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中国遥感领域十大事件
2020-11-27中国遥感应用协会
文 |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
为充分展示我国年度遥感领域重大成果,扩大社会影响、促进应用推广和加速产业发展,中国遥感应用协会联合北京盛世泰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航天工业科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遥感学报、中国太空网和《卫星应用》等单位组织了“2019年度中国遥感领域十大事件”遴选活动。
一、国家航天局发布GEO数据共享平台及相关政策
中国国家航天局2019年11月6日在地球观测组织(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GEO)全会(澳大利亚堪培拉)开幕式上发布了CNSA-GEO数据共享平台(域名www.cnsageo.com)及相关数据政策,正式面向全球开放共享来自高分一号/六号卫星的中国16m卫星遥感数据。这是中国国家航天局首次面向全球共享中国高分卫星数据,让国际社会享受到飞速发展的中国航天发展成果,体现了我国科技的综合实力,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高分七号卫星成功发射及首图发布
高分七号卫星于2019年11月3日11时22分由长征四号乙遥三十八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2月10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首批22幅亚米级立体影像产品。高分七号卫星是我国首颗亚米级光学立体测绘卫星,首次实现1:1万比例尺卫星立体测图;正面向国土测绘、城乡建设、统计调查等重大需求,有力支持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全球地理信息保障、应急测绘,城乡建设、城乡管理、城市体检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等监测评价,农业调查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碳汇遥感统计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三、中国四维与华为联合发布“四维地球”
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2019年9月18日举行的2019华为全联接大会上联合发布“四维地球”,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技术,构建国内首个、业界领先的基于海陆空天海量多源数据、安全可靠的时空信息智能服务平台。“四维地球”可提供包括基础影像底图、每日新图在内的通用遥感产品服务,大幅降低使用门槛,实现按需、准实时云端提供高质量遥感数据;提供包括目标识别、变化检测在内的智能信息产品服务,实现快速准确识别地物、检测变化信息等;提供包括网络地图服务、网络地图切片服务在内的应用开发服务,以及标准国际开放地理组织接口和表述性状态传递接口,可直接支持智慧城市平台、业务系统、手机APP以及各行业应用软件调用。
四、《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在联合国大会发布
在联合国出席第74届联合国大会的中国代表团2019年9月26日正式发布《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该报告由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完成,立足于充分利用地球大数据,聚焦零饥饿、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水下生物、陆地生物等目标,遴选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并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该报告充分表明中国用实际行动走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前列,积极致力于利用地球大数据技术支持议程贯彻和实践,为联合国和国际社会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中国方面的实质性贡献。
五、西北特殊景观区自然资源遥感探测与监测示范
针对西北特殊景观区自然资源管理需求,2019年利用高光谱遥感、高分遥感等技术,形成了适用于西北高寒深切割区、戈壁荒漠区、绿洲平原区、高山峡谷区、黄土高原区等不同景观区的资源与灾害遥感探测与监测技术体系。该体系突破西北高寒深切割区/戈壁荒漠区遥感信息提取、基于人工智能的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遥感识别等关键技术,成功引领西昆仑大红柳滩超大型锂辉石矿找矿突破,并实现隐蔽性黄土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和监测预警;首次实现无人机高光谱遥感与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协同,快速圈定和评价绿洲平原区盐渍化土地的分布和强度;形成基于3S技术的自然资源空间叠加分析系统,为西北自然资源督察、黄河中上游生态环境演化监控以及高山峡谷区、戈壁荒漠区等特殊景观区的地质填图提供有力支撑。
六、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与新华社合作推出《60万米高空看中国》系列专题报道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与新华社合作,于2019年9月2日至12月17日推出《60万米高空看中国》系列报道,利用高景一号、高分一号/二号/六号、资源三号、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遥感卫星数据,通过太空视角展示了各省(区、市)波澜壮阔的发展史诗,累计观影量达数亿人次,也为我国的航天遥感进行了很好的科普宣传。
七、世界气象组织宣布我国气象服务和气象技术水平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世界气象组织(WMO)在2019年6月3日至14日的第十八次世界气象大会(瑞士日内瓦)上表示,中国在气象服务和气象卫星技术方面已达世界领先水平,为全球气象工作作出了贡献。我国已成功发射1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现有7颗卫星在轨运行,是世界上3个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组织)之一。据中国气象局统计,截至2019年5月,使用风云卫星数据的国家数量已增加至98个,19个国家通过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实时接收风云卫星数据,29个国家已经建成风云卫星数据直收站,23个国家注册成为《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用户;风云气象卫星应用平台已在多国部署,为当地提供优质气象服务。
八、千乘一号01星成功发射
北京千乘探索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8月1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捷龙一号遥一火箭成功发射千乘一号01星。千乘一号01星是北京千乘探索科技有限公司推进“遥感+通信+导航”空间信息融合应用体系的首星,是当前我国民营卫星创业公司自主研发、规模最大的遥感卫星。该星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推动原始科技创新的成果之一,由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冠名为“海创千乘”号。
九、航空遥感系统第二架新舟60遥感飞机验收交付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2019年11月27日在西安阎良成功完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航空遥感系统第二架新舟60遥感飞机的验收交付,标志着新舟60遥感飞机平台全面完成研制,为我国航空遥感系统完成大科学工程建设任务提供了坚实保障。新舟60遥感飞机研制从签订合同到适航取证历时近5年时间,突破了飞机气动外形优化、结构变形控制、大型多频段天线罩研制、副油箱挂载投放等关键技术,最终在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试飞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飞机研制、验证和适航取证工作,创造了“一机六证”的构型管理和适航管理模式。
十、第十九期钱学森论坛暨2019长沙空间信息产业国际博览会成功举办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等重要指示,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中心、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中国测绘学会、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和长沙市人民政府,在湖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商务厅等支持下,于2019年11月15-17日在长沙联合主办了第十九期钱学森论坛暨2019长沙空间信息产业国际博览会。博览会以“空间信息应用助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为主题,打造国内外第一个空间信息领域的专业性、权威性交流平台;邀请近30位两院院士、将军出席,展览面积2.5万平方米、参会参展单位300多家,举行第十九期钱学森论坛和空间信息应用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等10个专业论坛,参会专业人员超过2000人次,积极推进了湖南省和我国的空间信息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