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戒毒人员心理辅导社会服务化的探索

2020-09-22袁飞文林熹杨煌明何小平

速读·中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

袁飞文 林熹 杨煌明 何小平

摘  要:心理辅导社会服务化探索。

关键词:监管民警;心理咨询;戒毒人员;类求助者

为加强强制隔离戒毒所安全稳定,确保戒毒人员在生理脱毒期平安渡过,并提高戒毒质量,福州市公安强制戒毒所(以下简称所里)针对戒毒人员的心理问题组成心理矫治小组,引进社会心理机构(即福建海丝心路心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心理机构)参与心理辅导,在将近一年的心理辅导社会化实施过程成果不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所里采用戒毒人员心理辅导社会服务化的背景

(一)所里原有的模式是由管教民警来担任心理辅导老师,这个存在严重的角色冲突,导致心理咨询的效果普遍低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教民警与戒毒人员是管教与被管教的关系,平时管教以威严的执法者形象出现在戒毒人员面前,这与社会上的心理辅导老师亲和力的形象形成极大反差,再加上在监管场所这种特殊氛围里,管教民警与戒毒人员心理之间存在一条无形的鸿沟。即使戒毒人员有求治愿望,但咨访之间的隔阂却难以消除,尽管对该戒毒人员可以按照心理咨询的工作程序,把他们当作一般“求助者”对待,进行心理咨询,但心理咨询的效果大打折扣。

2.戒毒人员由于长期的吸毒,而产生了严重心理问题,人格发生了扭曲,甚至是精神疾病,他们比社会上的普通求助者复杂得多,严重得多,或有些人在强制隔离戒毒所这样的特殊环境中产生不良情绪和异常行为,或加重原有的心理障碍产生新的心理疾患。因此,戒毒人员的心理问题往往呈现多样性,可出现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疑似神经症、神经症、精神病性或这几种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组合,尤其是吸食海洛因、冰毒两年以上者,有自杀自残行为或倾向。他们绝大多数人没有求治愿望,有些甚至拒绝心理咨询或干预,更有甚者假借心理问题,故意违反所规或制造极端事件来对抗管教,逃避监管。

3.由于管教民警来担任心理辅导角色,戒毒人员不了解心理咨询的作用,加上角色混淆,担心被辅导的管教民警处罚,在咨询过程要不就不配合,要不就过度迎合管教民警,使心理辅导工作流于形式,无法进入戒毒人员内心世界。

(二)根据2016年《福建省禁毒条例》颁布的第一章第九条“鼓励成立禁毒志愿者服务组织,支持禁毒志愿者、志愿者服务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和戒毒社会服务。”的指导精神,我所经过多方研究,引进社会机构,即福建海丝心路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来参与戒毒人员心理辅导服务。

具体做法如下:

1.固定时间开展心理辅导:由心理机构每周三上午安排有经验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前来所里,针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辅导。

2.为每个戒毒人员建立心身健康档案:戒毒人员入所后,所里会对其进行身体健康检及心理测量,并建立档案;疑似有精神疾病的,请专业的精神科医生为其诊治;共性问题通过专门设计的心理课程进行团体辅导,如对入所焦虑的戒毒人员进行集体放松训练;个案问题由社会机构心理咨询师介入心理辅导。

二、社会机构在监管场所开展心理辅导的优劣点

(一)优点:去角色化、去标签化、价值中立,戒毒人员易接受,效果明显。

(二)缺点:社会心理辅导方式在监管场地水土不服:戒毒人员没有求助意望、防范心理较强,课堂纪律泛散、不合理要求多。

三、我所针对以上优劣点采取的举措

(一)邀请监管系统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与社会机构咨询师同时介入,就个案问题进行定期研讨、督导。

(二)以厌恶疗法为技术前端,空椅子技术为引导,让戒毒人员产生主动求助心理;通过大量图片、视频让学员看到吸毒的恶果,不仅百病众生,还会引发精神疾病,最后走向死亡,让他们对吸毒产生极度的厌恶,再以空椅子技术为引导,角色扮演,让他们感受做为吸毒人员家属在家庭和社会所承受的压力,从而产生主动戒毒的念头。

(三)在戒毒人员产生主动求助心理后,以心理艺术疗法(如心理沙盘、绘画疗法等)、团体心理拓展为核心,慢慢打开戒毒人员的心扉,自我领悟修通,服从管教,心理康复,健全人格。

四、我所引进社会机构后的成效

(一)强戒人员的焦虑情绪有较大的改善。

戒毒人员入所时,我们根据SAS(焦虑自评量表)的分值达到50分以上,60分以下人员,进行集体催眠放松训练及正念课程,60分以上,70分以下,根据精神科医生意见是否进行药物治疗,并参加集体催眠放松训练及正念课程,70以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

大部份戒毒人员在进所两周之后,焦虑都有所缓解。

(二)心理档案建立,对于监管工作能因人施教,更加有策略、有计划对强戒人员开展工作。

每个戒毒人员我们都建立身体和心理的档案,一般先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进行测试,分值偏高项目,再进行相关量表再次测量,确定,若有问题及转诊精神科医生,有精神疾病倾向或重度抑郁、焦虑者,经精神科医生确诊后,我们在强戒过程,主要以鼓励、监督其按时按量服药,并适当进行心理治疗。

对于吸毒期不长,人格相对比较稳定的吸毒人员是我们重点要争取的对像,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引导其成为主动求助者。

(三)更加专业化,节约成本。

每个心理咨询师技术取向不一样,成长时间也较长,监所的心理咨询比社会咨询更复杂,采用社会机构参与,我们可以根据所里特点,量身裁衣,采用最适合的咨询师来为我们监所强制服务。

五、我所引进社会机构的需要改进方面

(一)后续心理辅导:需要对有进行心理辅导的人员进行跟进,没有条件跟进的,心理案档需要移交给其他专业人员。

由于我们所是强制为期最长六个月,大部份要转给司法戒毒,如果心理辅导没有再继续跟进,前期的努力有可能就白费了,所以我们也正在探索,如何对强戒人员心理辅导进行后续的跟进才更有效果

(二)因人手不够,心理辅导面不够宽,深度也不夠。需要进一步增加预算,增加辅导的次数。

我所现在在押人员500多名,专职心理咨询师壹名,因资金问题,我们只能要求机构每周定期派遣一至两名咨询前来心理辅导,而吸毒人员大多心理问题严重,需要长期的心理治疗,所以现有有人手远远不够,特别是个案辅导方面,更是捉襟见肘。

所以,需要进一步强化心理辅导,增加投入。

(三)机构咨询师对监所吸毒人员的心理复杂性认识不足,导致辅导失败率较高。

在实际心理辅导中,机构咨询在搜集吸毒人员心理资料时,吸毒人员怕被惩罚,故意编假故事来骗取机构咨询师共情,导致咨询方向的错误。

所以我们更强调让吸毒人员主动求助,自己愿意来心理咨询。

总之,一年来的强制戒毒心理辅导项目社会化的探索是初见成效,但也需要更进一步深入探索,形成有效模式,服务于监所。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
如何与中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如何促进网络心理咨询效果?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黑点
如果努力暂时看不到结果
多找几个名字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态度与求助行为关系研究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态度与求助行为关系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应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