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油菜薹营养与感官品质评价
2020-09-23黄颖吴婷曹伟伟马朝芝潘思轶徐晓云
黄颖,吴婷,曹伟伟,马朝芝,潘思轶,徐晓云*
1(华中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430070)2(华中农业大学 植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430070)
菜薹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是我国南方的特产蔬菜[1]。菜薹口感清脆,风味独特[2],富含维生素C(vitamin C,VC)、蛋白质和矿物元素等营养物质[3-5],深受人们的喜爱。根据形态特征和遗传亲缘关系的差别,油菜薹又分为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蓝型3类[6]。白菜薹和红菜薹均为市场上常见白菜型油菜薹品种。白菜薹色泽翠绿,是秋冬季节重要的蔬菜品种之一;红菜薹色泽紫红,微甜可口,其中,湖北武汉的洪山菜薹最为有名,曾被誉为“金殿玉菜”,是地理标志产品之一[7]。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营养膳食要求的不断提高,新菜薹品种不断涌现。马朝芝等[8]培育了国内首个甘蓝型菜用油菜品种——狮山菜薹,属于早熟品种,上市时间较早,可以提前供应市场,实现菜薹的错峰销售。
目前,大多关于菜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合栽培条件对菜薹品质进行评价,李国英[9]通过不同土壤、铵肥形态和配方施肥对红菜薹品质影响的研究,确定黄壤土、铵态氮肥及N∶P∶K的比例为3∶1∶1.2的条件下,红菜薹的产量高且品质佳。王塽等[10]对绿菜薹1号的产量和营养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绿菜薹1号的粗蛋白、总氨基酸和VC含量均比红菜薹高。钟玉娟等[11]对44个菜薹品种的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进行分析,发现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目前对菜薹的感官和营养指标评价的研究却鲜有报道,值得深入研究。
蔬菜的品质包括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等方面[12],感官品质包括色泽、质地、滋味、气味等,蔬菜营养品质由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等成分决定。其中,感官品质对消费者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营养品质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感官品质。油菜薹大多为熟食,前人在加工的过程中多为水煮或微波加热,与生活中常见的热炒烹调方式有较大区别,其评价结果可能存在系统性偏差[13]。本研究对油菜薹熟食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改良,并结合感官评价和营养品质来更好地反映油菜薹品质特性。选用9个早熟油菜薹品种,包括狮山菜薹、白菜薹和红菜薹,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其感官和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旨在寻找口感佳、营养价值高的油菜薹,为利用油菜薹品质差异进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实验所用9种菜薹均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油菜试验基地,在同一区组、同一田间水肥管理条件下进行栽培管理。菜薹各品种编号为1~9,均为早熟品种。其中,2号为狮山菜薹、8号为白菜薹(雪娇)、9号为红菜薹(红杂60),其余为狮山菜薹选育品种。参考NY/T 1647—2008《菜心等级规格》[14],选择长度为20~25 cm、切口端横径为1.5~1.8 cm,粗细均匀、长度一致,且叶型完整、无凋谢、无白心,花蕾未开放的菜薹。
1.2 试剂与仪器
葡萄糖、Na2CO3、浓H2SO4、NaOH、草酸、乙二胺四乙酸、抗坏血酸、AlCl3·6H2O,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油、盐,华中农业大学中百超市。
MULTISKAN GO多功能酶标仪,美国Thermo Fisher公司;KQ-300DA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AX124ZH电子天平,奥豪斯仪器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样品的处理
每个品种均随机选取符合标准的15株油菜薹,洗净、沥干水分,切碎、混合均匀。取一部分鲜样测定VC含量,其余部分用真空冷冻干燥机冻干,将冻干后的样品在粉碎机中粉碎,过60目筛,于-80 ℃冰箱中保存,用于测定理化指标。
1.3.2 油菜薹的炒制
将当天采摘符合标准的新鲜油菜薹500 g,洗净、沥干水分,切成5 cm的长度并混匀。在锅中加入20 mL油置于电磁炉上加热,待油温升至约100 ℃时倒入样品,大火翻炒3 min,加入2.5 g食盐稍加翻炒即可,供感官评价。为避免干扰实验结果,仅采用盐进行调味,不添加其他调味品,每种样品单独烹炒。
1.3.3 感官评价及标准
感官评定采用综合打分法,从色泽、质地、滋味、气味4个方面进行评定。选取15位接受过相关培训的人员进行品尝,每个评定人员之间不相互交流,评定不同品种之间用清水漱口。感官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15]。
表1 感官评价标准Table 1 Standards for sensory evaluation
1.3.4 营养成分测定
VC含量测定:参考王学奎等[16]的方法,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参考王学奎等[16]的方法,采用考马斯亮蓝法;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参考王学奎等[16]的方法,采用蒽酮比色法;
