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共同体
2020-09-24许乃進
许乃進
几个月前,一批日本援助中国抗击疫情的物资上的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引发热议:许多网友称赞这些诗句很美很有力量,赞叹日本人的用心与文学造诣;而中国的标语“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就略显平实,掀起了一场语言艺术的辩论。
而我认为,“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古典传统文化与简单朴实的“加油”并不矛盾,它们不是一个对立面,更没有必要决出一个孰优孰劣。在世界的语言文化中,语言艺术是一个共同体,都寄托着发言者的独特思想。
“武汉加油”与“风月同天”是不同的。不同的场景带给人不同的心情,而面对同样的场景,不同的立场、身份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样就产生了不同的语言。前者是宣传口号,面对大众;后者是赠礼引句,面对邻邦。赠诗与口号,不是一回事。譬如中秋节的祝福,可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可以是简单的一句“中秋快乐”。面向对象不同,用途亦不同。若疼痛发生在自己身上,哪怕再有文化,恐怕脱口而出的也是“好痛”,而在别人身上时,才会吟出“头痛牙疼三日卧,妻看煎药婢来扶。今朝似校抬头语,先问南邻有酒无”。“风月同天”用于大国邦交,用得得体、贴切;“武汉加油”用于自家人鼓劲,也用得直接、简练。这与语言的雅俗无关,二者并不冲突,完全可以共存。
“武汉加油”与“风月同天”又是相同的。在抗击疫情、凝心聚力面前,运用诗意的语言还是直白的文字,并非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它们或许形式不同、风格迥异,但这些文字背后的本质是一致的,那就是为抗灾的人们传递温暖与力量。简单的“加油”两个字,让我们听到14亿颗心灵碰撞的声音,在这个集体中有一个强大的灵魂;典雅的“风月同天”让我们看到了日本对中华文化的赞赏与援助之情。无论是绚丽高昂有如滔天洪流的赞美,还是质朴清雅如溪流细涓的点染,它们想要说明的都在于“心”。文化的真正灵魂,在于思想,在于力量,在于给人希望。“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这便是语言的魅力了。
人类文明的进程也是追求高雅和艺术的过程,既有下里巴人,也有阳春白雪。语言文化的发展恰在于刚柔并济,兼容并包,这本就是一个共同体。因此,无论是铿锵有力的口号,还是温情友善的祝愿,都是激荡我们的力量之语,它们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有友爱与力量的共振!
◆点评
本文从“命运共同体”迁移出“语言文化共同体”这一题目,别有新意。本文从两方面阐述了对语言不同表达方式的认同:日本的诗句赠言和中国的直白口号,在不同的语境下表达方式或许不同,但就语言传力量、语言连接情感来说,其本质又是相同的。作者的论证并不止步于此,结尾回到语言文化是兼容并包的共同体,以语言文化交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收束有力,立論高远。本文逻辑严谨,持论有据,行文流畅,体现出作者对语言文化的深层次思考,传递出年轻一代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
(指导老师:张丽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