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五核国合作机制:历史贡献与未来机遇
2020-09-26罗曦
罗曦
6月22日,美俄两国在维也纳进行了《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的首轮续约谈判,但未取得成果。美国军控特使比林斯利表示,“美国将在特定情况下考虑延期该条约”。而所谓的特定情况,指的就是包含中国在内的、具有严格核查措施的新的三边军控条约。近年来,美国“退约成性”,还动辄将“失约”责任“甩锅”于中国。针对美国的战略施压和隔空喊话,中国已明确表示不会参加“任何形式的三边军控谈判”。事实上,除了表明拒绝态度,也有必要在此关键时刻回顾和阐述中国在国际核军控与不扩散进程中做出的历史性贡獻。作为国际多边核裁军进程的主要机制之一,五核国机制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有效成果,而中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且关键的作用。
五核国合作机制中的中国贡献 所谓五核国,即被《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所承认的美、俄、中、英、法五个核武器国家,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推动国际核不扩散与裁军进程中负有特殊责任。所谓五核国合作机制,即五核国在NPT审议进程中形成的协调机制。2009年,五核国在英国召开了首次会议,标志着该合作机制的建立,计划每年召开一次,由五核国轮流举办。自2009年至今共召开了九次会议,其中2017和2018年因西方国家联合对俄制裁,五核国进程遭遇停滞。2019年在中国的努力下,五核国会议在北京重新召开。
中国外交部军控司司长傅聪明确指出:“中国不会参加所谓的三边谈判,但不意味着中国拒绝参与国际核裁军努力。中国随时准备在五核国框架内讨论所有涉及战略稳定及降低核风险的问题。”就五核国合作而言,中国于2015年和2019年主持召开了两次五核国会议。在中国的牵头下,五核国工作组于2012、2013和2014年召开了三次小组会议,并于2015年提交了首版《五核国核术语》手册。该手册共包含227个词条,涵盖核军控裁军、核试验检测、核材料生产、核不扩散与核安全等多个领域,并被翻译成五国文字。在2019年的北京会议上,各方支持中国牵头核术语工作组第二阶段工作,并决定将第二版本的核术语提交2020年NPT审议大会(因疫情原因已延期召开)。此外,在中国的协调下,五核国还与东盟国家就《东南亚无核区条约》议定书问题开展磋商。中国还在核裁军核查、战略互信与透明、降低核风险等领域与其他有核国家展开积极合作。
未来前景与中国的作用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军控机制面临崩塌风险。受全球疫情影响,预定于4月下旬召开的NPT审议大会被延迟,预定于9月份召开的五常国峰会杳无音信。New START续约谈判进程曲折,续约前景渺茫。另一方面,大国竞争与博弈激化,战略武器军备竞赛与核武器实战化苗头日益显露,给国际社会安全、大国战略稳定带来极大风险。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尤其是五核国理应抛弃传统冷战思想和绝对安全思维,转而进行合作以共筑和平。
基于五核国机制这一平台,中国未来可从下述领域着手推动:一是鼓励主要核国家降低核武器在其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例如放弃先发制人核打击方案、降低核武器戒备水平或状态、将核武器视为维护安全的最后手段等。主要核国家应该重申并秉持冷战时期美苏关于“核战争打不赢也永远不能打”的理念,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对战略武器的研发和应用保持理性克制。二是尊重非核武器国家的安全关切。《禁止核武器条约》(TPNW)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非核武器国家对有核国家和当前国际核军控与不扩散进程缓慢的失望情绪,五核国必须充分考虑和尊重无核国家的合理安全关切,通过新闻发布、学术研讨等形式展现五核国合作机制的阶段性成果,并就相关问题与广大无核国家进行广泛讨论。三是继续尊重以NPT为基石的全球核不扩散体系和以联合国、日内瓦裁谈会、五核国机制为基础的国际多边核裁军进程,反对个别国家违背NPT决议承诺另起炉灶。四是考虑高超音速、人工智能、导弹防御、网络太空等新兴领域和技术的复杂影响,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推动包含此类新兴领域在内的综合性战略安全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