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实践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算
2020-09-25孙崇洋程翠云段显明杜艳春葛察忠
孙崇洋, 程翠云, 段显明, 杜艳春, 葛察忠*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18 2.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北京 100012
目前“两山”实践已如火如荼展开,在河北省、浙江省、江苏省等地区涌现出了一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1]. “两山”理念旨在将“绿水青山”高效率、可持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推动形成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2]. 浙江省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 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第一期[1]和第二期[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浙江省共有3市1县(湖州市、衢州市、丽水市及安吉县),位列全国“两山”建设前茅,在高标准护好“绿水青山”、高质量做大“金山银山”方面,走出了一条践行“两山”理念的新路子. 因此,该研究深入剖析“两山”理念并以此构建“两山”实践成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研究区域内“两山”实践成效,明晰制约“两山”转化的瓶颈,对指导政府精准施策以及加快“两山”实践进程十分必要.
大量研究已关注到“两山”的转化机制、转化路径以及转化成效等不同视角. 许多学者围绕健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体系[4]、加强产业绿色化和生态经济化建设[5]、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6]、构建“金山银山”对“绿水青山”的反哺机制[7]、健全绿色金融体系[8]、形成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与多元生态环境共治体系[9]等,就如何打通“两山”转化路径开展了丰富的研究. 王会等[10]从微观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绿水青山”社会服务价值最大化的路径,指出通过保持“绿水青山”数量并提高利用技术水平来实现其社会效用. 其次,在转化成效方面,已有研究多针对地方实践成绩进行总结分析,如湖州大力发展生态经济[11]、丽水生态优势与文化休闲特色相融合[12]、武汉东湖风景区“1+N”生态保护与产业聚集模式[13]等,但定量评估成果较少. 刘伟江等[14]在总结“两山”转化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指标体系、编制指南等实践对策,为贯彻落实“两山”理念提供了支撑. 翟帅等[15]构建了一个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绿色社会、绿色文化和两山制度”为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评估了浙江省2010—2015年“两山”实践成效.
综上,国内学者对“两山”转化的研究多倾向于转化机制、路径的理论分析以及成效定性分析,而定量评估“两山”理念建设成效的研究较为鲜见. 已有研究仅计算了“两山”发展指数,而指标体系及其模型的构建过程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关系考虑并不充分,尚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14]. 基于此,该研究构建“两山”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浙江省11个城市的“绿水青山”指数、“金山银山”指数以及“两山”指数进行测度分析,以期为政府践行“两山”理念提供参考.
1 指标体系构建
1.1 “两山”理论
“两山”理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其开辟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之路[16],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深入指导了“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的实践[17];同时,促进了中国生态环保理念的重大创新[18],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双重实现[19]. 从经济学来看,“绿水青山”是实现“金山银山”的重要生产要素. “绿水青山”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生产资料,同时对“金山银山”具有较强的束缚. “绿水青山”需作为一种投入要素进入生产函数,如“绿水青山”能得到积极保护,则在长时期内“绿水青山”所形成的自然要素能够得到持续利用,进而转化为“金山银山”;同时,作为一种旅游休闲资源,“绿水青山”也能够创造经济价值. 因此,“两山”理论的贡献就是提升“绿水青山”的利用效率,激活生产功能. “两山”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关键时期的重要转变思想,未来需坚持以实现发展的绿色化、生态化、高效化以及可持续化为思想核心,厘清内在逻辑和转换机制,探索实践途径[20].
1.2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解析
从内在逻辑来看,“两山”是由自然生态子系统、经济社会子系统组成. 一方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内部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优质的“绿水青山”是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生态基础;另一方面,“金山银山”可通过生态补偿等方式反哺“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快“两山”实践的步伐. 200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日报》专刊深入阐述了“两山”的关系. 在实践中对“两山”的认识存在3个阶段:第1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忽略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2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开始凸显,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3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种的常青树就是揺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 以上3个阶段是人与自然不断调整、走向和谐的过程. 这启示各地区应以“两山”理念为指导,根据各区域特点因地制宜,适时调整政策,推进两山实践.
