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随意晕笔随心染

2020-09-26何俊锋

名家名作 2020年7期
关键词:水墨山水意象

何俊锋

“水墨”是中国人认识世界、表现世界的一种艺术方式,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从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到石涛的“一画论”,皆能解释由单一的墨何以生成万象大千。所谓“墨分五色”,只是一个概念,“五色”可泛指丰富的世界。历代画家在“水墨”的经验、程式、理论方面已构建了相对完整的体系。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取向。然承者、继者为多众,能以反思与批评、解构与重组、继承与创新的态度对待传统者则为少众。当然,这需要胆、识、才、情,其中“识”是关键,因为一种新的价值判断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与阅历的积累,而勇于实践者则更需要胆识。前不久,我欣赏著名画家陈忠志高徒刘书然先生的“意墨”山水作品,即有上述感觉。他的“意墨”山水大象无形、混茫苍厚、黑白相生、阴阳交错,让人在无限的意象中感受到大自然千变万化的神奇,这种率性皴擦、随心点染的“意墨”山水,有着令人耳目一新的原创性。

这种别具一格的“意墨”山水,不仅仅在于实验,更多地在精神层面上,这让我对刘书然的意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意”是何意,他的精神是什么,主题又是什么……

关于这些,刘书然一语道破,他说:“我的作品主要有五个主题:玄、极、无、悟、变,以对应金、木、水、火、土五行。我把中国的哲学精神融合到作品之中,在意象的水墨变换中反映阴阳无极……”把他的诠释再诉诸画面,那抽象的墨色构建,黑与白的律动之美,水与纸的相互渗化,浓与淡的相互照应,虚与实的相互关联,展示了一个游离于现代绘画与传统水墨之间的苍浑意象。在无形之形中洋溢着大象,在无法之法中彰显着大法,在水与墨、笔与纸的相交互动中感悟主客观世界的对话,体会着瞬间的永恒,凝固着精神的物化,直抵艺术本真的内核。

就画面语言而言,画匠致力于视觉美感,在乎形象的描绘,而艺术家则追求形式创造和精神表达。艺术家是在精神激荡和情感涌動中实现思想的表达。刘书然的“意墨”山水有主题,但不是明确的现实主题,这所谓的主题更为接近纯精神的文本,折射出更为广阔的思想光芒。它超越早期的实验水墨,超越纯技术性探索的形式,在一种自然而然、道法自然的自由表现中展开文化的抒情、哲学的反思、艺术的表达。在刘书然的“意墨”山水里,个性的特征对应着思想的独特,形式与内容水乳交融。画什么的问题已退居于“表现什么”或者“为什么表现”之后。因之,我仅凭视觉经验和主观想象在刘书然的作品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最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从他意墨晕化的山水中可以看见烟云漫卷、山林静谧、山泉叮咚、鸟虫啾鸣、曲径通幽、民居隐现……一切混沌世界的表象,在似有若无间演绎生长,在凝聚与裂变中重整组合,在有形无形中似像非像,在黑白变换中奇妙无穷。正如他的导师陈忠志老师所言:“纵观古今绘画发展,始于白描、工笔,后有兼工写意大写意,或称意笔画。至当代画家把宣纸材质发挥到极致,水墨淋漓,恣意华泽称为墨画。刘书然之山水为墨有其独特风格,墨随心动,意到墨即,依靠水的运用,山脉、树石在似与非似之间酣畅流泻,若隐若现,我则称其为意墨画。”从书然先生的“意墨”之作当能观出他对世界、对自然、对人性深刻的思考……

刘书然性情率真,追求本真的人生经历和思想以及扎实的修养和丰富的阅历,使他敢于以“意墨”为自己做文化定位。其实,他未必真要提出一个名词,而是要表现他内心超尘的追求。它不同于亦步亦趋的无病呻吟,也异于被传统所囿的老调常弹,他的“意墨”图式是文化新生命的跃动。在当代中国艺术发展中,这种伴随着精神世界的水墨创新备受关注,当然也给刘书然留下了再探索的艺术空间。

猜你喜欢

水墨山水意象
空蒙山水间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山水间》
水墨
来自林间的风
山水朋友
水墨人物
当代水墨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