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扶贫民生效应研究
——以南疆四地州为例

2020-09-25陈玥彤王玉清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南疆旅游业效应

陈玥彤,李 东,王玉清

(新疆财经大学 旅游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一、引 言

党的十八大会议以来,乡村发展就被提到了突出的位置,党中央进一步确立了农村农民问题在国计民生中的根本性地位。乡村振兴战略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1]。由于受制地理区位、历史、气候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发展相对滞后。当前,在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将旅游扶贫工作的各项要求与南疆四地州发展实际对接,找到二者的结合点,已成为推动南疆四地州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

旅游产业是产业关联度大、综合性强、贴近居民生活的产业。旅游产业在促进资源整合、调整经济结构、稳定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不仅对于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区域内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等具有重大意义,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切入点。南疆四地州是国家确定的六个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通过发展旅游业,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走上了脱贫的道路,为振兴乡村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文献综述和区域概况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各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将贫困视为热点问题,关于旅游扶贫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国外学者认为旅游扶贫具有“乘数效应大”的优点[2]。Meyer D(2010)认为发展旅游业能够提高外汇收入[3],Kwaramba HM等(2012)提出发展旅游业是重要的扶贫战略[4],Pillaya M等(2013)进一步指出提高旅游扶贫效应的方法就是要加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5]。国内学者对旅游扶贫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冯伟林、冉龙权(2017)通过对重庆武陵山片区的实地调研,发现旅游扶贫过程中社区参与率不高、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存在差异等问题,提出需构建旅游扶贫赋权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方法来解决旅游扶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6]。王耀斌、陆路正等人(2018)以扎尕那村为例,通过对经济维度、资产维度、教育维度等研究,认为该地区的旅游精准扶贫整体呈现正向效应[7]。韩磊、乔花芳、谢双玉等人(2019)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恩施州居民影响感知的维度、水平和内部差异,并进行了分类,最后根据五类居民提出了发展旅游经济、发挥旅游带动作用等建议[8]。刘晓鹰(2008)指出在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地区,贫困居民对于旅游扶贫效应的期望已经超出了狭义的经济领域,拓展到个人以及家庭之外的医疗、教育、设施、环境等广义范畴,并会对旅游扶贫满意度产生影响。这主要因为旅游产业乘数效应强,旅游业的发展会带来地区收入总量增加,贫困居民希望通过旅游收入的分配,带动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9]。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多集中在经济方面,关注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经济增长。国内学者对旅游扶贫的研究多集中在绩效评价、扶贫机制创新、旅游社区参与、居民感知差异等方面,而对旅游扶贫中居民个体效应研究较少。因此,文章通过对南疆四地州展开实地调研,运用因子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法,对四地州旅游扶贫的民生效应进行深入分析,为防止目的地居民返贫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区域概况

1.南疆四地州基本概况。新疆以其“三山加两盆”的地理特征,将新疆分为了南疆和北疆。南疆四地州是指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区位独特,地缘优势十分突出,是新疆南北和东西贯通的关节点。全区总面积13.13万平方公里,辖8县1市。截止至2017年,阿克苏地区生产总值为9147392万元,总人口254.58万人,接待游客14600人,入境旅游消费214万美元,国内旅游消费239430万元。克孜勒苏自治州地域辽阔,全州面积7.25万平方千米,下辖1市3县。截止至2017年,全州生产总值为1186535万元,总人口620591人,自治州接待游客31200人,入境旅游消费831万美元,国内旅游消费48360万元。喀什地区下辖1个市和11个县,全区总面积16.2万平方千米。截止至2017年,喀什地区全年生产总值为8369998万元,总人口464.97万人,接待游客52700人,入境旅游消费1435万美元,国内旅游消费535300万元。和田地区下辖1个市和7个县,全区总面积24.78万平方公里。2017年,全地区生产总值为2661966万元,总人口为252.28万人,接待游客1500人,入境旅游消费193万美元,国内旅游消费69501万元[10]。

