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2020-09-24陈文萃
陈文萃
纵观目前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在传统教学环境下进行,存在教师讲解和学生写作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互动的广泛性、深入性和平等性不足、互动形式单调、互动生成性缺乏、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動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互动教学”是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写作课堂亦是如此。本文以作文教学“记叙文场面描写写作训练”为例,初探互动教学在写作课堂中的运用,以期有效提高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开拓作文教学的新 局面。
一、情境互动,有效使用写作资源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教师课上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通过良好的情境创设,引入问题,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1.“环境”情境的交互,关注教学的重难点。
本节课因写作训练的点是场面描写,为让学生迅速沉浸于课堂,感知场面描写的特点,巧借《梦回繁华》中《清明上河图》视频引入,让学生穿越时空,梦回繁华,同时,在板书设计上布满了有关“场面描写”的成语,让学生浸润在成语的浩瀚场面中,身临其境。
(播放《清明上河图》视频,提前板书场面描写的成语:摩肩接踵、人头攒动、鳞次栉比、人山人海、排山倒海…… )
师:今天来听公开课的老师特别多,这么大的场面,同学们不用紧张,刚刚我们一起穿越历史,在张择端的笔下感受到《清明上河图》的魅力,你都看到了哪些场面?
生:大船过桥洞、集市上买卖……
师:你觉得黑板上哪些成语可以形容眼前的 场面?
生:摩肩接踵、鳞次栉比……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场面?
生:升旗仪式、运动会、足球赛、表彰大会、超市抢购……
师:你们见识的场面可真不少。在古诗词里也有许多的场面描写,请看……
(出示《观刈麦》劳动的场面,《雁门太守行》战争的场面,《青玉案·元夕》逛花灯的场面)
在写作教学之前,我们可以营造与训练目标相契合的班级氛围,让每一位学生迅速沉浸其间;为进一步渲染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呈现与教学相关的书画、作品,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视频,帮助学生建构作文的学习场景,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如在执教“母亲的————”半命题作文训练时,把握母亲节节日气氛的契机,通过播放《朗读者》中杨乃斌朗读冰心老师的《不为什么》的视频片段,结合孟郊的《游子吟》诗歌朗诵,让学生勾连起对母爱的讴歌,从而完成习作。就这样,学生由原先空洞而抽象的“母亲的爱”“母亲的智慧”“母亲的坚强”升格为“母亲的牙”“母亲的深夜食堂”“母亲的手提包”等这样具体而形象的选材。通过环境的创设,教师在声光电等艺术手段中与学生产生碰撞、交互,最大化地开发了写作教学的资源。
2.“问题”情境的交互,关注学生的聚焦点。
为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准确把握场面描写的相关写作技巧,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而通过描写什么场景作为检测手段,就需要从学生的“问题”中来,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学生的亲身经历不丰富,切身感受不真实,往往在写作时无话可说,而教师也大都把提升中学生的作文知识程度作为教学的重点,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重内容,认知互动多,情谊互动少。为打破这一僵局,让课堂灵动起来,生活起来、在选择场面描写的场景时,果断舍弃了远离学生生活的天安门前阅兵仪式等场面,就从刚发生在班级的一件小事入手,让每个学生有话 可说。
通过“回到现实,昨日重现”环节,设置写作任务——围绕“班级乱”进行场面描写,步步深入,由“班级乱”到“班级齐”“班级和”的转变,于无形中渗透班级的育人理念,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凝聚人心,润物细无声。
而从学生的作品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学生在场面描写上的问题,如“描写不生动,不能引人入胜,再现场面”等。在课堂推进过程中,充分展示学生作品,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成就感,另一方面又特别自然地提炼出三种场面描写的方法:妙用修辞,语言形象;点面结合,层次清晰;景物点染,突出主题。可谓取之于“生”,授之以渔。
写作教学的资源不仅在教材里,更应在鲜活的情境中,让学生的生活与写作融合,设计专题生活体验活动,促使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观察、调查、参观、访问等多种体悟,在交互中期许“源头活水”的场面。
二、读写互动,自主提高写作能力
高万祥说过:“写作是阅读下的蛋。”这句话十分形象地诠释了“阅读”与“写作”的联系。孙绍振提出过“不能单纯强调阅读,必须和实践结合”,即强调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三位一体。
1.阅读与写作联姻,探究学习方式交互点 。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里的“鱼”是目的,是结果,是把作文的写法“硬塞”给学生;而“渔”,是手段,是过程,是通过阅读、感悟和解剖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写作本领。