1.3 体系构建
“绿水青山”是自然环境中所包含的各类自然资源,包括“山水林田湖”等基本要素组成的生态系统. “绿水青山”具备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21],自然属性表现为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经济属性包括为人类社会提供生态资源,并通过劳动开发使其产生产品价值. 综合来看,“绿水青山”自然属性是实现“两山”转化的基础和支撑,经济属性则为“两山”转化提供了路径选择. 因此,“绿水青山”的评价指标重在反映区域的生态状况和环境质量. 在生态状况方面,国外学者从土地利用、地表覆盖(湿地、农业)、土壤等角度分析了各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结构[22-23]. 考虑到我国的环境与生态特征,2006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HJT 192—2006《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24],建立生态状况指数模型评价了我国的生态状况. 在环境质量方面,相关学者选取日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比例(参照HJ 663—2013《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以及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Ⅲ类水质占比、劣Ⅴ类水质占比等指标评价了城市的生活环境[25].
“金山银山”是指由“绿水青山”转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及福利提升. 一方面,“金山银山”应注重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特色产业体系、降低能耗强度的产业生态化手段[26-28],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农业等生态产业,实现经济“质”的提升;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目标是提高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提高人民幸福感[29-30]. 因此,“金山银山”评价指标重在反映经济的经济效益和增长质量等方面.
基于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等原则,该研究构建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指标体系(见表1). “绿水青山”从生态状况和环境质量两个维度进行考察,生态状况选取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森林覆盖率两个指标,环境质量选取ρ(PM2.5)、日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比例、GB 3838—2002 Ⅰ~Ⅲ类水质占比、劣Ⅴ类水质占比4个指标;“金山银山”从经济效益、增长质量两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经济效益选取人均GDP (人均GDP以2007年为基期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2个指标,增长质量选取第三产业占比、资本利用率(用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比值衡量)、恩格尔系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用城镇人居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衡量)4个指标.
表1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指标体系
2 实证测度
2.1 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
对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均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
Xij=(xij-minxij)(maxxij-minxij)
(1)
Xij′=(maxxij-xij)(maxxij-minxij)
(2)
式中,Xij和Xij′分别为标准化处理后的第i个城市第j个正向和负向指标数据,xij为标准化处理前的第i个城市第j个评价指标数据.
2.2 权重确定
利用各评价指标数据Xij,计算其信息熵(Ej),计算公式:
(3)
(4)
式中,Pij为第i个城市第j个指标占11个城市第j个指标之和的比重,Ej为第j个指标的熵. 基于所得信息熵,计算各评价指标客观权重(w1j):
(5)
式中,w1j为第j个指标的客观权重,取值在0~1之间. 为弥补熵权法不能反映专家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考虑到主观赋权通过主观确定权重且方法已经比较成熟,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分配,获得指标的主观权重(w2j).
根据最小相对信息熵原理,基于熵权法和均权法获得的权重值,用拉格朗日乘子法计算指标的最终权重值:
(6)
式中,wj为第j个指标的最终权重.
2.3 指数计算
将标准化后的数据Xij与各评价指标权重wj进行合成运算,求得“绿水青山”指数和“金山银山”指数,计算公式:
(7)
式中,IKij为第i个城市第j个指标的“绿水青山”指数或“金山银山”指数. 当j取1、2、3、4、5、6时,IKij为ILWLMij(“绿水青山”指数);当j取7、8、9、10、11、12时,IKij为IGSMij(“金山银山”指数).
