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货嫁接电商 助山区脱贫
2020-09-26张璇李平
张璇 李平
山里的“土货”,摇身变为生态产品;过去脱贫“等靠要”,现在主动学、创新卖;曾经扶贫思路单一,如今立体式协作……作为数字经济大省,浙江近年来秉持“输血与造血结合、帮扶与合作并举”理念,依托电商扶贫,积极帮助贫困地区培育电商人才、提升产业水平,让贫困地区“赋能增效”,贫困群众也因电商扶贫搭上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实现了可持续脱贫。
山区学生学会电商卖货
一年多前,阿坝师范学院的师生们根本想不到,自己会离电商创业如此近。随着义乌与汶川结对帮扶工作的全面推开,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阿坝师范学院共建的“汶川电商学院”于2019年5月成立,并开始招生。
学软件开发专业的李昌磊是阿坝师范学院电商学院的第一批学员。“我以前主要通过网购了解电子商务,去年到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系统学习后,才知道电商玩法多样,有直播电商、社群电商、中心电商等。”李昌磊说。
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老师指导下,李昌磊的电子商务技能不断提升。今年受疫情影响,汶川车厘子一度面临滞销。李昌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利用所学知识,今年6月初,李昌磊和他的团队仅用一周时间,帮助汶川农民卖出500多斤车厘子。
今年毕业的李昌磊,继续在做电子商务。用他的话说,阿坝州遍地都是宝贝,但由于各种原因,很多绿色产品不被外人了解。他希望通过电商扶贫方式,将汶川等地的土特产卖向全国各地,帮助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副院长徐峰说,共建汶川电商学院的目的,就是为贫困地区培养一批电商人才。目前,他们已为阿坝师范学院电商学院的学生开设了农村电商、跨境电商、新媒体运营、视觉设计等课程。
据了解,除了学校间的电商扶贫合作,蔡崇信公益基金会还联合淘宝大学建立面向贫困县的电商培训体系“青橙计划”,目前已在河北滦平、安徽金寨、江西寻乌、贵州雷山等10所中职院校培育电商人才。
电商扶贫助推产业升级
“我们团队每到一个地方,都希望把当地的物流能力、产品能力、运营能力,注入互联网新思维,通过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的扶贫协作,带动当地的产业扶贫。”阿里巴巴脱贫基金总经理王威说。
甘肃省渭源县,王威和团队去过多次。这个地区是典型的高寒阴湿冷凉区,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非常适宜马铃薯(土豆)及其种薯的种植繁育,但当地也曾经历过“种了一大片,收了几担担,煮了一盘盘”的尴尬。
为改变这种现状,王威和他的团队帮助当地建立了快速的电商销售网络,并通过延伸土豆的加工链条,将土豆制成淀粉、主食等,提升了土豆的生产附加值。“通过盒马以及商超自营渠道,我们将渭源的优质土豆源源不断卖向全国。”王威说。
电商不仅能加快货物的销售,也能倒逼农产品的品牌化。今年6月以来,电商平台贝店推出“一县一品”行动,计划在100天内,结合直播经验、助农场次、带货数据等多个维度,遴选邀请100位爱心主播,通过现场直播、连线县长、原产地溯源等多种形式,开展100场助农直播。
“传统的农产品交易,以线下农贸市场为主,中间环节多,销售链路长,推高了流通成本,农民却没有得到多少实惠。电商接入之后,减少了中间环节,消费者和农民双方受益。更重要的是,通过电商推动建立农产品分级标准,助推区域品牌打造,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贝贝集团副总裁张龙珠说,2020年1月至5月初,贝店助销各类农产品1570多万斤。
贵州三穗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主任罗国浪说,通过贝店两年多的帮扶,他们一天可销售数千单麻鸭蛋,如今,三穗县养鸭的农户越来越多,围绕麻鸭和麻鸭蛋的深加工产业也开始发力。
电商帮扶促进消费扶贫
产业项目走进去,扶贫消费引出来。据统计,阿里巴巴、网易、云集、贝店等浙江知名电商企业2019年度销售对口帮扶地区农特产品金额超过1000亿元。
2秒钟5千克小番薯,5分钟8.7万瓶梨膏;3小时销售2000万元扶贫产品;2200万观众在线观看……2019年,阿里巴巴举办“电商扶贫浙里行”活动,以“网红+县长+直播”的模式推介对口帮扶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并通过“以买代捐、以购代帮”方式,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2020年受疫情影响,金华市商务局与四川省南充市商务局进一步加强“云上”对接,推进电商帮扶。根据双方签订的对口协作协议,南充方面负责精选南充“四川扶贫”标识产品,组织稳定的供货渠道,金华市为其进驻金华市区、义乌、武义等地的电商平台提供便利和帮助,开设南充“四川扶贫”标识产品销售专区。
例如,武义县与嘉陵区联手开展直播带货促销,通过“武阳春雨”电商平台,推荐当地的耙耙柑、血橙、桑叶茶、桑葚酒、食用菌、藏香猪(腊肉)等20种特色农副产品。数据显示,今年1-5月,南充市通过多渠道向浙江市场提供优质农产品,货值达1827.47万元,带动贫困人员1400余人。
王威认为,电商扶贫未来还应在战略地位提升、电商生态改善、群众活力激发等方面发力,通过进一步挖掘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加强贫困村的电子商务培训,支持各地发展农产品原产地网上直销和探索农产品预售模式等,多途径增强电商扶贫的效果。
专家视点
供应链强农产品电商才能强
电商相对于传统商业流通而言,最大的特点是去掉了中间环节,实现了产销直接对接。但带来的挑战就是,供应链必须强大,要能担负得起生产者与消费者直达的交易要求。相对于工业品而言,农产品的供应链一直是痛点,主要表现在:标准化程度低,漫山遍野都是货,大量发货时却没有货,因为符合标准的东西不多,也没有分级的习惯;快递物流滞后,早先是快递不通,后来有了快递但不快,价格还不低;冷链运输体系不够健全,许多鲜活农产品运到以后往往腐烂变质,而能有的冷链往往价格不菲,豆腐卖成肉价钱。新冠疫情期间,直播助农活动大量开展,一方面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另外一方面也暴露出农产品供应链的短板,由此引发的售后问题不少。可以说,农产品电商想要走多远,农产品供应链就必须有多强。
不把直播背后的供应链文章做好,想产品大卖很难。其中的关键点在于:加强源头的标准化生产,强化分级包装,从原来的批发思维转向零售思维,认真对待每一个顾客;下力气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把鲜活农产品变成保质期更长的食品,这样才能更好地在电商上走遍千山万水;不断地强化仓储包装物流快递各环节的协同,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降费提速,让农产品电商的上行之路更加“多快好省”;持续地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把一次性的爆款促销活动变成长久的品牌消费习惯。
按照一般的规律,电商对产业的改造会从销售端依次倒推到供应链、产业链,直至重塑价值链。从一些成熟的电商行业来看,已经度过了有什么卖什么的阶段,到了要什么再生产什么的新阶段,实现了柔性化的供应体系,个性化定制也开始普及。相信在未来,随着“互联网+农业”的深入推进,数字农业迅速发展,农产品定制化生产也会得到推广应用,会让消费者买到更加称心如意的农产品,也会让农民获得更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