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练在微妙处 情到花自开

2020-09-26洪明红

课外语文·上 2020年9期

【摘要】微练笔不能只看成狭义的小练笔,它的优点不仅指篇幅短,更具有形式活、“出炉”快等特点,要求执教者设计训练点时要回归课文教学的本质,寻求读写结合训练点,精心设计好微练笔,掌握科学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微练笔贯穿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始末,本文从拼音、识字、学句、仿编等七个方面浅析了微练笔在小学阶段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学表达练思维;降难度提兴趣;巧运用促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5-0112-02

【本文著录格式】洪明红.练在微妙处  情到花自开[J].课外语文,2020,19(25):112-113.

微练笔,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作文教学,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回归课文教学本质,精心设计好微练笔,微在心中,练到实处,笔随心动,自然情到花开。

一、结合拼音,抓住生成学表达

在传统观念中,大家可能都认为中年级才要开始小练笔习作,其实不然,小练笔微习作就应该从低年级开始。一年级时学习拼音部分,大部分老师只关注读、记、写拼音,没想到渗透说话训练也会让拼音教学变得美丽有趣,让孩子收获更多。

记得我在教一年级的时候,为了让孩子分清声、韵母,我画了两座房子——两个家,让孩子们把那些走散的淘气声母、韵母送回家。有个小男孩走到黑板前,紧紧拽着“b”的卡片,自言自语:“回家,回家,快快跟我回家!”孩子们都笑了。我让孩子们试着把这件事说一说,并根据孩子的陈述相机板书出来:小朋友拉着b的手,轻轻告诉他,回家,回家,快快跟我一起回家。我串起来读给孩子听,问孩子:“好听吗?”孩子兴奋地说:“挺好听的,有点像诗!”我让孩子跟我一起美美地读了一遍。我发现那个小男孩读得最兴奋,儿童的世界我们也懂。

二、借助识字,联系语境练思维

低年级,是识字的高峰期。但如果忘了和听说读写的联系,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我遇到过一个孩子,入学前已认识了五六百个汉字,但后来在写话、作文中并未见得比原先未识字的学生强,原因只有一点:孤立地识字没有实际的意义。

大家都知道在识字教学中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如我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生字“告”时,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出示生字:告)谁有办法记住这个字?

生1:一口咬掉牛尾巴,上面“牛”少了一个尾巴,下面是一个口。

生2:告诉别人要用嘴,所以下面是“口”。

师:(出示生字 “告诉”)说说谁告诉你什么知识?

生1:爸爸告诉我上课要专心听讲。

生2:老师告诉我不要随便把家里的电话告诉别人。

师:这篇课文中谁告诉谁什么 ?

生1:小朋友要老树告诉他所有的故事和童话。

生2:小朋友很好奇,想让老树给他讲故事和童话。

师:文中的小朋友和你们一样很好学,我们也学习他们来说说,你想让老树告诉你们什么呢?

生1:我想让老树告诉我,他春天开花吗? 花有香味吗? 花是什么颜色?

生2:我想让老树告诉我,他为什么不怕风吹雨打?

……

学生在学习中正确地识记了生字,赋予生词鲜活的意义,脑海中有了“告诉”的形象,又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把握关键,链接生活巧运用

文章中的关键词句之所以关键,就在于它最能体现文章特点,最能表达作者感情,是语言形象、语言技巧、语言情感的聚集点。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感受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能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朱鹮飞回来了》是长文,文章的情节虽不復杂,但叙述平淡,要深入领会作者及编者的深意实在不容易。通过大量查找资料,我了解到朱鹮是比大熊猫还珍贵的濒危动物,文中的叔叔就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刘荫增先生,这是他第四次到洋县寻找朱鹮了,洋县人民为保护朱鹮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我反复思索,在教学中抓住“踏破铁鞋、千辛万苦的寻觅终于有了结果”这句话中的“踏破铁鞋”一词,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科考人员怎样“踏破铁鞋”地寻觅?于是,课堂上同学们对朱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大胆发挥想象,对科考队员的艰辛进行精彩的描述。听着他们交流练笔,看着他们焦急的眼神,“踏破铁鞋”一词的练笔,不但让孩子们感受了科考人员的艰辛,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体会,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仿照课文,积累技巧降难度

