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局部封闭注射与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比较分析

2020-09-23张彦郭汉明康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3期

张彦 郭汉明 康明

【摘要】 目的 探讨局部封闭注射与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51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局部封闭注射治疗, 观察组患者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和肘关节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 高于对照组的6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评分和肘关节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1.34±0.11)分低于对照组的(2.06±0.19)分, 肘关节评分(91.16±8.38)分高于对照组的(82.59±7.94)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 能够有效减轻疼痛感, 治疗效果良好, 值得被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肱骨外上髁炎;局部封闭注射;体外冲击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3.035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 是指手肘外侧肌腱所发生的炎症疼痛疾病, 此病多在网球、羽毛球运动员以及前臂劳动强度大的人群中发生。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会出现局部的疼痛感, 且在用力握拳和前壁伸展运动时疼痛加重, 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肱骨外上髁炎疾病的病程较长、复发率较高, 成为严重困扰患者的疾病, 因此要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治疗[1]。临床上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疾病的方法较多, 其中常见的方法为理疗、局部封闭治疗、小针刀治疗、中医推拿、体外冲击波治疗等, 不同的方式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不同, 基于此本文对局部封闭注射与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1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7~61岁, 平均年龄(44.26±5.76)岁;男16例, 女8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8~62岁, 平均年龄(45.15±5.72)岁;男17例, 女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肱骨外上髁炎诊断标准;均有明确慢性劳损病史、肘关节疼痛症状;均经过检查确诊为肱骨外上髁炎;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均自愿接受本次治疗和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近3个月内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患肢伴有骨折者;伴有认知障碍和精神疾病者;无法坚持治疗者;临床资料不全者。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 患者接受局部封闭注射治疗, 治疗方式:以患者肱骨外上髁作为注射点, 为患者注射曲安奈德(剂量为1 ml)和2%的利多卡因(剂量为3 ml), 对患者注射治疗1次/周, 共治疗4次。

1. 3. 2 观察组 患者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 治疗方式:选用瑞士Storz Medical公司生产的MP100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疼痛治疗仪对患者治疗, 在治疗时使用Dil5探头找出痛点最明显处, 并做标记, 同时要避开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以痛点为中心, 使用D20-S中能探头或者D20-S高能探头对患者治疗, 治疗压力为1.8~2.5 bar(1 bar=100 kPa), 频率设定为7~9 Hz, 手柄实施中等压力;在治疗时对每个痛点冲击治疗4000~6000次, 对患者治疗1次/周, 共治疗4次。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和肘关节评分, 并作对比。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 分值为0~10分, 评分越低说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轻。采用疾病活动评分(DAS)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2], 疼痛:无或者轻微记为1分、中度疼痛为2分、重度疼痛为3分;肘功能:无活动困难记为1分、困难为2分、非常困难为3分;握力:正常记为1分、弱为2分、非常弱为3分;治疗满意度:非常满意为1分、部分满意为2分、不满意为3分。治疗效果判定标准:优秀:4分;良好:5~6分, 中等:7~8分;差:9~12分。总有效率=(优秀+良好)/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 高于对照组的6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和肘关节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评分和肘关节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1.34±0.11)分低于对照组的(2.06±0.19)分, 肘关节评分(91.16±8.38)分高于对照组的(82.59±7.94)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肱骨外上髁炎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是由于患者长期从事旋转前臂和屈伸肘关节所导致的疾病[3]。当人体的前壁伸肌群反复强烈收缩牵拉, 这时患者容易出现局部水肿现象, 肌纤维发生撕裂、粘连、机化现象, 致使局部慢性炎症出现, 最终引起肱骨外上髁炎症状[4]。肱骨外上髁炎会引起患者的肢体出现功能性障碍, 进而出现上肢疼痛,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造成较大负面影响[5]。

以往临床上在对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治疗时, 多采用局部封闭注射的方式治疗, 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在进行局部封闭注射治疗时, 给予患者注射糖皮质激素, 可以直接打到受损部位, 进而直接起到局部抗炎镇痛的作用, 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改善上肢的功能, 提升其生活质量;但是局部封闭治疗的副作用较大, 远期效果较差, 容易使病情反复发作[6]。体外冲击波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式, 治疗时冲击波的能量可以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的组织深处, 松解肌腱局部粘连现象, 在局部形成自由基, 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 有效修复肌腱, 并且此种治疗能够抑制疼痛介质, 缓解疼痛感[7]。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 高于对照组的6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评分和肘关节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1.34±0.11)分低于对照组的(2.06±0.19)分, 肘关节评分(91.16±8.38)分高于对照组的(82.59±7.94)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 能够有效减轻疼痛感, 治疗效果良好, 值得被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鹏, 张荣斌. 运动机能贴布辅助离心训练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可行性.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 10(12):5-6.

[2] 谢嘉明, 何琳. 局部封闭注射与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对比研究. 中国疗养医学, 2015, 24(1):45-46.

[3] 李德刚, 李彦平, 罗克金. 局部注射麻醉药及皮质类固醇复合康复训练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臨床观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 15(7):711-713.

[4] 宋德勋. 旋转牵拉捺正手法与理筋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效果对比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4):731-732.

[5] 王松, 高扬, 胡艳平. 经穴推拿配合走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疗效观察. 湖北中医杂志, 2016, 38(10):51-52.

[6] 徐志伟, 王媛媛, 杨继国. 隔姜灸配合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2例总结. 湖南中医杂志, 2015, 31(4):102.

[7] 董峥, 杨海英, 李瑛琪, 等. 实施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8, 9(6):48-49.

[收稿日期:202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