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教育资源服务老年教育创新发展
——基于台湾乐龄大学经验特色启示

2020-09-24黄碧龙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师资民办高校

黄碧龙,黄 强

(泉州华光职业学院,福建 泉州 362121)

2016年,《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出台,文件明确提出:“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探索院校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举办老年教育模式[1]”。2020年,是该规划的收官之年,具有节点性,接踵而来的将是新任务、新挑战和新机遇。近年来,一些民办高校尝试开展老年教育,但尚处于早期的探索阶段,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创新发展老年教育任重而道远,而台湾乐龄大学经验特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民办高校可立足自身实际,借鉴好的经验做法,充分整合利用自身教育资源,切实服务区域老年教育创新发展。

一、民办高校老年教育现状问题

民办高校开展老年教育,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群体学习需求增长、民办高校主动承担老年教育社会责任的背景下兴起的。民办高校具有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加之体制机制灵活,开展老年教育空间可拓性更强、灵活性更高。但部分民办高校开展老年教育,空有口号或浅尝辄止,层次规格一般。

(一) 教学观念因循守旧

一方面,民办高校开展老年教育存在一定主观上的误区。多数民办高校参与老年教育属于外部迎合参与行为,是表面介入的低效做法。民办高校更多看到的是老年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同的一面,简单认为可驾轻就熟。实际上,老年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本质区别,民办高校进军老年教育领域,并非一蹴而就、万事俱备。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对新时代背景下的老年教育了解不深、理念滞后,仍然停留在简单化的旧思想和旧观念当中。民办高校开展老年教育多以满足兴趣爱好的休闲娱乐为主,对老年教育内涵解读与功能定位不够准确全面,未能从老年群体学习需求本位角度出发,忽视结合新形势终身教育发展要求。

(二) 师资队伍相对单薄

民办高校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师资队伍资源整合与利用不充分,未能发挥好原有的师资队伍资源优势。民办高校老年教育师资一般采取根据课程设置需要遴选相关学科教师,主要是志愿报名的退休教师及青年教师居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师资来源较为单一,大多简单依托校内师资自给自足,均为兼职模式,临时性较强,队伍稳定性较差。此外,这些教师虽具备学科课程教学水平与能力,但老年教育理念认知高度及老年教育专业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同时,多数民办高校老年教育教师经过遴选后即上岗,缺少集中教学研讨及培训等,从而影响教育教学水平。

(三) 课程设置简单零散

大部分民办高校老年教育课程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呈现出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现象。民办高校一般从普通高等教育已有开设课程中选取部分课程进行稍加改造,大部分仅满足老年教育健康养生、休闲娱乐等表层需求。而较为缺乏关于激发和挖掘老年群体潜能、实现社会价值等深层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老年教育课程内容与新时代老年群体学习需求匹配度不高,课程内容不够丰富,且相对传统滞后,课程设置较为简单化、碎片化,整体性和系统性明显不足。

(四) 教学方法传统单调

传统讲授教学模式是民办高校老年教育常见和主要的教学方式。它的优势在于具有直观性、易操作性。但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主导却忽略了老年群体的学习主体地位,被动性输入且缺少良性互动,造成老年群体学习兴趣难以较好激发,老年群体学习成果得不到最好的呈现。实际上,民办高校相较于普通老年大学或社区老年教育有其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优势,但未充分挖掘利用实训实践教学、信息化课程资源等,体验活动教学偏少,网络教育模式未普及等,教学方法相对传统单调。

二、台湾地区乐龄大学经验特色

台湾乐龄大学是台湾地区高校利用其自身教育资源开展乐龄教育的开放性大学,是台湾较为普遍的一种老年教育模式。台湾乐龄大学起步于2008年,据统计,截至目前台湾已超上百所高校设置乐龄大学,其中私立高校为数不少,主要是由于台湾少子化日益严重,生源数量下降,学校教育资源有所闲置。台湾乐龄大学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与革新,逐步走向成熟化,积累了一定的阶段性的成果。民办高校教育资源服务老年教育创新发展,参考借鉴台湾乐龄大学经验特色具有明显的契合性。

