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演讲实践 提升表达能力
2020-09-23刘雪艳
刘雪艳
[摘 要]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发现,为培养21世纪现代公民必备能力之一的口语交际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块“软肋”。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受到教师的忽视,在课堂上没有真正让学生进行实践。
[关键词] 口语交际;演讲;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中有这样的口语交际要求:“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作简单的发言。”由此可见,演讲既是口语交际的内容之一,也是提升口头表达能力的练习形式。那么,口语交际教学中,如何通过加强演讲实践,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落到实处呢?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让演讲成为需要
在现实口语交际教学中,因为很多演讲话题远离学生生活,学生往往都是“无话可说”,“被迫”进行演讲,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如果我们能创设生活化的语境,建立演讲话题和学生表达需要、欲望的内在联系,那么,学生将“有话愿说”,甚至是“有话必说”,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口语表达实践。
1.立足教材,生发演讲话题
语文教材的设计多强调人文性与趣味性,课程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演讲资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演讲》内容是写发言稿,包括竞选稿、获奖感言或活动发言稿。于是,笔者相机开展了一次班委选举,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演讲。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演讲话题,充分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表达欲望。学生回家后都积极准备,认真撰写演讲稿,还主动请家人作为听众,反复练习。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经典小说和哲理散文等作为演讲训练资源,设计话题,要求学生表达个人观点,以讲促读。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文以“我爱阅读”为主题,从各个方面引领学生体会阅读带给我们的收获和乐趣。特别是《我的“长生果”》一课,作者以時间为序,记叙了“我”各个时期废寝忘食读书的趣事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课堂上,当作者读书的特有感受引起学生共鸣时,学生还主动提出要进行“读书伴我成长”的即兴演讲,平时发言积极的学生侃侃而谈,连几个害羞内敛的学生都跃跃欲试,积极要求上台发表演说。
2.关注生活,挖掘演讲题材
校园生活是“最接地气”的演讲素材。每次语文课前,笔者都让学生按照号数,轮流以小记者的身份对班级近期“新闻”或有意义的学校活动进行报道。渐渐地,课前演讲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当笔者忘了进行课前演讲时,学生总会提醒我,丝毫不愿放弃上台演讲的机会。
除了事先准备好的话题外,有意识地抓住社会生活生成话题,能让演讲内化为学生表达的需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义卖、慰问孤寡老人、协助维持交通安全等活动后,笔者就在班级开展不同主题的演讲比赛。例如:“关爱老人,点滴温暖”“爱心义卖,快乐奉献”“交通安全,始于足下”。这些弥足珍贵的亲身经历,激发了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驱动了他们的表达欲望。
总之,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内心表达需求,调动了学生演讲的内在自发性,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演讲话题。
二、构建表达支架,让演讲不再困难
学生在“有话愿说”的基础上,如何学会表达呢?在口语交际课上,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由扶到放,给予学生演讲方法,让演讲变得“从容不迫”。
1.示范引领,明晰范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可从范例中“取其精华”——归纳总结出上台演讲的技巧和要求。作为教师,既可通过亲自示范,也可让一些优秀的学生来做示范,或借助媒体技术,播放演讲视频,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搭建表达支架。
在教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即兴发言》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观看学校大队委竞选的演讲视频。在观看视频前,笔者提醒学生留意即兴发言者的姿态、语速以及他们是如何表达观点的,并做好笔记。不得不说,学生的回答给了笔者莫大的惊喜,他们在评价的过程中已不知不觉地提炼出即兴发言的基本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清晰;语言规范,表达准确;语速恰当,节奏张弛有度……
别小看这些“范例”,正是有了他们的示范,学生才能“顺藤摸瓜”,在相互评鉴中构建出表达支架,为即兴发言的有序表达奠定了基础。
2.思维导图,理清思路
精彩的演讲离不开一篇条理清晰的演讲稿。但学生在台上演讲时,往往是一板一眼地照读稿子,和台下听众完全没有交流;或是偏离主题,前言不搭后语,很容易产生逻辑错误。这时候,利用思维导图,能发散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整合材料,理清脉络层次,组织语言,顺利完成演讲。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在环境保护方面动人心弦的科普文。它从三个不同方面说明了人类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篇课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演讲素材。当即笔者班级在展开“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的即兴演讲时,学生一时之间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展开演讲。于是,笔者就让学生一边画思维导图,一边梳理演讲内容。首先,先确立演讲主题词“善待地球”,再引发学生思考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证,鼓励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把脑海中出现的与它相关的词语补充上去,形成枝干。例如:如何“善待”,对人类的影响,等等。这种发散思维的头脑风暴,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演讲角度,打开了学生的演讲思路。