2.南疆四地州旅游资源分布。南疆位于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有雪山、戈壁、湖泊、草原、森林等各种不同的地貌,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再加上世界上最长的古老商道在古丝绸之路上开通,使这里的文化具有开放、多元以及融合的特点。磅礴的自然景观、独特的生态资源以及多元的民族特色文化,为南疆的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南疆四地州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共有96个A级景区,其中阿克苏地区有天山神秘大峡谷、龟兹绿洲生态园等在内的8个4A级景区,还有两处世界顶级的旅游资源,一是天山·托木尔世界自然遗产,为南疆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二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世界文化遗产。阿克陶县奥依塔克冰川公园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唯一的4A级景区,克州地貌极其复杂,90%以上为山区,被称之为“万山之州”,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成为吸引游客前往观光的着力点。喀什地区则有泽普金湖杨景区和喀什噶尔老城景区两个5A级景区以及7个4A级景区,喀什市既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和田地区拥有乌鲁瓦提景区1个4A级景区以及17个A级景区[11]。

三、数据收集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为了将居民对旅游扶贫民生效应的认知转化为具体数据,文章使用SPSS24软件进行量化分析。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平均收入等。第二部分是关于被调查者对旅游扶贫民生效应的感知,采用7级李克特量表调查居民对各题项的说法同意与否,“1”表示非常不同意,“7”表示非常同意,分值越高表示被调查者对旅游扶贫民生效应的感知越高。

(二)调查问卷的过程

为使样本充分反映南疆四地州旅游扶贫对当地居民的民生效应影响,本研究将问卷发放范围确定在南疆四地州的村庄。共7名调研员(1名教授,6名硕士生),于2018年9月28日至10月12日深入各村进行调研。共发放350份问卷,收回问卷335份,问卷回收率为95.71%,剔除明显矛盾或有关选项缺失的问卷,有效问卷共303份,占回收问卷的比例90.45%。

(三)样本的基本信息

有效居民样本的男女比例相当,以20岁-40岁的中青年人为主。多数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旅游收入占家庭收入的百分比多在70%以下,多数家庭年收入在4万元以下(表1)。样本结构特征与南疆四地州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情况相符,具有代表性。

三、数据分析

表1 抽样调查获取的居民样本基本特征

(一)因子分析

研究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针对原有的变量,对其中信息的重叠部分进行降维、提取、综合成因子,实现减少变量个数的目的。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因子,进行综合评价,完成对旅游扶贫民生效应的初步研究。

从表2可见,KMO检验值达0.911,接近于1。这个数值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显著值小于0.05,可以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性差异。综合KMO和巴特利特检验的数值,确定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表2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观察数据的总方差情况分析,可以看到:第1个因子的特征值为3.483,解释原有问题总方差的21.77%;第2个因子的特征为3.296,解释原有问题总方差的20.597%,累计方差贡献率为42.367%;第3个因子的特征值为3.256,解释原有问题总方差的20.349%,累计方程贡献率为62.716%;第4个因子的特征为3.194,解释原有问题总方差的19.963%,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679%。因此,原有问题的信息大体上都可被这4个因子解释。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知,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4个,故提取4个成分(见表3):因子1出现了“财政收入”、“投资和消费”等关键词,与经济有关,因此命名为“经济效应”;因子2在生态环境、村容村貌等方面有着较高的因子载荷,故命名为“生态效应”因子;因子3出现了“医疗急救站”和“目的地网络信息建设”等关键词,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有关,故命名为“社会效应”;因子4在个人能力发展方面有着较高的因子载荷,故命名为“个体效应”。

(二) 相关性分析

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对居民特征和旅游扶贫民生效应感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数据显示:性别、年龄和“经济效应”“生态效应”“社会效应”“个体效应”因子不存在相关性,可见,性别和年龄对旅游扶贫的民生效应影响不显著;“个体效应”的感知受居民受教育程度的影响,P值为0.036;家庭平均年收入和“经济效应”“生态效应”“社会效应”因子均存在相关性,P值分别为0.002、0.010、0.044,具体表现为家庭平均年收入越高,居民对旅游扶贫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应的认知感越强烈;旅游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与“经济效应”因子存在相关性,P值小于0.001;家庭从事旅游业的人数和“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因子存在相关性,P值小于0.001,0.041,可见,家庭从事旅游业的人数越多,居民对旅游扶贫带来的经济效应感知越深,同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越强。

表3 旋转后的因子荷载矩阵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旅游扶贫过程中会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关注当地环境的保护,培养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应的综合统一。通过对问卷的数据分析,研究发现:

1.居民的性别和年龄对民生效应影响不显著,但是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对个体效应影响显著;家庭平均年收入与经济、生态、社会效应成正比;旅游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家庭从事旅游业的人数均与经济效应成正比。

