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基建”背景下卫星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和风险

2020-09-24李力戴阳利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卫星应用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基建基础设施卫星

文 | 李力 戴阳利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一、引言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新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成为国家“十四五”重点发展领域,蕴藏巨大发展空间。按照国家发改委的定义,“新基建”的范围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则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内容。

作为“新基建”的建设内容之一,卫星互联网是一种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通过发射一定数量的卫星,在太空铺设卫星网络,把互联网由地面迁移到太空,再将电波辐射到全球。卫星互联网受地理条件限制较少,对地面设施依赖程度较低,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立体化、全天候、全地域的万物互联,是消除“信息孤岛”的有效手段。目前,卫星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网络被视为继有线互联、无线互联之后的第三代互联网基础设施革命。同时,卫星互联网作为我国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我国完整通信网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我国推进全球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卫星互联网的发展优势

从自身的基础禀赋来看,卫星互联网至少具有三方面的优势,即场景应用优势、经济性优势和稳定性优势。

1.卫星互联网是地面通信系统的有效补充

卫星互联网覆盖范围广、通信系统容量大,可以扩展到地面通信有限的覆盖范围之外,弥补地面通信的不足。第一,当前偏远和欠发达地区人口稀少,通信基础设施薄弱,但大规模建设地面网络系统投入巨大,投资价值却不明显,卫星互联网则能够为这些区域和人口提供低成本的网络覆盖;第二,当前地面网络尚无法连接海域和空域,航海、航空等特殊用户的通信需求不能被有效满足,卫星互联网则可以提供有效解决方案;第三,卫星互联网可以作为因重大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等)导致运营商网络通信中断时的应急通信。

2.与地面基站建设相比,卫星互联网性价比更高

2018年12月,工信部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曾指出,按照容量站来建设,预计我国5G投资达1.2万亿元,投资周期可能将超过8年。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为例,其“星链”(Starlink)计划将在2027年完成星座部署,预计耗资100亿美元。由此可见,全球范围内卫星互联网的建设周期与我国5G建设周期相近,但成本优势和通信范围优势更加明显。

3.与传统通信卫星相比,卫星互联网更为稳定

传统通信卫星大多为高轨卫星,单星覆盖面积较大,但卫星数量较少。一旦一颗或多颗卫星发生损坏,就可能引起整个卫星通信系统的瘫痪或崩溃。以“星链”为代表的卫星互联网由低轨通信卫星组成,尽管单星覆盖面积小,但卫星数量众多,组成了网络化的通信结构,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即使多颗卫星出现问题,整个网络也仍然可以继续提供可靠的、连续的通信服务。

三、我国卫星互联网的发展机遇

2020年,我国卫星互联网迎来了市场“破茧”和产业链“成蝶”的重要历史发展机遇期,自身优势与政策红利将逐渐呈现叠加效应,汇聚成驱动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的强大动力。业内普遍认为,2020年将是中国卫星互联网元年。

1.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卫星互联网被写入政府报告

近年来,卫星互联网的发展迎来了重大的政策机遇期,政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5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局三部门联合发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提出,“全面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健康快速发展,实现空间资源规模化、业务化、产业化发展……建设全球移动通信卫星系统,基本实现全球移动通信覆盖”。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卫星互联网被纳入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范畴。2020年全国两会上,“新基建”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与此同时,各地也相继开启了卫星互联网的建设工程。2020年5月,上海市政府率先发布《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卫星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行动方案。6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推动卫星互联网技术创新、生态构建、运营服务、应用开发等,推进央企和北京创新型企业协同发展”。同月,重庆市政府发布《重庆市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加紧谋划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建设,打造全国太空互联网总部基地和低轨互联网小卫星星座应用示范基地”。

2.民间资本看好卫星互联网前景,市场布局不断加大

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其提交的《关于推动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建议》中提到:“将卫星互联网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纳入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卫星互联网相关商业航天企业是国家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改革国内卫星频率申请协调机制,优化和简化我国卫星网络资料申报管理流程,进一步放开对民营企业应用商业卫星开展商业服务的行业准入限制。”雷军对卫星互联网的关注并非偶然,他从2018年开始,就对卫星互联网企业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行航天)进行了A轮、A+轮和B轮三次投资。银河航天已发射我国首颗通信能力达10Gbit/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并首次实现3分钟以上的(端到端天地)通信应用试验。

吉利集团也于近年开始布局卫星互联网,在2018年投资成立了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是为全球客户提供航天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应用方案。作为中国首家自主研发低轨卫星的汽车企业,吉利开始全面布局商业卫星领域,打造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圈。未来,吉利计划立足航天技术,与智能制造、未来出行、大数据等行业深度融合,建立开放共赢的合作生态。