学习书法先要临摹,同样,仿写也是学生习作的起始,是写作兴趣培养的基石。仿写可以仿片段,可以仿谋篇,也可以仿语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仿到创造,循序渐进。

如教学《鸟儿的侦察报告》一课,在回顾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发现侦查报告的相同点:都是采用了拟人的手法,都是用了第一人称来叙述,都是写环境污染使鸟儿面临死亡威胁。之后老师又引导学生发现文章采用了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把内容写生动具体,解决了“怎样写”的问题,最后创设情境播放动物被伤害的其他画面,让学生发现除了鸟儿外还有其他动物也受到威胁,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最后让学生明白本文的主旨是呼吁更多的人来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第五份侦察报告,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补白续编,放飞想象练说写

学生是编故事的高手,想象力特别丰富。我们可利用课文情节空白处、特殊标点、结尾空白点等巧设微练笔。

像四年级上册,我上的公开课《扫一室与扫天下》,在这一课中我抓住了几个训练点进行补白:

1.在了解陈蕃与薛勤的不同观点后,引导学生想象薛勤走后陈蕃在沉思什么。

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关联词说说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

3.回家后的作业:收集有关陈蕃的资料,想象续写:一个月后,薛勤又来到陈蕃家,他看到陈蕃的书房……

在这三个微练笔中,第一处借练笔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走进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人物形象。

第二处训练是引导通过句式的训练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

第三处续编故事时,学生从资料中了解到了陈蕃今后取得的成就,推理出薛勤走后,悟出凡事要从小事做起,从此不再懒散,薛勤再到他家时,原本脏乱的书房变得洁净,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在描绘时能自然地运用老师课堂所教的“总述——分述”写作方法,注重人物对话、神态、心理的描写。通过续编培养了学生想象推理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对文章的理解。

六、巧用插图,深化感受写细节

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这类课文既生动又形象,这些图画常能唤起学生的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但画面是相对静止的,课文是在画面上展开的,除了静态的描写外,还有动态的画面是看不到的内容,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结合生活经验获取画面中的信息,巧用图画触摸文本的灵魂。

如在教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为了让学生深入领会徐霞客这位“卓尔不群”的奇人奇在哪,我抓住文中的句子“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想象:这是什么时候?徐霞客住在哪里?他正在做什么?这时他会听到洞穴外的荒野里传来什么声音?他会怎么想?再让学生写下来。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徐霞客的雄心壮志和不畏艰辛的精神,也体会到了細节描写的作用。

七、拓展文本,厚积薄发促提升

当然在课外阅读中,我认为经典诗文对学生更是影响深远。讲到经典诗文,我不由想到了一组漫画:当你看到夕阳余晖,鸟儿归巢的画面时,会想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好多鸟,好多鸟,真太好看了”;当你看到满池碧叶红花, 你的脑海浮现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不是“好绿的叶子,好红的花,真美”。这虽是笑话,也说明了读书及经典诗文的重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更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古诗文教学开始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沉淀在脑海中的古典精华经过反刍,逐渐会被消化、理解乃至学以致用。我们熟知的曹操的《短歌行》里不是很巧妙地引用了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诗句吗?

有人认为背诵这些经典作品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其实学生背诵能力很强,经过一段的训练后学生很快适应,并且你会发现孩子的背诵能力会越来越强。学生有了积淀,到了高年级其达到的效果令大家惊叹。有个五年级学生背诵《滕王阁序》后游滕王阁,就写下作文《滕王阁游记》。文中多处恰到好处地引用了王勃《滕王阁序〉里的名句。

积小流汇成大海,情到深处人孤独,而微在妙处大作成。一朝一夕的微练笔,让孩子的思维有了厚度,不知不觉中大作文就信手拈来,文思泉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