表4 居民人口学特征和旅游扶贫民生效应相关性预览表

2.目的地居民对旅游扶贫带来的经济效应感知最为强烈,满意度也最高;其次是居民对生态效应的感知也较高,说明随着旅游扶贫工作的进展,居民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居民对社会效应感知也在不断增强,特别是目的地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个体效应也受到居民的重视,扶贫工作早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效应增长,它不仅拉动当地经济、社会、生态的发展,更给当地居民的个人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对策建议

1.明确居民在旅游扶贫中主体地位。在旅游扶贫过程中,不但要搞好社会、经济、生态建设,更要关心目的地居民个人的发展。贫困人口是扶贫工作的对象,旅游目的地的贫困人口则是旅游扶贫的重点对象。一定要明确居民在旅游扶贫中的主体地位,要知道旅游扶贫不仅是要拉动当地经济的增长,更要带动当地居民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政府全面考虑不同类型居民的关注点和诉求,制定有的放矢的政策。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成就感也是旅游扶贫的重要工作。自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政府开始更加关注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工作,贫困人口旅游扶贫的观念也在逐渐发生转变,从刚开始的“要我脱贫”到如今的“我要脱贫”,居民的主动参与极大地推动了旅游扶贫的发展。

2.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区域联动。南疆四地州地域相邻,具有相似的人文地理旅游资源,并有着共同的客源市场。当一个地区不足以吸引游客时,完全可以凭借着地理优势,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区域联动,也是支持旅游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树立区域间的旅游观念。在开发旅游市场时,各地区应明确统一市场的观念;在规划旅游线路时,制定南疆四地州间的连线旅游道路;在进行旅游产品销售时,可以实行套餐组合、捆绑销售战略。其次,区域合作不仅仅要加强四地州间旅游企业的合作,更要加强区域居民个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区域联动必须是全民参与,动员各方力量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帮助居民远离贫困。最后,要树立全域旅游的观念,把南疆四地州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打造南疆旅游区块链,推进全季节旅游产品开发,全方位促进旅游业发展。形成区域联动、产业融合、全民参与的新的旅游业态,促进南疆四地州旅游业发展更上一个台阶,同时借鉴已有的旅游扶贫经验,帮助南疆四地州连片特困地区实现整体脱贫,杜绝返贫现象的发生。

3.发挥社区组织、宣传作用。社区是旅游活动开展与贫困人口生活的载体。首先,发挥社区组织作用,落实各级、各项旅游扶贫政策,完善社区基础设施与旅游设施建设,加强本社区居民与外界的联系,降低交易成本。其次,发展社区旅游合作社、农牧产品合作社、手工合作社等集体经济,吸纳贫困户参与经营,鼓励贫困妇女参与生产加工、旅游服务等工作,解决农村妇女收入问题。再次,进一步通过乡村旅游产业振兴、农村土地“三变改革”等方式以分红、支付租金等方式拓宽贫困人口收入来源,有效增加脱贫户资本存量,以防止返贫。另外,利用社区公共宣传栏,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农业等保险的作用,培养社区居民保险意识。

4.构建多方主体参与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力量,重视社会团体扶贫优势,协同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反贫及返贫治理。首先,厘清各社会团体权责,实施精准帮扶。如金融机构对贫困人口的信贷优惠倾斜;保险机构提供农业保险、补助医疗保险、扶贫贷款保证保险等,降低贫困户可能面临的风险;第三方智库通过综合分析南疆地区旅游开发现状,确立生态保护红线,提供科学合理的旅游扶贫开发措施等。其次,发挥旅行社、景区等旅游企业的引领作用,一方面旅游企业通过深度挖掘南疆地区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多样化旅游项目与旅游产品,提升南疆地区旅游吸引力,促进南疆地区旅游业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企业通过提供就业岗位、优先雇佣贫困人口、优先使用本地资源等方式为贫困人口增收,解决贫困人口生计资本问题,带动南疆地区居民稳定脱贫。再次,提升非社会组织、慈善组织防返贫参与度,加大对贫困家庭青少年的教育帮扶与救助,防止因教育而返贫现象。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渠道推介、就业后再培训等方式加强对贫困人口的旅游技能培训,并及时监测旅游市场变化,培养适合市场与游客需求的旅游业经营者和服务人员。同时注重对贫困人口国语水平与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防止其精神贫困与精神返贫。

猜你喜欢

南疆旅游业效应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南疆木棉红似火
懒马效应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南疆最美是春天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南疆水城(外一章)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南疆干部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