阅读曹雪芹的《刘姥姥进大观园》中众人吃饭“笑”的场景,体会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妙处;在《安塞腰鼓》中阅读“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的场面,学习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场面描写中的作用;在“不必说……也不必说……”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景物类场景描写中,感受那个有声有形、有色有味、有情有趣的世界。
当然,不能机械地、教条地说书读得越多越好。量变不能达到质变就是因为“贪多嚼不烂”,并没有变成营养。所以我们提倡的阅读是在通读基础上的精读、细读,撷取其精华,读出最哈姆雷特的那个哈姆雷特,去联系,去运用,去实践,在写作中寻找到与阅读的交互点,不断通过写作,去贴近阅读世界的生活,去寻找那个最真实的 自我。
因此,在作文教学时,所选阅读例文要典型,针对性要强。唯有如此,才能架起“学”和“写”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参悟立意之门径,习得谋篇布局之方法,进而形成写作的基本素质,提高写作的基本能力。
2.朗读与写作携手,打开语言建构触发点。
關于读,我想还有一层含义,那便是朗读。朗读教学不仅适用于阅读课型,作文课型也离不开朗读教学。只有通过朗读,你才能感受到语言的连贯;只有通过朗读,你才能体悟出语言的得体;也只有通过朗读,你才能触摸到语言文字的温度,在朗读中感受灵魂,体会内心的独白。大声读出来,会发现我们可以写得更好。
大声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大声读自己的作品,本质上是修改完善的过程。诵读和背诵可以把情绪最广泛地调动起来,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在诵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长期坚持诵读,就会从感性上,从直觉上,从整体上去认识、体验、占有名篇佳作的精髓,主动地消化和吸收,提高写作水平。反复朗诵典范文章,久而久之,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性直觉增强了,心中有了格局,品文便知道优劣,下笔就有了章法,这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读一读,品一品,赏一赏,析一析,理一理,在有效阅读的训练中,学生逐步提升其自主写作 能力。
三、评价互动,积极增加写作乐趣
作文评价主要体现在课堂现场点评和作文本评语上,而这种形式往往仅限于师生之间,比较单一,生生互动较少。实际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互动交流的形式显得格外重要。包括在学生作文评语上还可采取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一文多评”,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如此,在师生的互动对话中,不断寻找问题的突破点,积极努力打造向上的生长点。
1.横向互动,寻找问题突破点。
拿自己的文章和同伴的文章比较,展开互评,在互评中思辨、提升;拿自己的文章和名家的文章比较,学习名家的智慧;拿名家的文章互相比较,总结互补,同中存异。在一次次的互动中,学生寻找问题的突破点,在多元、多维、多向的评价中,深化写作生活体验。
在执教“记叙文场面描写写作训练”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评头论足”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根据场面描写相关注意点对“班级乱”的场面进行 描写。
(出示两位学生的场面描写片段)
师:这两位同学的描写怎么样?
生:描写不够生动。
师:有什么办法生动一些?
(生答略)
师:让我们来读一读描写场面的成语,找找灵感……
生:“人山人海”运用了夸张的修辞的手法。
生:多感官。
生:比喻,例如成语车水马龙、鳞次栉比。
师:这个场面描写怎么样?
(片段展示)
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十分形象生动。
生:可是我认为这场面描写中少了主要人物的描写,不是很好。
师:是的,场面描写,重在描写“一朝风月”中的人物活动。
2.纵向互动,打造向上生长点。
我们都知道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而每一次的修改就是和前一次的比较,在一次次比较中不断升格。在2019年江苏省初中语文统编新教材写作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中,华云老师在总结完论证要合理运用知识点之后,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对比先前的纯举例和讲道理,学生的论证更加充分、深刻。张五芳老师不止一次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每一次比较都是自我的超越,每一次比较都是灵魂的砥砺。
课堂末尾,随着教学环节的步步推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内在互动乃至教师之间的互动,班级早读课的纪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而代之的是书声琅琅,齐心向上。而与此同时,学生的生长点也得以挖掘,学生第二次对班级早读课场面进行了片段描写,文思泉涌,“和”“静”“净”“齐”等主题关键词在他们笔下生动起来。以下是“竞”的场面描写片段。
亦师亦友亦对手,互助竞争同进步。团队合作,小组竞赛,师徒帮扶,早读课上最热闹的场面、最蓬勃的生机莫过于学生互相竞赛和考查了。强烈的好胜心和自尊心让他们背诵起来效率倍增,大声朗读的,轻声默记的,快速默写的,一个个激情昂扬;小组长们当起老师来也是像模像样,像极了敏锐机警的警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耐心又负责;“师徒结对,一对一辅导”的同学,另辟出一块天地,一句一句教,一个一个考,他们一起扶持着前行的模样真让人感动。
在今天这个强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背景下,进一步探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并将它普及到教学实践中去,应用到作文教学中去,应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研究的课题。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21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