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020-09-22周荣

速读·中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培养

周荣

摘  要:小学科学课堂是贴近人们生活的一门自然学科,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从小学生的生活入手符合小学生的童心、童趣,培养他们自主参与、主动探索的习惯,使他们在参与中快乐的成长并且收获知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习习惯

科学课堂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兴趣,激发他们勇于探索自然、探究新事物的潜质,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在儿童时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它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的好习惯

科学的探究来源于观察,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同时也是与外界信息接触的主要途径。然而人们的观察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需要我们有意识的长期的去培养我们的观察品质。首先,教师必须要深刻的认识到“看见”和“观察”的区别,看见了并不等于观察到了。看到的往往只是事物的表象,观察则是透过现象去看本质,并由此引发思考,科学史上的许多的重大的发明都是源于科学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所以培养小学生观察力是很有必要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观察的持久性:科学史上的伟大发明不仅源于科学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持久的观察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例如著名的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历时五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觀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随后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通过24年的观察和记录发现了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和植物花开花落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小学课堂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耐心观察的品质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1.2观察的客观性:“客观、求实”是研究科学的主要理念与基础,更是科学精神的精髓。从小培养学生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的看待每个自然的事物,不编造虚假数据伪造结果,真实的反映自己所观察的每个细节,保持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1.3观察的敏锐性: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关键之处。科学上的成功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来捕捉任何细节,以及一些稍纵即逝的仙子昂。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随时保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高度警觉”,并从中发现科学的规律。

1.4观察的目的性: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喜欢看热闹,注意不该注意的东西,观察事物往往很难集中精神吗,抓不住事物的重点。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当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引导他们带着具体的问题来进行准确、全面、细致的观察,逐渐养成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习惯。

2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探究学习的好习惯

小学科学课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内容,通过科学探究来引导学生探究新事物,提高科学素养,实现科学与教育的有机统一。但是,许多学生并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尽管可能他们可能会提出许多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因为家长们很少会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们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是毫无保留的将所有的答案全部告诉他们。而当孩子们进入学校之后,学生们仅仅是按照老师的指示按部就班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并没有一个可以独、独立思考的机会去探究事物的本质。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习惯了这种灌输的学习方式,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首先应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事物的好习惯,遇到不懂得问题主动的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去探究,去思考,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或者途径。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者。

3培养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小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通常喜欢动手实践,但是,缺乏思考,出于好奇心,往往进行盲目的操作,不考虑实际的实验情况。所以要培养学生养成动脑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探究活动。在动手之前,要明确此次动手的目的,有何意义,实行的方案,预测可能产生的结果,并且最终进行验证结论。让学上在动手中发现问题,在动手中探索,在动手中感悟事物的本质。

4培养学生养成总结反思的好习惯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当中,小学生往往对实验目的以及实验得器材不够熟悉,就可能导致对实验的结论掌握不准确,得不到预期的实验结论或者得到错误的实验结果。小学生遇到这种情况下是很正常的,老师不应该立即批评学生,而是要鼓励学生,帮助他们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辅助他们加以改正,并且通过反复的实验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用发展的赏识的眼光去鼓励学生,鼓励他们正确的看待失败,不要担心失败,失败并不是一件坏的事情,相反,它却可以让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科学的信心,耐心的指导他们做好总结与反思的工作,抓住重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我们需要对小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当中,老师要与学生耐心的交流,进入他们的感情世界,用爱心培养学生的兴趣,慢慢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求知的欲望,日积月累,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宝萍.“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研究”实验研究报告[J].经济研究导刊,2009(16):242-245.

[2]徐海霞.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5(21):182.

[3]史得智.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J].赤子(上中旬),2015(14):245.

[4]李建芳.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学周刊,2015(11):131.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培养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