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的路径分析

2020-09-22陆民

速读·中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党性教育高校大学生新时代

摘  要: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围绕时代发展形势和诉求,提升和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组织观念,通过特定的内容和形式,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大学生党员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本文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机制等方面阐述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

一、优化党性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思想载体,行动是理念在社会实践上的具体呈现。为此,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的思路。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学生在党性教育的全过程中占有主体地位,一切教育活动的开展也要紧紧围绕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实际,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需求,尊重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根据教育对象所处的时代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党性教育活动。二是要树立“差异化”教育理念。文化多元化发展是新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大锅饭”式的理论灌输显然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党性教育活动的开展要立足于不同大学生之间的不同需求,开展分层化的教学,由浅入深,逐步解决难题,调动大学生接受党性教育的积极性。三是要坚持多措并举的理念。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涉及高校自身,还受到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要从多角度开展大学生党性教育活动,在多元主体的共同协作下,形成合力,增强教育的深度广度,营造“全覆盖”的教育氛围。

二、完善党性教育内容

党性教育内容要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而不断的完善,才能符合形势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为此,要通过形势主题教育丰富党性教育的内容。一是要聚焦时事热点。引导大学生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社会变化趋势,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理论分析时事,透过现象看本质,增强党性教育的认同感。通过时事热点的交流讨论,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理论素养与探究精神,感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的科学性,进而提升自身的政治觉悟。二是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大学生开展分层次的形势主题教育。党性教育要有针对性,不同学段的大学生,教育的重点和方向也应有所差异。例如,对于刚入学的大学生,应侧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养成爱国守法的意识。大二年级应当侧重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入党的积极性,端正入党动机。三是丰富形势主题网站的党性教育内容。高校要树立阵地意识,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推送的内容要贴近大学生的思维特点,要采用通俗、灵活的宣传口径,将党性教育与国家时政热点、学校动态、大学生党员关注点相结合。

三、继承创新党性教育载体

继承是教育活动的稳固基石,创新是教育活动的不竭动力。在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党性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一是要将灌输教育和启发教育相结合。传统的课堂灌输教育固然存在一些问题,且已不是新时代党性教育的唯一途径。但这一教育形式具有长期的历史传统,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因此,要继承传统党性教育的合理内容,转变教育观念,在坚持理论灌輸形式的基础上,结合启发式教育,积极探索运用研讨式、案例式、点评式、网络教学、实践式教学等以学员为主体的研究型方法,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深度,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二是要将“面对面教育”与“云教育”深度结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课创新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八个相统一”,通过科学、合理、实用的线上教育方式与线下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新媒体教育平台,打好思政“组合拳”,扩展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的渠道。三是将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结合起来。要发扬榜样的力量,广泛挖掘“身边事”,在党性教育中讲好中国故事,讲好身边故事,增强党性教育的温度,弘扬正能量。同时,要注重反面教育的作用,引导大学生自查自省,养成荣辱观念与是非观念,不断锤炼自身的党性修养,增强政治鉴别能力。

四、建立党性教育长效机制

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通过长效制度加以保障,形成常学常抓的教育常态。一是要强化党的领导机制。高校党委在党性教育工作中要起到“牵头”作用,加强领导力度,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建立责任制度,明确分工,层层传导压力,将党性教育工作抓牢抓固。二是要建立监督激励机制。党性教育不仅需要管理,更需要监督和激励。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将党性教育与大学生德育结合起来,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大学生对准标杆,争创一流。三是要制定科学考核评估机制。聚焦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实效性,避免“形式化”倾向,尝试探索建立评估党性教育成效的“量化”指标,激发动机,全面评估,使党性教育的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参考文献

[1]霍宏.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29):235-236.

[2]张春梅,张凌铎.试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app载体建设的策略[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7(03):83-86.

[3]王荣.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

作者简介

陆民(1969—),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项目:2019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课题,课题号:2019GXDJ-YB109

猜你喜欢

党性教育高校大学生新时代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系统化探索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三严三实”视域下构建党性教育新常态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