总酚含量测定:参考蔡文国等[17]的方法,采用Folin-Ciocalteu法,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总酚含量以每克冻干粉中含有的没食子酸当量毫克数表示。
总黄酮含量测定:参考罗锋等[18]的方法,采用氯化铝-亚硝酸钠比色法,以芦丁为标准品,总黄酮含量以每克冻干粉中含有的芦丁当量毫克数表示。
钙、镁、铁、锌含量测定:参考ALVES 等[19]的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叶绿素、纤维素、有机酸含量测定:参考王学奎等[16]的方法进行测定。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油菜薹品质的感官评定及营养成分分析
变异系数是反映样本变异程度大小的指标[20]。变异系数越大,表示样本变异程度越大。由表2可知,不同油菜薹品种的13个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现象。其中,钙含量在品种间的变异程度最大,变异系数为33.24%。钙含量与李莉莉[21]关于白菜薹的研究结果一致,含量最高的1号油菜薹(10 806.23 mg/kg DW)是含量最低的9号油菜薹(2 208.52 mg/kg DW)的4.89倍;铁含量的变异程度次之,铁含量与李莉莉[21]的研究结果相比偏低,这可能是油菜薹的栽培条件、环境条件和品种间的差异所导致。铁含量最高的8号油菜薹(29.61 mg/kg DW)是含量最低的7号油菜薹(10.86 mg/kg DW)的2.73倍;锌含量最高的是9号菜薹(84.88 mg/kg DW),显著高于其他品种;VC含量与原远等[22]报道大致相同,含量较高的是6号和7号油菜薹,分别为88.44、87.18 mg/100 g,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是9号菜薹(321.25 mg/g DW),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约为含量最低的4号油菜薹(242.80 mg/g DW)的1.32倍。结果表明,钙、铁、锌含量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可溶性糖、镁含量在品种间差异较小。
表2 九个不同品种菜薹的品质Table 2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9 varieties of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
2.2 油菜薹品质的主成分分析
2.2.1 主成分分析
为了避免测定的油菜薹各指标的量纲和数量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无量纲数据[23]。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9个油菜薹品种的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总酚、总黄酮、钙、镁、铁、锌、叶绿素、纤维素和有机酸等12个指标进行分析,得到各主成分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方差贡献率。由表3可知,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其中,第1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44.98%,第2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28.03%,第3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12.02%,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04%,说明这3个主成分反映了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因此,选择前3个主成分代替原来的12个指标来评价油菜薹的品质。
表3 菜薹品质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Table 3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ios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of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
表4为油菜薹12个品质指标的主成分载荷矩阵,反映了各指标对主成分的影响程度。由表4可知,第1主成分主要包含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有机酸和锌等主要指标,可以代表滋味,当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有机酸和锌含量高时,第1主成分较大;第2主成分主要包含总酚、总黄酮和铁等主要指标,可以代表活性成分和微量元素,当总酚、总黄酮和铁含量高时,第2主成分较大;第3主成分主要包含镁等主要指标,可以代表常量元素,当镁含量高时,第3主成分较大。
表4 菜薹品质载荷矩阵Table 4 Component matrix of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
2.2.2 油菜薹品质的综合评价
根据表3中的特征值和表4中各指标的主成分载荷,可以得到3个主成分的函数表达式:
Y1=-0.123X1-0.347X2+0.377X3+0.201X4+0.283X5-0.288X6-0.133X7+0.177X8+0.398X9-0.335X10+0.271X11+0.355X12
Y2=-0.336X1+0.183X2-0.182X3+0.447X4+0.375X5+0.267X6+0.091X7+0.469X8+0.154X9+0.281X10-0.279X11+0.025X12