(一) 乐龄大学教育观

台湾引用新加坡对老年人的尊称“乐龄”,乐龄教育即老年教育。乐龄大学在台湾地区高校颇为盛行,是高校继续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是台湾地区乐龄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通过乐龄大学开展乐龄教育,以期达到活跃老化、健康老化、超越老化的目的;乐龄教育应满足因应需求、贡献需求、影响需求与自我超越需求等。乐龄大学鼓励老年群体投入乐龄学习中,除满足于兴趣爱好学习需求外,重点在于让生命更有意义,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实现自我社会价值,从而实现内心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快乐感。

(二) 教师资源丰富化

雄厚师资力量是保障老年教育品质的重要基础。台湾乐龄大学注重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下功夫,拓宽教师队伍来源渠道。台湾乐龄大学教师队伍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校内各学系相关专业教师为主力军负责老年教育核心课程等课程教学;二是校内优秀学生志愿者参与辅助老年教育教学;三是调动校外老年教育相关领域如乐龄中心等专业人士协同教学专题活动。同时,台湾乐龄大学对老年教育师资队伍专业性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而定期开展老年教育师资队伍业务水平的专业化研习活动或进阶培训。

(三) 课程体现系统性

学习内容是激发老年群体参加乐龄学习的关键性因素。台湾乐龄大学开展乐龄教育引入麦克拉斯基需求分类理论,根据老年群体学习需求幅度,选取学校优质特色课程资源,进行老年教育课程的规划,注重融入地方本土文化。同时,将老年教育课程作为一个整体和系统进行设计。台湾乐龄大学打造了类型广泛、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主要围绕生命安全、运动保健、心灵成长、人际关系和贡献服务五个方面构建“活跃老化”核心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课程体系体现理论性、实践性与趣味性相结合[2]。

图1 台湾乐龄教育“活跃老化”核心课程体系

(四)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鉴于老年教育的特殊性,台湾地区乐龄大学注重结合老年群体学习心理特点与生理现实情况,坚持“教、学、乐、为”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乐龄大学开展老年教育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教学方式,一般包括常规课堂教学、互动体验、活动参访等。第一课堂教学结合学理性,第二课堂教学增加趣味性,拓展第三课堂强化实践性,寓教于乐,以互动式、体验式教学为主。乐龄教育场所根据学习内容做弹性变动。同时,台湾乐龄大学注重深化老年群体乐龄学习成果产出,让老年学员在做中学、学中做。

三、民办高校老年教育改革创新

民办高校在开展老年教育实践探索过程中,台湾乐龄大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不可全盘照搬照抄,要充分考虑老年教育的区域本土性和学校校本特色。民办高校应结合区域情况、学校实际与特色,提炼精华,内化己用,摸索出一条具有前瞻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民办高校教育资源服务老年改革创新道路。

(一) 更新老年教育理念

首先,民办高校应把老年教育切实提上议事日程,作为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老年教育对民办高校而言是延伸性教育、增值赋能,也是教育体系有机组成部分,更能体现其教育体系的完整性。同时,民办高校要认识到老年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共性和差异,注重把握矛盾的同一性,两种教育协同发展。老年教育依托于民办高校教育资源,并助推民办高校教育内涵发展。其次,民办高校开展老年教育,应立足新时代终身教育理念及老年教育需求,开发适应时代要求、具有地域特色的老年教育新思维。民办高校发展老年教育应注重提质培优,要以高规格、高层次、高标准为目标要求,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发展老年教育的引领性和前瞻性作用。深刻理解新时代老年教育内涵,认识老年教育功能的丰富性,注重生命和生活质量的塑造,以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为老年群体提供优质高层次的学习体验。