2.4 “两山”指数评价模型
“绿水青山”指数与“金山银山”指数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关系,而非简单的加总求和[14]. 耦合协调模型恰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因此,研究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模型来测度“两山”指数,模型如下:
(8)
式中,Cit为第i个城市在第t年的耦合度,ILWLMit为第i个城市在第t年的“绿水青山”指数,IGSMit为第i个城市在第t年的“金山银山”指数. 在“绿水青山”指数和“金山银山”指数取值相近且较低的情况下,二者可能出现指数水平较低,但协同发展程度较高的伪评价结果. 为更加精确地反映“绿水青山”指数和“金山银山”指数之间的相互转化水平,需进一步完善“两山”指数评价模型:
Tit=αILWLMit+βILWLMit
(9)
(10)
式中:Tit为反映“绿水青山”指数和“金山银山”指数在第i个城市第t年协同效应的综合发展度;α和β为待定系数,且α+β=1,分别代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对“两山”实践成效的贡献程度;TMTit为第i个城市第t年的“两山”指数,可反映二者的综合评价水平,也能反映二者的协调发展的情况. 在“两山”实践过程中,“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对整个系统的贡献程度同等重要. 因此,“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待定系数同取1/2.
2.5 数据说明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权威性,该研究选取浙江省11个城市(包括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温州市、绍兴市、湖州市、金华市、衢州市、台州市、丽水市、舟山市)为研究对象. 原始数据来源于2008—2017年《中国城市年鉴》《浙江自然资源与环境统计年鉴》以及浙江省11个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水资源公报.
3 结果与讨论
3.1 浙江省11个城市综合发展度与“两山”指数分析
综合对比“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指数发现,2008—2012年浙江省11个城市“绿水青山”指数的平均值领先“金山银山”指数(见表2),而2013—2017年二者已经转为同步发展. 2008—2017年浙江省处在“两山”论的第3阶段,各地方政府认识到“绿水青山”的巨大经济价值,在2013—2017年生态优势已开始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了经济持续增长.
根据式(8)(9)得到各城市的综合发展度与“两山”指数(见表2). 由表2可见,综合发展度与“两山”指数发展轨迹基本一致,2008—2012年二者均稳步增长,2012—2013年二者均出现明显下降,2013年之后“两山”综合发展水平快速提升. 分析发现,2013年之后“绿水青山”指数出现明显下降,原因在于2013年浙江省水环境质量和大气环境质量均出现明显下降. 据环境公报数据显示,2013年浙江省水质达标率下降了0.5%,灰霾天气较2012年多了6.5 d. 2017年的测算数据表明,浙江省11个城市的综合发展度在0.4~0.7之间,理论上综合发展度的取值范围为0~1,因此浙江省“两山”综合发展水平虽不断提高,但发展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图1可见:杭州市、丽水市、舟山市、台州市、金华市的综合发展度与“两山”指数排名位于浙江省前5位,处在第一梯队;绍兴市、宁波市、温州市、湖州市依次排在第6~10位,处在第二梯队;嘉兴市是当前浙江省“两山”实践的薄弱地区,两项指标均明显落后于其他城市. 分析发现,嘉兴市的“绿水青山”指数严重落后于其他城市. 衢州市综合发展度排名第6位,但“两山”指数排名位第10位,因此积极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是衢州市提高“两山”水平的当务之急.
表2 2008—2017浙江省11个城市"两山"指数演化分析
图1 2008—2017浙江省11个城市综合发展度与“两山”指数平均值分布情况Fig.1 Mean distribution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degree and ‘Two Mountains’ index of 11 c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2008 to 2017
综上,2008—2017年浙江省综合发展度对“两山”指数产生了重要影响,提高“两山”实践水平需综合考虑“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综合发展质量.
3.2 浙江省11个城市“两山”指数空间差异化特征分析
根据式(7)得到浙江省11个城市“绿水青山”指数和“金山银山”指数,并测算出2008—2017年的年均值(见图2). 由图2可见:浙江省“绿水青山”指数较高的城市为丽水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绿水青山”指数较低的城市为嘉兴市、绍兴市、宁波市、温州市;从“金山银山”指数来看,杭州市、绍兴市、台州市、宁波市处在领先位置,而衢州市、丽水市、湖州市、舟山市的“金山银山”指数较低. 综合对比发现,浙江省11个城市“绿水青山”指数和“金山银山”指数排名基本呈逆向变化. “绿水青山”指数排名靠前的城市,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但是其“金山银山”指数排名靠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金山银山”指数排名靠前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高,但“绿水青山”指数排名靠后.