3.北斗三号系统和高分专项工程顺利推进,卫星互联网或将成为下一个建设重点

2020年6月23日,我国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我国已经实现了卫星导航系统的自主可控,成为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拥有成熟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此外,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建设也在顺利推进。全球卫星通信网络极有可能成为我国下一个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发展方向,进而上升为国家战略性工程。

4.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链较为完善,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公司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在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和运营服务等重点环节形成了有效的布局。其中,卫星制造环节主要包括卫星平台和卫星载荷,卫星发射环节包括火箭制造以及发射服务,地面设备主要包括固定地面站、移动地面站以及用户终端,卫星运营及服务主要包含卫星宽带互联网通信服务等。当前,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中的国企逐渐释放活力,民营企业和初创企业不断成长,出现了一批创新活跃、效益显著、具有竞争力的公司,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卫星互联网领域主要公司

5.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建设加快,卫星互联通信将全面开启

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可以有效实现低成本的全域覆盖,对于推进我国数字经济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5G和6G时代,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的需求将会更加强劲,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将更加突出。《中国联通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白皮书》指出,“大型低轨卫星星座是当前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是未来6G 网络的重要发展趋势,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3GPP与ITU等均已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此前,中国联通已经开始布局卫星互联网业务,旗下联通航美网络有限公司依托中国联通的网络布局,通过沃星海、沃星陆、沃星空和沃星图四大系列产品为全球客户提供天地海一体宽带卫星互联网和遥感大数据应用服务。2020年6月,中国联通与银河航天签署了空天地一体化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加快了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的建设进程。

四、卫星互联网企业面临的风险

卫星互联网作为硬科技行业,具有高投入、高门槛、高风险的显著特征,尽管“新基建”给卫星互联网建设吹来了春风,卫星互联网建设过程中的风险仍不容忽视。

1. 投资过热风险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存在投资过热的问题。一旦出现一个新兴事物或概念,资本就会迅速将其炒热,但这种投资可持续性较差,市场存在着相当严重的泡沫。资料显示,2018年中国商业航天领域年度投融资总额达35.71亿元,与国内商业航天产业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期的现状基本符合。“新基建”(卫星互联网)作为今年两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无疑将成为“十四五”时期的朝阳产业和资本的投资热点。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警惕因投资过热给卫星互联网企业带来“揠苗”式发展。

2.资金链断裂风险

卫星互联网行业属于重资产运营,前期资金需求量大,卫星生产和发射的成本高昂,发展初期缺乏自我造血能力,多数民营卫星互联网企业对外部融资依赖较大。但在当今卫星行业面临竞争加剧、运营成本激增与投资周期长、回报收益慢的双重矛盾中,民营航天企业的资金链存在着断裂的风险。例如,著名的一网公司(OneWeb)于2020年3月正式申请破产保护。根据一网公司的官方声明,是因为没有继续获得外部投资者的有效注资。而此前曾对该公司投资逾20亿美元的日本软银集团,也决定放弃继续投资,及时止损。

3.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竞争风险

国内卫星互联网企业面临着国外卫星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激烈竞争。从资源上看,目前全球多个国家都提出了低轨通信卫星星座计划,有限的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几乎面临无限的增长需求。根据全球主要低轨卫星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计划,SpaceX公司计划发射12000颗卫星(远景规划42000颗),一网公司计划发射1980颗卫星,波音公司计划发射2956颗卫星,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Telesat)计划发射117颗卫星,韩国三星公司计划发射4600颗卫星,俄罗斯Yaliny公司计划发射135颗卫星,印度 Astrome Technologies公司计划发射600颗卫星。尤其是SpaceX公司在2020年密集发射“星链”卫星,几乎每月都有大量卫星上天组网,“星链”部署速度大大加快。

4.市场需求不确定性风险

当前,国内卫星互联网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市场需求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第一,航海、航空及边远地区人群对于卫星互联网需求总量是否能与卫星互联网市场供应量形成均衡仍未可知,有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现象。第二,卫星互联网应用场景的商业化过程可能不及预期,制造端和消费端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脱节。第三,卫星互联网潜在市场带来的增量需求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增量市场带来的驱动力有限。

五、结束语

“新基建”为我国卫星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动力,让卫星互联网发展的前景更光明,舞台更宽广,为卫星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新局面,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卫星互联网市场的发展壮大,推动我国迈入全球卫星互联网市场发展“快车道”。在加快发展卫星互联网的同时,也必须时刻警惕其中的风险,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迎接卫星互联网的新时代。

猜你喜欢

新基建基础设施卫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miniSAR遥感卫星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静止卫星派
关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学科发展的探讨
远东智慧能源 掘金“新基建”风口
2019,“新基建”竞争吹响号角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外媒拿中国在西沙“新基建”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