明确演讲方向后,可以在这些小主题词上继续丰满演讲内容。就“如何‘善待”这方面,学生又列出了“善待河流”“善待动物”“善待植物”“善待空气”等不同方面。但面对这么多可演讲的内容,就需要学生从中筛选,删除一些不重要的“枝干”,把最能突出观点的材料保留下来,按照演讲顺序标上序号。这样一来,层次分明的逻辑框架就基本形成。
构建好了思维框架,笔者就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进行轮番演讲。这时候,学生就不再是生硬地“读稿”了。他们在演讲时,不仅能根据明确的主题词、清晰的导图框架,有条理地发表演说,还能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演讲的顺序和方向。因为思维导图特有的发散性和整合性,提升了学生的演讲技巧,实现了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三、搭建展示平台,让演讲化为动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参加的社会活动日益增多,他们表达与交流的意识也逐渐增强,渴望获得老师、父母或同伴的认同和尊重。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演讲实践活动,可以拓宽学生交际平台的广度,让学生在演讲实践中提升思维的敏捷性,从而使学生获得表达和沟通的动力。
1.与其他学科融合,拓展演讲平台
要想使学生能够运用学会的演讲技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单靠每学期的几节口语交际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给学生创造各种实践的机会。新课标非常重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教学也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沟通”。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第三单元的内容是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困难。笔者将此部分内容与语文口语交际课相融合,在班级开展“坚持就是胜利”的主题演讲活动。在演讲过程中,学生有的结合心理课本内容阐述了“坚持”是克服困难的前提;有的结合自身实例,和大家分享了坚持养成好习惯,最终取得优异成绩的喜悦;还有的结合中外名人的事例,论证了“坚持就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不同学科在内容和方法上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交流的渠道,口头表达能力就在学科整合中迅速提升。
2.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提升演讲质量
口语交际课堂上交流的时间毕竟有限,无法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在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做手工》这节口语交际课上,每个小组只有一位代表有机会上台介绍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临近下课,学生都意犹未尽。笔者就让学生课后录制自己介绍手工的演说视频,上传到电子书包的学习空间。这样一来,老师、家长和学生都能欣赏他们的演讲视频,还能在线进行评价。这充分激发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自觉和主动性,他们会根据大家的建议,创设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口语表达更加准确、生动。
口语交际与现代教育技术相整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和交流平台,也能在分享学习成果中提升演讲质量。
3.课外延伸,放大演讲价值
其实,生活才是口语交际的大舞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鼓励学生与社会上的人进行演讲交际,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场景中学会表达,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今年,“垃圾分类”活动逐渐走进了各個社区。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笔者布置学生在各自居住的小区里担任“垃圾分类”宣传员,并让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学生组建 “垃圾分类”宣讲团。在家长的帮助下,很多小区开展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演讲宣传活动,学生有理有据地给小区居民分析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及做法,一段段精彩的演讲视频见证了学生的收获和成长。当演讲走出课堂,走入生活,走进社会,学生才能在更具时空性和实践性的情境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要想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可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在平常学习生活中对学生持之以恒的指导和训练,离不开教师用心挖掘各类素材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离不开教师的因材施教。教师应尽其所能,以演讲实践为基点,全面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温晓丹.关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锻炼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 68.
[2]林秀月.提升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案分析[J].学周刊,2019(8):115-116.
(责任编辑:吕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