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常规中炎症指标在脑梗死预后中的预测价值

2020-09-24马翠红靳佳敏张俊莲范昆鹏朱海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性血常规粒细胞

马翠红,靳佳敏,张俊莲,范昆鹏,朱海暴

在我国,对33个省份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中27个省份脑血管病是首要的死亡原因[1]。急性脑梗死在脑血管病是最常见的,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2],而静脉溶栓治疗是早期有效恢复血流的措施。急性脑梗死病理过程中有炎症因素参与,血常规是最易获取的检验指标,其中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等参与炎症反应过程,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PNR),血小板/白细胞比值(PWR)作为新的炎症指标已用于评估多种疾病的炎症状态[3]。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常规中新的炎症指标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排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2)发病时间4.5 h内并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3)年龄18~85岁。排除标准:(1)出血后或外伤后脑梗死;(2)发病2 w内有明确的感染和手术病史;(3)肿瘤、免疫系统疾病;(4)中重度肝肾功能不全。根据上述入排标准,共纳入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139例患者,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临床资料 收集受试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房颤、烟酒史及溶栓时间窗。抽取受试者入院24 h内空腹血,采用ABX-Pentra全自动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淋巴细胞计数(LY)、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并计算 NLR、PLR、PNR、PWR;生化空腹采血3 ml,3500 r/min离心10 min,留取血清,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由两位高年资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在入院时对受试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90 d随访时进行改良的Rankin评分(mRS)。根据NIHSS分为轻型卒中(NIHSS<5)和中重型卒中(NIHSS≥5);根据mRS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和预后不良组(3~6分)。

2 结 果

2.1 两组人口学信息比较 预后良好组发病年龄较轻,入院时NIHSS评分低,房颤比例较低,与预后不良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人口学信息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间血常规炎症指标和生化指标比较 预后良好组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PLR、NLR、空腹血糖(FBG)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LY)、PNR、尿酸(UA)、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PWR两组间比较分别为28.96±9.42、25.44±12.62,P=0.065,其余指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见表2)。

2.3 急性脑梗死90 d预后相关指标的回归分析 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血小板计数、NLR、PLR与急性脑梗死90 d预后相关,未校正的OR值分别为1.169(95%CI1.082~1.264;P<0.001)、1.036(95%CI1.004~1.069;P=0.029)、2.379(95%CI0.893~6.335;P=0.083)、0.970(95%CI0.945~0.996;P=0.022)。通过向后步进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血小板计数、NLR、PLR是90 d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矫正OR值分别为1.013(95%CI1.014~1.048;P<0.001)、1.720(95%CI1.236~2.393;P=0.001)、0.983(95%CI0.973~0.993;P=0.083)(见表3)。

2.4 血常规中炎症指标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 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LR、PLR、PWR是急性脑梗死90 d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OR值分别为2.663(95%CI1.563~4.538;P<0.001)、0.977(95%CI0.961~0.992;P=0.003)、1.110(95%CI1.014~1.215;P=0.023)(见表4)。

采用ROC曲线分析 NLR、 PLR 对急性脑梗死90 d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5(95%CI0.678~0.851;P<0.001)、0.721(95%CI0.630~0.813;P<0.001)。NLR取值3.574,预测预后敏感性71.4%,特异性70%;而PLR取值137.37,敏感性71.4%,特异性69.9%。而PWR为0.642(95%CI0.547~0.733;P=0.006),因此NLR、PLR对急性脑梗死90 d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价值(见表5)。

2.5 NLR、PLR对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预测 通过基线NIHSS评分,将卒中分为轻型卒中(70例)和中重型卒中(69例),发现两组间NLR、PLR存在显著差异(见表6)。

表1 两组间人口学特征比较

表2 两组间实验室指标比较

表4 血常规中炎症指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

表5 预测指标对脑梗死预后的预测

表6 NLR、PLR与两组间比较

3 讨 论

本研究第一次全面探讨血常规中的炎症指标对急性脑梗死90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现低水平的NLR、PLR与及良好预后相关,NLR、PLR可能作为急性脑梗死90 d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且NLR值33.574、PLR值137.37时对预后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优。同时,本研究发现NLR、PLR不仅可用于预测预后,亦可协助卒中严重程度的判断。而血常规中PNR、PWR、PLT、WBC、NE、LY对急性脑梗死90 d预后预测价值不大。

NLR、PLR作为系统性炎症的评价指标,在以往研究中,已被应用于对肿瘤、急性心肌梗死、狼疮肾炎等疾病预后的评价,研究发现NLR、PLR升高与风湿免疫很多疾病如系统性活动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相关[4~6]。Ping等研究发现PNR较PWR、PLR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预后更相关,是预后的独立的保护因子[7]。Yefei等研究发现NLR水平升高在急性脑梗死和周围性眩晕的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8]。Asuman等发现NLR升高与缺血性卒中不良预后相关[9]。Hyeon-Ho等发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NLR可用于入院时和3 m卒中严重程度的预测[10]。上述研究比较一致的结论提示NLR水平升高可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程度、鉴别诊断和预后的评价指标,但对血常规中其它炎症指标,尤其是PLR研究很少。

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急性缺血性卒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受刺激时血小板释放炎症分子,通过表达粘附分子,活化的血小板与炎症部位的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促进血管炎症反应,从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血管狭窄时,可导致血小板过度激活、聚集,从而影响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预后[11~13]。中性粒细胞也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14,15]。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数小时内,中性粒细胞通过趋化因子和缺血部位释放的细胞因子迅速浸润缺血部位,通过分泌炎性因子导致组织损伤[16,17],还可以释放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氧自由基等导致血脑屏障破坏,加重脑损害[18,19],炎性反应会导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升高以及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因此可出现NLR、PLR水平升高[20,21]。

综上所述,血常规中的炎症指标NLR、PLR可能是急性脑梗死90 d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NLR、PLR水平升高与不良预后和卒中严重程度相关。本研究局限性是单中心研究,样本量少,未纳入超敏C反应蛋白等其它炎症指标进一步对预后进行评价。

猜你喜欢

中性血常规粒细胞
假性粒细胞减少是怎么回事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血常规解读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作用研究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画质还原更趋中性 Vsee UH600 4K高清播放机
EUREKA EFFECT?2017引领女装新中性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