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创新国际化水平的建议和对策
2020-09-24王敏杰刘坤
王敏杰 刘坤
【摘 要】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依托苏州工业园区实施和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是全国开发区的排头兵,苏州片区建设要按照自贸区总体方案的要求,学习借鉴新加坡自由贸易港的成功经验,提升创新国际化水平,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Abstract】Suzhou area of Jiangsu Pilot Free Trade Zone relies on Suzhou Industrial Park for implementation and construction. Suzhou Industrial Park is the pioneer of China's development zones. The construction of Suzhou area should follow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overall plan of the free trade zone,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Singapore Free Trade Port, improve the innov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level, and create a new highlan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the new era.
【關键词】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创新;国际化水平
【Keywords】Jiangsu Pilot Free Trade Zone; Suzhou area; innov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level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8-0064-02
1 引言
201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江苏自贸区),根据批复意见,江苏自贸区实施范围119.97km2,涵盖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片区。2019年9月1日,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举办挂牌仪式,苏州片区实施范围60.15km2。苏州片区要按照自贸区总体方案的要求,同时,学习和借鉴新加坡自由贸易港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创新国际化水平,努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2 借鉴新加坡自由港发展经验,提高定位和标杆
苏州自贸片区可以重点围绕投资自由、贸易便利、金融开放与创新等方面借鉴新加坡自由港发展经验。
2.1 投资自由方面
新加坡自由港拥有高度开放的投资环境。苏州自贸片区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与新加坡自由港存在的差距体现在:一是外商投资准入和企业对外投资限制仍然较多;二是企业注册住所要求严格,全流程网上办理比例较低,“准入不准营”的矛盾较为突出;三是国际商事争端的解决途径欠缺。
对标建议:一是扩大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范围,做好外资准入前和准入后业务管理措施的紧密衔接,争取率先推动一批江苏乃至全国首创性的外资开放项目落地;二是更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拓展服务对象和领域;三是营造宽松的商事登记环境,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健全“一网通办”的数据共享交互机制,加快“证照分离”全覆盖,拓展电子证照应用范围;四是发展国际商事仲裁、调解等司法替代性解决机制,推动苏州自贸片区与新加坡律师事务所的双向互设、联营合作。
2.2 贸易便利方面
新加坡自由港实行“境内关外,一线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贸易管理方式,拥有全球最高效的国际贸易监管系统。苏州自贸片区内综合保税区的监管原则与新加坡自由港比较相似,但其他区域视同国内市场,在贸易监管领域并无优惠政策,与新加坡自由港存在的差距体现在:一是信息化协同监管有待深化,海关、税务、商务等贸易相关部门系统数据割裂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研发设计、检测维修等生产性服务业态的监管存在审批流程长、程序复杂等问题,生物材料等研发实验用物质存在进口风险评估时限长、通关速度慢等问题;三是外汇管制比较严格,贸易结算便利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对标建议:一是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地方特色功能,推动国际贸易相关政府部门、企业数据开放共享、全链条信息可溯,优化通关环节;二是探索苏州自贸片区内综合保税区与国际、国内市场间更加便捷的贸易监管制度,提升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三是积极探索新型贸易业态的通关及出口退税方式,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数字贸易、技术贸易加快发展;四是积极争取复制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开展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优化离岸贸易外汇支付体系。
2.3 金融开放与创新方面
苏州自贸片区与新加坡自由港相比,在总部金融资源集聚上存在明显差距,法人金融机构偏少,特色不够显著,发展的独立性和内生动力不够强,辐射能力有限,高端金融人才不足。
对标建议:一是提升区域金融产业发展能级,争取设立民营银行、公募基金、财产保险、财务公司等法人金融机构,积极推动金融机构从事国际业务的总部和基础设施平台落户,重点引进银行金融市场部、票据中心、金融科技中心等功能性总部,支持发展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消费金融子公司、其他法人子公司等新型金融业态;二是深化中新金融合作,持续推进双边金融机构互设和资本市场对接,加强双方在离岸金融、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改革创新领域的先行先试,加强中新金融人才交流,努力将苏州自贸片区建设成为中国辐射东盟经济金融合作的重要载体和金融对外开放的试验示范窗口;三是拓展跨境金融服务功能,围绕跨国公司和大型民营企业需求,深入推进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管理便利化试点、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创新业务,推动跨国公司在苏州自贸片区设立财务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总部,吸引国内大型民营企业设立地区性企业总部、资金管理总部、运营总部。
3 聚焦重点产业和企业需求,精准推进制度创新
自贸试验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特别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制度创新。
3.1 强化先进制造业发展优势
目前,制造业企业面临的痛点和堵点有:一是集成电路产业税收制度须进一步完善。一方面,事前审批监管无法适应集成电路市场灵活多变的特点;另一方面,设计之外的环节仍存在增值税占用,并未真正实现“全程”保税,如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等后续加工仍需先行缴纳增值税,待芯片出口后再行退税,该部分增值税均由设计企业承担。二是人工智能产业须拓宽数据来源和应用场景。基础数据开放共享水平较低,结构化大数据平台尚未建立,数据壁垒难以消除,不同行业间的数据共享程度低。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放有限,产业化进程较慢,智能医疗和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开放体量和场景仍然不足。三是生物医药产业须提高创新转化效率。目前,我国新药审批要经过数道环节,涉及多个行政部门,且部门之间难以形成合力,导致审批效率难以提高,审批周期被拉长到甚至几年。
3.2 支持企业跨境研发创新
聚焦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关键核心领域,吸引全球创新资源,构建跨境融合的开放创新格局,是苏州自贸片区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重要路径。目前存在的瓶颈和制约因素包括:一是研发实验用物质的通关便利度有待提升。首先,研发设备和样品进出口、危化品监管程序繁杂;其次,进口许可证前置审批时间较长;最后,主管部门对实验用材料查验时间较长。二是科研仪器进口免税政策尚需进一步放开。许多科技创新企业和市场化研发机构对此需求十分强烈,亟须进一步拓宽政策覆盖面。三是引进国际创新人才的政策优惠力度需加大。苏州自贸片区对创新人才的政策吸引力还有待提升,外籍高层次人才及突出贡献的外籍人士希望在个税优惠等方面享受更多便利和开放条件。
3.3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目前,苏州自贸片区的金融和准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态日渐丰富,许多生产制造型企业不断拓展研发、检测、维修、设计等生产性服务功能。片区内的外资金融机构普遍希望借助自贸试验区政策突破,引进多元业务种类,提升发展能级。一些跨国企业共享中心或区域功能机构,以及越来越多的跨境投资企业密切关注跨境资金池、外汇和人民币管理等方面的开放和便利举措。新加坡等地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机构希望苏州自贸片区探索放宽准入限制。此外,随着出口内销市场的变化,苏州自贸片区内综合保税区的区内、区外企业出现日益多元的业态和监管需求,部分综合保税区外企业希望在现有工厂内拓展全球维修检测等生产性服务功能。苏州片区要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推动自贸区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发〔2019〕16号.国务院关于印发6个新设自由貿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Z].
【2】厉峰.新加坡经验对深化浙江自贸区建设的启示[J].浙江经济,2020(05):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