(二)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充满活力的专业化老年教育师资队伍是发展老年教育的重要支撑,民办高校应整合校内外相关人力资源,建立一支校内外结合,互为补充,志愿者辅助的多元化老年教育师资队伍。一方面,发挥自身师资资源优势,“就地取材”,组建校内老年教育师资团队。根据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特点,青年教师较多、退休返聘教师不少,充分带动这两类教师作为主力军积极参与老年教育。青年教师用热血激情与跳跃思维给老年教育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退休返聘教师以丰富教学经验及切身感知体验为老年教育提供更为优质和专业服务。同时,可调动高年级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参与辅助教学,加入到老年教育队伍中,拉近代际关系。另一方面,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引入校外老年教育师资进行补充,壮大老年教育师资团队。如吸收老年教育相关专业领域社会人士协同参与老年教育事业,开设特色课程或者主题讲座。鉴于受教育者是老年群体,具有一定特殊性,民办高校对老年教育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应有更高的要求。遴选教师团队除具备专业化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水平,还应具备热情耐心爱心等,并对老年群体学习特点与心理有所了解。同时,建立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培训提升长效机制和相关激励机制。如定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关于老年教育教研活动、教学观摩、学术交流和专题培训等;对于老年教育服务贡献突出的教师可在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定方面予以适当加分。从而提高民办高校老年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提升老年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和服务品质。

(三) 构建多维课程体系

需求和动机是教育问题研究最基本且最重要的主题。根据老年群体需求或动机构建多维课程体系,可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或教育效果。首先,民办高校应基于老年教育需求导向,在原有课程资源基础上,进行老年教育课程的系统化与整体性再设计。基于麦克拉斯基需求分类理论从应对性需求、表达性需求、贡献性需求、影响力需求、自我超越需求等五个维度切入(如图2所示),合理设置老年教育课程,构建多维课程体系[3]。在满足老年人表层性需求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深层性需求。其次,要考虑不同层次差异化,以满足新时代老年群体多样化、多层次的学习需求,最终实现老年教育的远期目标。最后,民办高校走的是特色发展道路,老年教育课程可结合学校校本特色开发特色课程,利用优势专业打造精品课程,并融入地方文化开设本土性课程。为更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老年教育课程应体现时代性特征,如开设代际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课程。老年课程应涵盖新知识、新技能,以便于老年群体更好更快地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此外,考虑到民办高校办学积淀相对薄弱,能力与水平相对有限,应在理论层面上构建多维老年教育课程体系,体现实用性、多样性、时代性和前瞻性。老年教育课程的开设在于精而不再于多,可围绕公民素质类、文化艺术、适用技能、休闲保健四个方面结合学校实际开设部分相应课程(如图3所示)。特别是在民办高校处于开展老年教育起步阶段,切不可贪大求全,应在发挥原有课程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到逐步拓展开发新课程资源。

图2 老年群体学习需求幅度——基于麦克拉斯基需求分类理论

图3 老年教育多维课程框架

(四)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可提升老年群体的学习效果。民办高校掌握老年群体学习特点,应了解老年群体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根据老年群体学习节奏较慢、记忆机能有所减弱、学习时间碎片化等特点,改革教学方式。一方面,老年教育教学营造轻松愉悦学习氛围,采用受老年群体欢迎的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学与做的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行,强化学以致用。教学模式可采用交互式、活动式等驱动,提高趣味性,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做一体化,充分调动老年群体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注重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辅助老年教育教学,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下教学模式,教室课堂教学注重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增加视听体验。同时,开发线上教学模式,打造移动课堂,将现代化大学课堂模式引进老年教育,支持老年群体网上学习。其一,在原有的网络课程资源基础上开发,以录播课的形式如慕课、微课等满足老年人自主学习,多次重复学习的需求,为老年人随时随地学习提供更多的便利。其二,利用钉钉等平台开展直播课,网上教学交流,教学方式更加开放,服务更加人性化,满足偏远地区或行动不便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提升老年教育现代化服务水平。

四、结语

民办高校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开展老年教育是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体现,实现高校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统一。这既有益于民办高校实现教育资源更大化利用,拓展办学领域,提高社会声誉,促进自身发展,亦可利于解决老年教育资源短缺问题,推动老年教育更高质快速发展。民办高校应抓住抓牢新机遇,积极主动迎接新挑战。民办高校可结合区域及校本实际,从台湾乐龄大学在老年教育观念、师资组建、课程构建、教学方法等借鉴好经验,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强化师资建设、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老年教育探索实践。以此提升学校服务老年教育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推动区域老年教育的创新发展,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民办高校发展老年教育颇具潜力,作为普惠性社会教育事业,希望政府能够予以重视及加大支持力度助推该模式,促进老年教育迈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师资民办高校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