个究竟。写作亦是如此。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通过实践,我深深感悟到:语文老师若能牢牢把握教材,认真思考,注重引导,一定能激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使他们逐步掌握习作的方法,体验习作的乐趣,不断提高习作的能力。虽然这个过程如“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非一朝一夕能实现,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杨教院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