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蓬佩奥的战略叙事陷阱

2020-09-26胡欣

世界知识 2020年17期
关键词:蓬佩奥话语特朗普

胡欣

中美关系已从总体稳定、局部摩擦转向总体波动、全局对峙,而且还在加速转化,美国的反华势力不断掀起攻击中国的浪潮。与此同时,美国的对华战略叙事轮番升级,既构成舆论的前导,也是转向的推力,潜藏着观念塑造、舆论操控、政策引导的险恶用心。

战略叙事是围绕特定目标、特定目的开展的靶向性定义和叙述,旨在通过勾勒事件的形态和性质,确立一个民族或国家对事件的情感认同,进而为决策提供思想层面的认同。具有说服力的国际传播和叙事,是一种无形但很有影响的权力资源。将对手国家进行标签化定性,正是美国对外战略传播的核心手段、惯用伎俩,牵引了议题设置和冲突进程。

今年7月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尼克松图书馆发表恶意满满的演讲,正是一种用战略叙事重构来正名特朗普政府对抗性对华政策的手法。一年来,他持续对中国的外交、军事、经济等政策进行恶意攻击,将中美关系恶化的责任全部推给中国,将其渲染成美国“最大、最危险的敌人”,号召“自由世界”联手对抗“共产党中国”,试图用冷战意识形态思维和叙事记忆来为美国的极右翼势力争取内外支持。他刻意选择尼克松图书馆为演讲地,就是要在意识上强化一个印象:以尼克松为起点的美国对华长期接触战略已进入死胡同,寿终正寝了,然后顺理成章地过渡到美国必须奉行全面围堵打压中国的新战略。

如果以十年为一个阶段,可以发现,美国对中美关系的战略叙事确已发生剧烈转变。本世纪初,小布什政府刚一上台时,也曾提出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的观念,但反恐战争让美国不得不调整了重心。十年后,奥巴马政府把中国看作未来美国必须加大投入应对的重要战略竞争者,决心与中国在亚太地区争夺影响力,“重返亚太”战略浮出水面,将军事部署重心向亚太前沿转移。到了2020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火力全开,将中国称作“国际规则的违反者”,借疫情散布“中国病毒”恶名,对新疆、香港、台湾等中国的内政问题横加干涉,以信息安全威脅为名煽动封杀华为、Tiktok等,加大在南海周边军事部署和战略围堵,使得两国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升高。两国关系日益接近体系性撕裂或“脱钩”的危险时刻,特朗普政府和一些华盛顿精英的目标是将中国抹黑为国际体系的敌人和国际安全的威胁者,以此印证美国作为国际秩序维护者的“伟光正”,弥补美国下滑的领导力,并为今后中美冲突预埋国内外支持的合法性依据。

美国的战略叙事能否取得成功,或者说能否真正形成对中国的绝对的传播优势,恐怕如意算盘会落空。虽然国际话语斗争的主动权和优势依然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手中,但中国在崛起过程中逐渐适应西方的战略叙事模式,在塑造自身的国际话语影响力方面不断创新、校正和再定义,具备了新的叙事能力。“一带一路”在初期传播过程中与“战略”捆绑很紧,后被定性为“倡议”,加上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互利共赢的事实开始“说话”,有效对冲了外界的恶意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则进一步加深了外界对中国对外战略目标之善意的认知。此外,西方之前对中国做出的诸多“崩溃”预判已被证明是错误的,也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国并不全是西方话语中描述的那样,西方话语的正当性和可信度大为下降。更重要的是,当前的国际环境绝非战后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时代,西方阵营自身困难重重,难以聚拢在美国的反华旗帜下。

新冠疫情之后的世界必然回不到以前,全球的战略格局态势更加多元、多维、多变,进一步凸显出在全球化脉络下,国家间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而美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任性独行,反过来又促成更多国家寻求新的合作路径来维护自身利益。蓬佩奥之流试图用陈旧思维主导的战略叙事来操弄“划线为盟”,只会导致其自身的“画地为牢”。

猜你喜欢

蓬佩奥话语特朗普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喜新厌旧
特朗普为何执意买格陵兰
感同身受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特朗普访华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