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视像”资源在初中心理健康活动课中的运用

2020-09-22范丹

速读·中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

范丹

摘  要:在初中的心育课程中使用“视像”资源,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本文基于教学实践,从理论和操作层面验证了“视像”资源在初二心育课程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同时,对进一步优化“视像”资源的课堂应用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關键词:视像资源;情境创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初二年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指出,要“根据中小学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充分利用网络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心理健康教育”。

视像,是指随着现代电子传媒技术发展起来的,主要作用于人们视觉与听觉器官的图像艺术。本文所指的“视像”,不但包括静态图片,还包括图音结合的视频形式,它既可以是现有的,剪辑的,也可以是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创造的图像或视频作品。教学中充分运用视像资源,可使得心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明显增强。

一、使用“视像”资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顺应心育课程模式的新变化

近年来,对于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模式探讨进行的如火如荼,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钟志农老师从团体动力学角度提出的心育课程四阶段理论,即团体暖身、团体转换、团体工作和团体结束四个阶段。也有研究者、教师基于实践提炼出感知感受、理解感想、整合感悟三阶段教学模式[2],还有如角色体验式,情境体验式等等。纵观这些模式,其共同点在于创设具体的情境,以情促学。心理课中运用视像资源,通过丰富的图像、声音更容易把学生带入到生动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运用“视像”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记忆原理表明,人的基本记忆方式是声音记忆和图像记忆。生活经验也表明,历历在目、过目不忘的大都是人们对生活图景记忆的总结。图像记忆相对于其他记忆方式来说,具有更容易感知和领悟的优势,加之视像媒介的生动性、丰富性、多彩性及趣味性,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三)符合学生认知方式的特点

初二学生的心理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思维活动既有具体形象的成分,又有抽象逻辑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从其学习的过程来看,还需借助形象思维提供具体感知,才能向更高水平的抽象认识和理性认识转化。视像资源的特点很好地满足了学生在第一阶段学习的需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能起较好的效果。

二、“视像”资源运用于初中心育课程的探索

笔者在心育实践中发现,一样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在不同班,特别是不同届的学生的反应来看,差别也很大。由此,心理教师不可太拘泥于现有的教学框架,教学预设要有弹性,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走向和心灵的互动,只有当学生的情感松动了,呼应了,才能更有效地促成认知的改变,行为的改善。

(一)课程的设计

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初二级上学期的课程为例,心育课程设计了四个专题,共计17节课时,见表1。

(二)课程的具体实施

怎样才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视像资源的运用无疑是一个好的抓手。依据不同的课程主题与目标,选取合适的视像素材,包括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积极创建新的视像,视像资源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具体运用的情况见表2。

(三)“视像”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1.关于“梦想与成长”

在专题“梦想与成长”的一节课教学中,分别设计了六个环节:感知梦想、梦想的重要性、我的梦想、梦想故事、梦想名言、课后延伸。运用视像素材开展教学。

在“感知梦想”环节中,观看视频《盒子里的梦想》,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以图表呈现一项心理调查的结果,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梦想的重要性。

在第三环节“我的梦想”中,让学生写下曾有的梦想,在交流和分享中,明白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实现梦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接着,在“梦想故事”中,依次呈现色彩鲜艳,创意十足的街头粉笔画作品,再结合创作者的筑梦之路,引导学生思考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需要我们鼓足自己的勇气,坚定信念,稳扎稳打,在实践中累积实力,才能慢慢向梦想靠近,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课后延伸环节,让学生观看励志电影《卡特教练》,在影音的环绕下,再次感受梦想的魅力。

2.关于“自我认识”

初二的学生对自我探索充满兴趣,想知道“我是谁?”,也很在意他人的评价。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掌握了了解自己的心理学方法,通过小组评价创建周哈里窗,对自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为了更好地突破“从情感上悦纳自己,肯定优势,克服不足,成为更好的自己”,设计了一堂以电影《叫我第一名》为主线的视频教学课。

主人公Bobo自小患有妥瑞氏症,会不自主地抽搐,发出奇怪的声音。影片中讲述了Bobo在人生的求学,求职和立业三个阶段的励志故事,之所以选择这样一部影片,是因为它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积极的信念:把困难当作人生的老师,学习与之共处,接纳它,并克服它,成为生活的强者。限于课时,依据剧情走向剪辑了三段视频,在每段视频后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与分享,具体教学环节见表3。

本节课中,依托视像资源,带领学生在精彩的剧情中感受“接纳”的力量,并联系自身实际,体验“接纳”带来的改变。这样的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的情境资源,提高心育课堂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四)反思与展望

视像资源作为一种课堂资源,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同时也需意识到,如果过度依赖视像资源,一方面可能会引发学生的认知疲劳,在教学效果上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也会阻碍学生的活动体验和直观思维的发展。

对于视像资源在心育课堂上的运用,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思考:①是否所有的心育课程都有必要使用视像资源,在哪些心理主题中契合度特别高,实际效果较好?②如何平衡视像资源的趣味性及与教学目标的达成性?有些视频学生喜闻乐见,但是存在这样的风险:学生沉浸在视频的内容中,而教师如果引导不当很可能无法回归到学生的自我探索本身。③使用视像资源前需明确在教学环节中的功能是什么,如导入功能——激发兴趣,引出课题。初步体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深化体验——以情动人,明理导向等,在课堂时间上把握好。④视像资源与其他教学环节的衔接性和协调性,视像资源需服务于教学目标,服务于学生的即时体验和反馈。只有把视像资源与课程的其他资源,如良好的课堂氛围,活动体验,小组学习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其最大的课堂效用。

参考文献

[1]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微观发展进程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03):4-6.

[2]崔昌淑.心理辅导课“三阶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06).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州市花都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编号:HDJYKY2017C02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
初中英语情境教学法的设计与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