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针灸结合间歇导尿对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
2020-09-23林献青何玉珍张雪梅鲍晓刘惠宇
林献青 何玉珍 张雪梅 鲍晓 刘惠宇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应用穴位针灸结合间歇导尿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5例。对照组采用间歇导尿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穴位针灸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尿流动力学指标(最大逼尿肌压、最大尿流率、最大排尿量)和膀胱功能。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最大逼尿肌压(75.29±8.26)cm H2O(1 cm H2O=0.098 kPa)、最大尿流率(18.27±3.78)ml/s、最大排尿量(310.56±30.12)ml和膀胱功能评分(75.26±4.22)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3.96±6.43)cm H2O、(13.05±4.56)ml/s、(234.07±23.21)ml和(64.28±6.24)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更好的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生活质量, 给予穴位针灸结合间歇导尿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日恢复,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间歇导尿;穴位针灸;治疗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3.062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oint acupuncture and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on patients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Methods A total of 70 patients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acupoint acupunctur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herapeutic effect, urodynamic parameters (maximum detrusor pressure, maximum urinary flow rate, maximum micturition volum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bladder function were compared and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88.57%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5.71%,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maximum detrusor pressure, maximum urinary flow rate, maximum micturition volume and bladder functio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75.29±8.26) cm H2O (1 cm H2O=0.098 kPa), (18.27±3.78) ml/s, (310.56±30.12) ml and (75.26±4.22) points, which were all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3.96±6.43) cmH2O, (13.05±4.56) ml/s, (234.07±23.21) ml and (64.28±6.24) point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cupoint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neurogenic bladder patients and promote the early recovery of bladder function of patients,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Key words】 Neurogenic bladder;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Acupoint acupuncture; Therapeutic effect
神經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多是由脊髓损伤所致, 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 尿频、尿急以及尿潴留等是该疾病的临床主要表现, 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许多困扰, 生活质量不断下降, 为此需要积极进行有效治疗[1]。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两种, 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导尿、药物治疗、辅助锻炼、针灸等), 其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2-5]。本次研究对穴位针灸结合间歇导尿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5例。观察组中, 男28例, 女7例;年龄23~78岁, 平均年龄(52.14±10.89)岁。对照组中, 男27例, 女8例;年龄 24~78岁, 平均年龄(52.74±10.2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临床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标准的患者;②病情资料详尽的患者;③精神认知正常, 能够有效配合接受治疗的患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 2. 2 排除标准 ①并发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疾病的患者;②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③精神异常的患者;④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 采用间歇导尿治疗, 首先将一次性导尿管进行消毒和润滑,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告知患者饮水注意事项, 并制定导尿间隔时间, 间隔时间控制在4~6 h/次。执行操作时, 告知患者放松心情, 切勿紧张、害怕和恐惧, 以免影响治疗效果。观察患者的膀胱容量, 依据残余尿量制定导尿次数, 例如两次导尿期间患者可自行排出尿量≥100 ml, 尿液且残余尿液≤300 ml时, 可将导尿间隔时间控制在6 h/次;若自行排出尿量≥200 ml, 尿液且残余尿液≤200 ml时, 导尿间隔时间控制在8 h/次;若自行排出尿量≥300 ml, 尿液且残余尿液<100 ml时, 导尿间隔时间控制在12 h/次, 直至残余尿液<50~80 ml时, 停止导尿操作, 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更换间隔导尿时间。
1. 3. 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穴位针灸治疗, 护理人员提前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保持室内的干净整洁, 遵循无菌操作要求, 患者取仰卧位, 暴露施灸部位, 选取穴位分别是关元、膀胱俞、终极、阴陵泉等穴位, 采用捻转补泻手法, 注重手法力度, 穴位按压诱导排尿, 治疗时间为30 min/次, 1次/d, 治疗总时长为2个月。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分为无效、有效、显效和治愈。疗效判定标准: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失禁次数有所减少, 残余尿量>100 ml;显效:患者可以自行排尿, 失禁现象次数极少, 残余尿量50~100 ml;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自行排尿无困难, 且残余尿量<50 ml。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流动力学指标和膀胱功能。其中正常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为40~80 cm H2O;最大尿流率若<15 ml/s为排尿异常;正常排尿量一般为300 ml左右;依据本院自制的膀胱功能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膀胱功能, 总分为100分, 分数越高, 表明患者膀胱功能正常, 自行排尿无困难。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流动力学指标和膀胱功能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最大逼尿肌压、最大尿流率、最大排尿量和膀胱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最大逼尿肌压、最大尿流率、最大排尿量和膀胱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發展, 受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影响, 导致脊髓损伤发病率逐渐升高, 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还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故而对该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是广大医学工作者关心的焦点[6-8]。该疾病具有发病率较高、并发症较多等特点, 易并发截瘫、神经痛及神经源性膀胱等并发症, 若不及时接受治疗, 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需要加以重视。其中神经性膀胱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患者排尿困难, 正常生活受阻, 心理负性情绪较重, 不利于患者康复。针对该症状, 采取合理的治疗方式十分关键。
本次研究通过收集本院7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 给予患者两组不同治疗方法, 不难发现, 间歇导尿治疗方式模拟了膀胱扩张和排空的生理过程, 有助于膀胱功能恢复正常, 从而减少排尿困难, 降低感染事件的发生[9]。观察组患者在间歇导尿治疗的基础上, 加以针灸进行治疗, 运用中医学理论, 能够通经络和气血, 补气益肾, 疏导尿液, 能够改善患者排尿困难症状, 减少残余尿量, 不断改进患者的生活质量[10]。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各项尿流动力学指标和膀胱功能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充分表明穴位针灸结合间歇导尿治疗方式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为更好的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生活质量, 给予穴位针灸结合间歇导尿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日恢复,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延伟, 文一博, 何翔飞, 等. 早期清洁间歇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患儿中的应用.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7, 38(4):295-298.
[2] 陶冶, 汪澄, 庞海云, 等. 系列教育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清洁间歇导尿术的效果观察.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 37(22):3106-3109.
[3] 胡琼丹, 汪澄. 间歇性导尿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及降低尿路感染中的应用. 安徽医药, 2017, 21(12):2314-2317.
[4] 刘雯. 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应用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中的效果. 现代养生, 2019, 12(16):51-52.
[5] 汪湘. 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大家健康旬刊, 2017, 11(1):45.
[6] 赵华. 间歇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辅助穴位针灸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效果观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37(2):56-57.
[7] 胡晓丽, 陈巧鸽, 马振宇. 穴位艾灸结合间歇导尿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 新中医, 2017, 47(2):195-196.
[8] 沈娟, 王文远, 阚正华, 等. 针灸配合间歇性导尿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上海针灸杂志, 2018, 37(10):81-84.
[9] 吴萍, 钱丽敏, 茅丽珍. 间歇导尿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观察. 护理学报, 2018, 21(13):66-67.
[10] 敬正英, 石卫清, 苟魏霞, 等. 麦粒灸加穴位按摩配合间歇导尿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内蒙古中医药, 2018, 37(12):87-88.
[收稿日期:20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