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院手术室感染防控措施
2020-09-23王小霞袁媛媛
王小霞,江 丽,袁媛媛,石 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命名的 2019 新型冠状病毒[1](2019-nCoV)感染而导致一种新型肺炎。2019-nCoV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2]。有报道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早期可能存在院内交叉感染[3]。因此,严格隔离、控制传染源及加强自身防护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关键措施[4]。手术室作为医院的枢纽科室,医护人员与患者近距离密切接触,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因此,手术室管理与感染防控面临更大的挑战。2020-01-21—2020-02-29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共完成骨科手术165例,未出现一例感染,未造成疫情扩散,现将围手术期感染防控措施总结如下。
1 人员管控
1.1人员培训手术室教学骨干、感控骨干利用视频教育、微信,分段、分组、错峰培训医护人员,内容包括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应急预案、工作流程、疫情上报制度、隔离技术、个人防护、专业技能操作等。同时对后勤人员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知识、个人防护、患者转运、标本转运、消毒隔离等知识进行培训,采用以考促学的方法确保人人掌握防控知识。
1.2防控管理科室非在岗工作人员每日在家监测体温及其他身体状况,每日16时将监测情况上报科室质控联络员,情况异常者及时上报,并每天追踪相关情况。护士长根据手术量弹性排班,减少人员聚集,每天进入手术室的所有人员必须在发衣处进行体温检测并登记,情况异常者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就诊并上报,同时,在手术室用餐人员错峰进餐,且间隔一定距离。
2 物资管控
手术室护士长、库房管理员及时清点核对科室各类防护物资、消毒用品库存量,并根据医院可发放量,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手术室物资使用管理规定及物资发放计划。防护用具及消毒用品由库房管理员领取、按需发放并登记,晚夜班由主班护士组长按需发放,并与库房管理员做好防护物资交接登记。已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手术患者,防护用具按照一级防护要求发放;暂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诊手术患者,防护用具按照二级防护要求发放;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急诊手术患者,防护用具按照三级防护要求发放;免洗手消毒液、75%医用乙醇凭空瓶领取。
3 手术管控
3.1术前管控(1)术前排查。接到手术通知后,手术室护士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手术患者排查表》,逐项确认患者及陪护是否有疫区接触史,是否有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肺部CT检查是否正常并登记。(2)已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手术患者: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六版)的诊断标准,经过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及专家组会诊已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手术室再次排查后按照正常手术流程实施手术。(3)待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急诊手术患者:患者合并发烧和(或)肺部炎症表现的急诊危重患者,专家急会诊排除后方可按正常手术流程实施手术。(4)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急诊手术患者:接到急诊疑似或确诊患者手术通知,立即通知科室主任、护士长,电话询问患者病史,明确患者情况,同时上报。笔者所在手术室术前管控借鉴张英泽院士[5]疫情期间河北医大三院骨科手术室管理策略经验:①转运人员穿戴好一次性手术帽、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服、长靴套、一次性手套等防护用具,使用专用对接车,患者及1名陪人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②进入手术室前再次询问患者病史,测量体温,查看肺部CT检查结果,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确认肺部有无磨玻璃样改变、患者咳嗽等症状和体征并登记,接至有独立机组系统的专用负压手术间(负压值-5pa);③麻醉师、手术医师及巡回洗手护士实施三级防护,按照防护用具穿戴流程穿戴:七步洗手法洗手→戴一次性帽子→戴N95口罩→戴护目镜/防护面屏→内层手套→穿防护服→戴手套→穿靴套→七步洗手法洗手→戴一次性外科口罩→穿一次性无菌手术衣→戴外层手套→穿外层靴套;④尽量减少手术间内物品,精简参加手术人员,手术床铺一次性防水滑移垫,尽可能使用一次性手术敷料;⑤非全麻患者全程戴外科口罩,并在其头部放置负压吸引器,全麻患者术后按照规范消毒麻醉机。
3.2术中管控器械护士全程无接触式传递锐利器械以防职业暴露。术中医护人员的外科口罩/N95口罩、护目镜等不慎被患者血液、体液喷溅时立即更换;周围环境表面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用1000 mg/L含氯制剂擦拭,被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血液、体液少量(<10 ml)污染立即用2 000 mg/L含氯消毒剂保持30 min后再清水擦拭,大量(>10 ml)污染时立即用5000 mg/L含氯消毒剂保持 30 min后再清水擦拭[6]。
3.3术后管控(1)器械处理。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急诊手术患者术后器械保湿,装入器械盒内,放入内置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的转运箱内,外贴“新冠”标识立即电话联系送消毒供应中心按感染器械流程处置。(2)医疗废物。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急诊手术患者所用手术耗材、敷料等装入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鹅颈式分层封扎,外贴“新冠”标识,医疗废液直接投放含氯消毒片剂,使其最终浓度达到20 g/L有效氯浓度[2],混合作用2 h也装入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鹅颈式分层封扎,外贴“新冠”标识,由保洁人员放至指定的医疗垃圾转运车内。见图1~3。(3)手术间环境表面。每台手术结束后手术床、无影灯、回风口、墙面、患者转运车以及麻醉机等仪器设备的表面使用10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使用2000~5000 mg/L含氯消毒剂保持30 min后清水擦拭。病毒对3%过氧化氢、紫外线、75%乙醇和56℃以上热度敏感。根据《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要求[7]关闭负压手术间层流和送风,采用3%过氧化氢气溶胶喷雾消毒空气,密闭60 min,再开启层流与通风。(4)按流程脱防护用具。负压手术间内:手消毒→脱一次性无菌手术衣→手消毒→脱面屏→手消毒→脱外科口罩→手消毒→脱靴套→手消毒→脱外层手套→手消毒→脱靴套→手消毒→脱防护服→手消毒→脱手套→手消毒→脱防护眼镜浸泡于专用泡桶内→手消毒进入缓冲间手消毒→脱N95口罩→手消毒→脱里层帽子→手消毒→脱里层手套→手消毒进入更衣室洗澡→更换个人衣物。(5)医学观察管控。做好参与手术人员医学观察,观察期间(15 d)使用专用表格监测填写体温、呼吸道等症状,每天16:00上报科室感控联络员,由其上报主管部门;观察期间出现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者,立即上报并定点医院治疗。
图1 护目镜消毒
图2 医疗垃圾鹅颈式封口
图3 术后终末处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为确保手术室的正常运行,手术室在人员、物资、患者围手术期及环境管理等方面制定了相应感染管控对策,在确保患者手术质量、安全、满意的同时也保障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