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2020-09-26孙治杰

新农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锈病多菌灵田间管理

孙治杰

当玉米处于发育的中后期阶段,植株所需要的养分日益增多,所以,要增加玉米的单产量,应强化玉米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工作,科学运用相关的田间管理技术,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中耕培土,避免倒伏中耕处理能够使土壤得到有效疏松,消除田间杂草,让土壤可以吸收到雨水。一般来说,中耕和培土处理相配合,相应的壤土高度为6~9厘米。定期实施中耕松土、去除杂草以及培土处理,有助于加快次生根的生长速度,从而规避了由于根系发育不佳导致的倒伏情况发生。对于一些较为潮湿、风雨频繁的区域,当完成玉米追肥处理后,应该进行培土。一旦玉米在生长期间产生倒伏的情况,将给最终产量与经济收益带来不良的影响。借助培土的方式,使玉米的气生根增多,进一步提高玉米的抗倒伏性能。所以,做好中耕培土工作,避免出现倒伏现象可谓十分关键。

2科学追肥

玉米步入拔节期后,无论茎还是叶,都生长较快,并且玉米的雌雄穗得以分化,属于玉米发育非常迅速的时期,对于养分的需求量也很大,只有保证充足养分,才可使组织保持正常的生长状态。科学施用拔节肥,有利于增加玉米种植的最终产量。一般来说,在玉米8~10片叶展开时进行追肥是最合适的。当玉米吐丝之后,此时的土壤肥力严重不够,处于下部位置的叶片开始变为黄色,出现了显著的脱肥现象。应科学判断苗的生长状态之后,才可施肥。一般来说,如果玉米苗生长得较为健壮,应使施肥时间延迟,保证施肥量很少。针对十分娇小的苗来说,需要及早施肥,并确保施肥量适合。通常情况下,需要追施总追肥量的12%的速效氮,或用0.6%磷酸二氢钾溶液予以施撒,避免出现空秆与倒伏,让其根系生长更加迅速,谨防叶片过早枯萎。

3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

在玉米中后期阶段,会发生叶斑病、青枯病、黑粉病以及锈病等不同类型的病害。其中,叶斑病包含大斑病、小斑病以及褐斑病。其与锈病均为细菌性病害,和田间湿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在病叶率高于14%的情况下,如果遇到下雨天气,便应加以有效防治。对玉米底部位置的3~4片病叶摘除处理,然后喷施51%的多菌灵,或72%甲基托布津600倍液进行科学防治。而青枯病又名茎腐病,对玉米种植有很大的不良影响,造成最终玉米产量减少。一般情况下,雨季持续,光照不够充足,导致该病害发生。茎基部的叶鞘受到阴雨影响之后,导致积水温度较高,提高了病害的发生概率。当出现少数病株后,用多菌灵600倍液对根部进行冲洗,每株灌药液大约450毫升。锈病初期,用21%粉锈宁乳油1.14~1.6升/公顷加以有效防治。与此同时,在玉米的中后期阶段,可能发生的虫害包括了黏虫、玉米螟以及棉铃虫等。玉米螟防治,在玉米的大喇叭口期用1.6%辛硫磷颗粒剂16~23.4公斤/公顷,然后施撒到心叶治理。针对棉铃虫、黏虫等虫害,主要用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如32%的速克毙乳油2200~2800倍液,或21%速灭杀丁乳油2200~2800倍液进行有效治理。

从上述阐述和分析中可获悉,系统思考和分析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的要点尤为必要,擁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希望此次研究与分析的结果,能够获取有关玉米种植管理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并且从中得到相应的启发与帮助,以便增强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工作的实际成效,进而推动我国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猜你喜欢

锈病多菌灵田间管理
玉米黄锈病现状和青贮调制措施
无花果田间管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试论天山东部云杉锈病及防治措施
谷子品种耐锈病性试验初报
小麦锈病的防治
多菌灵在酸化黑土中迁移性能的抑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瓜及其种植土壤中多菌灵残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