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人类文化的缩影
2020-09-23
面对群众差异化、高质量的精神文化需求,博物馆必须走多元化、包容性发展的道路。博物馆是人类文化的缩影,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博物馆及展陈的多样性。我们既需要折射中华文明风貌的国家级博物馆,也需要展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方博物馆。
——人民日报评论员 石羚
“一座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孩子需要“进修”,成年人也需要“进修”。为此,博物馆应有个性,不能变得“千馆一面”,不要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内容要突出特色。只要博物馆办出特色,“博”出“干货”,讲得有吸引力,就能吸引到更多的游客“打卡”,从而让文物真正“活”起来,也“火”起来。
——光明日报评论员 王石川
博物馆具有两种不同的身份,在严肃沉默的文物保管者形象之外,还有另一重身份——面向公众、态度亲和的讲述者。尽管还有许多不足,但这两种身份的融合始终处于“进行时”。在博物馆摸索如何讲好故事的时候,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这种改变是双向的。对于公众来说,也要逐渐适应一个作为讲述者的博物馆。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去做一个静心的聆听者和用心的对话者?
——解放日报记者 曹静
当下,“博物馆热”已成为令人欣喜的文化现象。在“博物馆热”的潮流中,大学博物馆不应该缺席。一些专业属性强的大学博物馆,具有不可替代的公共教育职能,更应当为社会提供完善的服务。大学博物馆固然不是“大而全”的,但“小而精致”的馆藏与布展,同样能够让喜爱博物馆的人收获极大。
——中国青年报评论员 王钟的
一座优秀的旅游城市,一定拥有优秀的标志性博物馆。这就像故宫博物院之于北京,卢浮宫之于巴黎,大英博物馆之于伦敦,大都会博物馆之于纽约。从总体上讲,必须看到我国博物馆事业尚不适应全民、全域大众旅游时代。要扭转这一局面,一要从内容上解决博物馆与公众生活关联性不强的问题,唤起更广泛的日常性关注;而展示一定要有动态变化,以吸引“回头客”。二是要从供给侧改革出发,增加供给总量。
——新华网评论員 钱春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