图2 2008—2017年浙江省11个城市“绿水青山”指数、“金山银山”指数年均值分布情况Fig.2 Mean distribution of LWLM index and GSM index of 11 c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2008 to 2017
3.3 浙江省11个城市“绿水青山”指数与“金山银山”指数空间差异化分析
根据浙江省11个城市2008—2017年“绿水青山”指数与“金山银山”指数年均值与浙江省平均值对比情况,可以将各城市划分为“绿水青山”保护领先型、“金山银山”建设领先型、“两山”建设相对同步型3种.
图3 浙江省11个城市“绿水青山”指数和“金山银山”指数分布Fig.3 Distribution of LWLM index and GSM index of 11 c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绿水青山”保护领先型城市包括丽水市、衢州市和舟山市,这些城市的“绿水青山”指数超过浙江省平均值,“金山银山”指数低于浙江省平均值(见图3). 优质的生态环境已成为这些区域最大的资本财富. 未来发展需认识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在保证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本地的生态禀赋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吸引新兴技术产业,让“常青树”变为“摇钱树”,促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长期协调发展.
“金山银山”建设领先型城市包括绍兴市、嘉兴市、宁波市及温州市,这些城市“金山银山”指数超过浙江省平均值,“绿水青山”指数低于浙江省平均值(见图3). 以嘉兴市为例,“绿水青山”指数位列倒数第二,2016年核心指标水质断面Ⅰ~Ⅲ类水占比仅为19.5%,严重影响嘉兴市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并制约了“两山”建设. 该类城市在发展中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了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矛盾已经显现. 未来发展过程需秉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改变唯“速”是求的发展观念,将环境保护置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建立“金山银山”对“绿水青山”的反哺机制,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和治理;同时,淘汰落后产能,降低传统资本劳动密集型工业的比重,促进经济优质增长.
“两山”建设相对同步型城市包括杭州市、湖州市、金华市及台州市,该类城市“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指数均发展相对同步,其中,杭州市“绿水青山”指数排名与“金山银山”指数均超过浙江省平均值,其他3个城市“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指数均与浙江省平均值相差不大(见图3). 以湖州市为例,作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近年来着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农业等生态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 该类城市通过实践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两山”实践之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程度逐步向好,未来应继续探索,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3.4 指标体系分析
浙江省11个城市“两山”实践成效的实践结果表明,该指标表体系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 对比研究[31-32]发现,该研究指标更全面和更有针对性. 浙江省11个城市“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呈现逆行排名的情况,其原因在于“绿水青山”水平较高的地区生态环境优质、自然资本充沛,但是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区域投资较少,人才流失严重.
限于数据的可行性,该研究选取了12个可得指标进行分析,具备较好的实用性. 各地区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等阶段不同,因此“两山”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适应性调整. 指标体系的选取是该研究的难点,也是局限所在. 实践“两山”理念的关键,是如何实现“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高效转化. 现有指标以绩效性结果指标为主,对于如何体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指标较少,因此指标体系引导“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转化的指向作用未能体现. 此外,相关指标可能存在滞后性问题,该研究并未进行探讨,未来需要进一步关注指标体系和定量方法的发展.
4 结论
a) 浙江省“两山”建设处于第三阶段,生态优势已开始转化为经济优势. 综合发展度与“两山”指数均明显提升,杭州市、丽水市、舟山市、台州市、金华市等城市的综合发展度与“两山”指数排名前5位.
b) 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角度来看,丽水市、衢州市、舟山市的“绿水青山”水平较高,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的“金山银山”水平较高. “绿水青山”指数排名靠前的城市,其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但“金山银山”指数排名靠后.
c) 根据浙江省11个城市2008—2017年“绿水青山”指数与“金山银山”指数年均值与浙江省平均值对比情况,将11个城市划分为“绿水青山”保护领先型(丽水市、衢州市和舟山市)、“金山银山”建设领先型(绍兴市、嘉兴市、宁波市及温州市)、“两山”建设相对同步型(杭州市、湖州市、金华市及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