Y3=-0.380X1+0.095X2+0.183X3-0.070X4-0.213X5+0.262X6+0.765X7-0.055X8+0.027X9-0.234X10+0.196X11+0.102X12
式中:X1为VC、X2为可溶性蛋白、X3为可溶性糖、X4为总酚、X5为总黄酮、X6为钙、X7为镁、X8为铁、X9为锌、X10为叶绿素、X11为纤维素、X12为有机酸。
将3个主成分以及各主成分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得到综合评价函数:
Y=0.450Y1+0.280Y2+0.120Y3
根据综合评价函数计算出9个菜薹品种的综合得分,综合得分越高,说明该品种的品质越好。由表5可知,2号(狮山菜薹)和目前市售的8号(白菜薹)、9号(红菜薹)品种的品质相近,有较好的食用价值和较大的推广市场。
表5 不同菜薹品种品质预测评价结果Table 5 Evaluation results of prediction for different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 varieties
2.2.3 不同品种油菜薹的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将品质风味相似的品种聚为一类,直观地表现品种间差异。对9个油菜薹品种的感官、VC和可溶性蛋白等13个指标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通过感官可辨识出甘蓝型油菜薹、白菜薹和红菜薹,且甘蓝型油菜薹和白菜薹品质较为相近,9个品种分为3大类。第1类为白菜薹(8号),第2类为红菜薹(9号),第2类由甘蓝型油菜薹(1~7号)组成。
图1 不同菜薹品种的聚类树形图Fig.1 Dendrogram obtained from cluster analysis of different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 varieties
由表2可知,3类油菜薹各营养成分存在差异。第1类白菜薹(8号)口感较苦,总酚、总黄酮和铁含量较高。黄酮类物质虽然具有抗氧化和保护心血管等作用,但其本身有苦涩感,影响适口性,其含量并非越高越好。第2类红菜薹(9号)口感甘甜,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叶绿素含量较低,色泽较暗;钙含量较低;纤维素含量较高。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影响着果实的脆度。但含量高时大多口感粗糙,影响适口性,其含量并非越高越好。第3类甘蓝型油菜薹(1~7号)感官评价较高,VC、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优于其他2类。蛋白质可分解成具有鲜味物质的氨基酸和小分子肽,使得油菜薹在具有营养的同时赋予其更好的滋味。其中,由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综合评价排序较高的狮山菜薹清香微甜、清脆可口,纤维素含量适中,适口性较好,各类营养物质含量较高且较为均衡,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3 结论与讨论
蔬菜的品质与感官和营养等指标有关,其品质研究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加工方式、种植条件和品种差异等[24-26]。本研究采用同一区组、同一栽培管理条件下的油菜薹,较好地避免了采样误差。在感官品质评价中,熟食的方式几乎为水煮或微波加热,这2种加工方式操作简便,较易控制,结果较精确,但其结果可能与生活中实际食用感受存在差别[13]。本研究采用炒制的加工方式,严格控制了加工参数(油、盐的用量,火力和烹调时间),并进行多次评定,减少了实验误差,提高了实验精确度,使评价更接近于人们的日常需要,结果更具指导意义。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简化,能够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因此,主成分分析法广泛应用于品质评价研究中。刘伟等[27]对10个黄花菜品种的游离氨基酸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筛选出较好的品种。原远等[28]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7种菜心主要风味物质类别,综合评价风味品质。本研究比较了狮山菜薹与白菜薹、红菜薹的感官和理化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12个指标简化为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04%,说明这3个主成分反映了油菜薹品质的绝大部分信息。由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综合评价函数可知,狮山菜薹(2号)和目前市售的白菜薹(8号)、红菜薹(9号)的品质相近。
聚类分析能够实现不同品种的特性划分、品质分级,已较好地应用于生菜[29]、葡萄[30]等品质评价中。本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将9个菜薹品种划分为3类。结果表明,狮山菜薹(2号)与白菜薹(8号)品质较为相近。结合感官和营养品质分析可知,狮山菜薹口感佳且营养成分均衡,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感官评价能够提供最为直接的总体评价,但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个体差异的影响,如果能结合质构的分析,则有可能获得更为量化的数据,评价结果也会更客观。基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的品质判定可为油菜薹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由于研究中涉及的品种及评价指标偏少,如果能引入更多的指标及更多的油菜薹品种,将有利于建立更全面、更系统的油菜薹评价体系,从而为油菜薹品种选育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