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沙核电站周边区域地表热环境反演研究

2020-09-23黄梅花童新华韦燕飞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28期
关键词:工业园区核电站植被

黄梅花 童新华 韦燕飞

(1、南宁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西 南宁530001 2、南宁师范大学 自然资源与测绘学院,广西 南宁530001)

热岛效应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而不断加剧,成为了影响城市环境问题的因素之一。近年来,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城市热环境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基于遥感图像数据,可以对研究区域进行大规模的热环境分析[1]。Kim、潘欣等[2-8]多位不同的研究者,分别采用聚类分析算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多个城市进行热环境研究,各研究表明,热环境的分布与地理位置、时间紧密相关,受下垫面类型、季节、人类生产建设等因素影响。

核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便捷,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5]。本文以红沙核电站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03 年到2018 年获取的Landsat TM/ETM/OLI 数据,结合单窗算法对研究区陆域及海域进行时空热环境反演,观察研究区时空植被覆盖度变化,研究其地表热环境现状及分布特征,为后期红沙核电站的建设以及城市规划提供有效的学术支撑,同时,对保护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的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本文研究区域选定于防城港红沙核电站及其周边区域,位于 地 理 坐 标108° 22'23″ E-108° 46'48″ E,21° 31'24″N-21°48'11″N 的区域范围内。研究区分布着柳钢防城港钢铁基地、大西南临港工业园区等大型工业、钦州港经济开发区、红沙核电站厂、商业基地,是一个受人类开发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红沙核电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红沙村,是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首个核电站[8]。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选取了覆盖研究区的3 期Landsat ETM/OLI 美国NASA 陆地卫星作为数据源,获取时间分别为2003 年1 月15 日、2014 年1 月21 日、2018 年2 月1 日。

2.1 地表比辐射率

利用ENVI5.1 依次计算NDVI 和PV 指数,并考虑城镇和水体2 种地表类型,如下:

式中,NIR 表示近红外波段;R 表示红光波段;在像元统计结果中分别选取NDVI 极大值为95%,极小值为5%。ε、εV 分别表示地表比辐射率和植被比辐射率,εi 为裸露地表比辐射率(取0.960),dε 表示地表几何分布及内散射效应。

2.2 地表辐射亮温计算

将Landsat 影像的热红外波段像元灰度值转换为辐射强度值,并计算出相应的辐射亮温值。公式如下:

式中的Lλ、DN 分别表示地表的热辐射强度值和热红外波段的灰度值,gain、offset 表示波段增益系数和偏移系数。Lmin表示传感器可探测到的最小辐射亮度,Lmax表示传感器可探测的最大辐射亮度[6],Tb表示Landsat 热红外波段的像元辐射亮温值,K1、K2为常数。

2.3 大气透射率τ 的估计

大气透射率τ 通过NASA 官网(https://atmcorr.gsfc.nasa.gov/)上查询获取,利用大气校正参数计算器计算得出大气透射率分别为τ2003=0.75,τ2014=0.60,τ2018=0.84。

2.4 大气平均作用气温的估计

在标准大气压的条件下,平均大气温度与表面温度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其表达式为:

表达式中T 表示地面平均温度。

2.5 地表温度反演

地表温度的计算,可根据上述计算出的数据,结合单窗算法模型得出表达式(9),反演出地表温度在不同时刻的地表温度值:

式中,Ts 表示地表温度真实值;Ta 表示大气平均作用温度(K);Tb 表示像元辐射亮温值(K);C 和D 为中间变量,其中C=ε×τ,D=(1-τ)[1+(1-ε)τ];a 和b 为变量系数,取值为a=-67.355351、b=0.458606。Ε 为热红外波段的地表比辐射率值,τ 为大气透过率值。

3 结果与分析

3.1 热环境格局分布特征

3.1.1 热环境空间分布特征

本文对地表温度进行密度分割,可看出地表温度不同范围分布情况,如图1,可以看出2003 年整体地表温差不大,热环境相对均衡稳定,温度值主要集中在7℃-19℃之间;2014 年研究区陆域和海域的地表热环境差异明显,其中高温区主要分布在柳钢防城港钢铁基地、大西南临港工业园区、红沙核电站厂、钦州港经济开发区的部分裸地及建成区等区域,这些地区平均气温高达25℃以上。由于城市化的建设,植被区遭到破坏,各类厂区基地面积逐年增长,但绿化面积未能及时填充,成为导致气温升高的原因之一;2018 年研究区陆域与海域地表热环境差异较小,其中地表最低温主要分布于海陆过渡区域。地表高温区与2014 年高温区大致相同,温度较2014 年低得益于对红树林海岸的修复以及加大对城市“绿地建设”的投入,有效的缓解建设用地的气温。

