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期望效应在教育中的实施策略分析

2020-09-26杨烁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学

杨烁

内容摘要: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实验中得出教师的期望行为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结论,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仍有很多因素阻碍了教师期望的有效实施,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期望行为本身所应有的教育作用。本文旨在通过从当前教育现状的分析中找出影响教师期望效应实现的若干因素,进一步探索发挥教师期望效应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教师期望效应 期望效应 教学

在注重教学高效率、高质量的信息化时代里,好的教学无疑是综合运用人力、物力和精力唤出学生最大的发展潜力、能力和动力。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系列挑战,要求教师从传统知识教授的课堂中解放出来,以全新的人本方式教导学生,使教师从单纯的教授者转变为引路者,从学问领导者转变为情感交流者。在这其中,对期望效应的正确运用成为了教师开展人本教育、提高教育能力的迫切需要。因此,看清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及找出最大限度发挥教师期望效应的实施策略成为当下亟需面对和解决的教育问题。

一.教师期望效应概述

教师期望效应是教育心理学概念,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是指由教师的期望所引起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1968年,著名哈佛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展开实验,结果表明,学生的智力和兴趣发展与教师的关注程度成正比,教师会有意或无意地影响着学生的归因方式,使其向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由于教师的期望行为会影响学生的观念、意志及动机,因此,教师不同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期望效应的影响结果有正效应和负效应。“正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心和真情期望会激励自己的教育对象,造成戏剧性的教育效果。负效应是指学生对教师的期望产生反感、对抗或不予理睬的态度和行为。”[1]正效应会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影响,而负效应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的个人发展,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期望效应,更要充分了解不同的期望行为可能对学生造成的教育影响及后果。

二.影响教师期望的因素

在教育中,教师既是学生的教导者,也是学生的引路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教育最终目的皆归为学生。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承担着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影响教师期望的实现主要由教师、学生及学校等三方主体因素构成。我们应在认识教师期望效应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影响期望效应实现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背后的关联。

(一)教师的个人因素—教师期望效应实现之基石

1.教师的教育观

教师的教育观念会直接影响教育方法的使用及对待学生的方式。如果教师认为教育功能仅是传授知识则会善于利用书本,容易呈现“重书本而轻实践”的特点。如果教师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中的生产实践,则会更为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不同的教育观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作出不同的要求和期望,最终形成与之相对应的学习效果。

2.教师的学生观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点不同,其产生的教育期望行为也不尽相同。如果教师认为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自身,就会容易产生所谓的“差生”和“优生”观念,如果教师更为注重学生的外部因素,例如家庭环境,则容易产生“富生”和“贫困生”之分。这些都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表现出隐形的不平等行为,甚至会导致教育的“马太效应”,不利于教师期望朝正向方面发展。

(二)学生的自我期望—教师期望效应推行之动力

教师期望效应的实现不仅取决于教师,还有关学生的自我期望。自我期望是指个体的自我观念对自我行为表现及未来发展方向所持有的知觉与期望,教师对学生的对象化行为都是为了能最终推动学生的发展及目标的实现。每位学生的兴趣、需要、意志等各有不同,如果教师在没有充分了解学生自我目标的基础上就单方面传递期望行为,教师期望的效果则会大打折扣甚至造成无用功的窘境,当学生的期望与教师期望不符合甚至相悖时,则更容易导致教师期望的负效应。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期望和自我期望的一致程度越高,學生的自我和谐程度越高。”[2]因此,只有当教师期望与学生的自我期望相统一时才会更有利于教师期望正效应的实现,教师合理的期望行为应该是与学生的个性相契合,以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为己任。

(三)学校的教育观念——教师期望效应运行之保障

如今,在现代化教育的总体目标下,社会大力支持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观,学校从原本一致性的传统办学方式逐渐转化为适应本校个性化发展道路的办学形式,办学理念和治学之道随着本校的人文、历史特点而各有千秋,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会顺带吸收和接纳本校教师采用的与学校发展目标相统一的教学内容,学校会对学生传递出与本校发展道路相适应的教育期望。

三.教师期望效应的实施策略

(一)重视教师期望,保持高度敏感性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会将教育期望自觉或不自觉地投身至学生身上,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在无意中所表现出来的负面期望行为容易导致敏感学生心态失衡,自我效能感降低,进而失去对目标追求的动力,甚至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有意无意中通过期望效应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尤其对低期望学生的歧视态度和行为所导致的消极影响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3]只有充分认识到教师期望在教育中的普遍存在性,才能时刻保持注意,有针对性的建立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期望目标,形成适度的期望值,尽可能将教师期望的负效应降到最低。

(二)树立正确教育观,提出适当的教师期望

教师的教育观念将直接影响期望目标的定位和对期望价值的判断,正确的教育观能够帮助教师树立更加科学准确的期望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1.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多层次给予期望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层次。当步入求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呈现出更加复杂化、多样化的趋势,五类需要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这对教师的期望行为本身给予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全方位、多角度关注到学生的内心成长,从仅仅对学生提出单方面的学习期望转变为提出生活期望、成长期望、个性品质养成期望等多层次的期望目标,帮助他们树立立体化的人生目标,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其进一步实现及自我实现。

猜你喜欢

教学
“对比”:让学习走向深刻——以《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为例
《I’m Cooking in the Kitchen?》教学设计(Part B)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组合》教学设计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