图1 地表温度密度分割结果图

总体上可以看出,近15 年来,高温地区均集中在工业区、建成区等植被较为稀少的区域。而在林地、山地等植被覆盖的区域,温度则在15-20℃之间浮动。在部分沿海区域,红树林得到有效的保护,热环境较为缓和,体现了建立红树林保护区的显著成效。

3.1.2 热环境等级分布特征

为了更直观地表现气温分布情况,本文对研究区的地表温度热力等级进行划分。对于LST 而言,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对进行处理,可使不同时期的LST 数据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公式为:

式中:Ni 代表第i 个像元标准化后的值;Tmin代表LST 的最小值;Ti 代表第i 个像元的LST 值;Tmax代表LST 的最大值。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可将地表温度划分为5 个等级,分别为高温区、次高温区、中温区、次低温区和低温区。其中,高温区和次高温区被定义为城市热岛区域。

经分析,2003 年地表温度整体相对平稳,结合上诉地表温度密度分析,该时期的地表温度整体在7℃-19℃之间,海岸线周边,温度则在次低温区;2014 年,高温区则集中在柳钢防城港钢铁基地、大西南临港工业园区、红沙核电站厂、钦州港经济开发区的部分裸地及建成区等区域,大部分则处于次低温区,约在19℃左右;2018 年沿海大部分地区则演变成低温区,由于近年来沿海红树林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使得沿海温度有下降的趋势,而研究区西部的大西南临港工业园区、西北部的南蛇头岭工业园区、及东部的圈海养殖等区域的周边地区演变成次高温和高温区,这是由于这类产区的扩建,使得建设性用地面积上升,周边绿化面积下降,导致温度升高。

3.1.3 热环境区域演变情况

由于人为的干预,研究区部分地区在15 年间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部分地区从2003 年气温缓和的低温区,演变成2018 年的高温区,主要表现在柳钢防城港钢铁基地、大西南临港工业园区等工业区及建成区,这些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环,异军突起成为了气温较高的高温区。而在沿海红树林地区,由于近年来建立起自然保护区,由原来的次高温区演变成为次低温区,气温趋向缓和。除此之外,部分地区由于城市化的进程,人类活动也使小部分发生了温度等级变化,如填海造陆、海上养殖、退耕还林、人造公路等,都会引起温度等级的变化。

3.2 植被覆盖时空分布特征

根据归一化植被指数计算得出各时段的植被覆盖分布情况。经分析,2003 年至2018 年植被变化不大,大部分地区处于植被覆盖中、高水平。但从局部分析,近十五年间,研究区中北区、西南部以及西部地区植被覆盖率明显下降,由于临港工业园区、南蛇头岭工业园区等厂区的建立及扩张,植被覆盖率急剧下降,从而影响周边地区热量的吸收与扩散,导致该地区温度上升;除此之外,部分沿海地区建立起自然保护区,植被得到有效保护,植被覆盖率有所上升,进而使周边地区温度下降,如西南部沿海地区。

4 结论

通过对研究区2003、2014、2018 三个时段的热环境反演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研究区低温区、次低温区主要分布在水域、山林等区域,这类地区均在15℃以下;而高温区、次高温区多处于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建成区。

2003 年到2014 年间温度变化较大,上升趋势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沿海地区大量红树林不断被破坏,以及城市建设用地急速扩张,导致地表温度不断升高。该年段出现负值主要是受影像云量的影响,导致的偏差。2014 年出现较高的温度值主要受干旱气候的影响。

2014 年到2018 年间温度下降趋势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国家注重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加大了绿色建设的投入,努力修复沿海红树林生态系统,使得该区域的地表温度有所下降。

猜你喜欢

工业园区核电站植被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如果离我不远的核电站出现泄漏该怎么办
表面处理工业园区的机遇与发展(一)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向台资台企抛出“橄榄枝”
2020年电镀工业园区市场规模将超90亿
核电站护卫队
核电站阀门紧急采购系统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