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内涵延伸与缺失
2020-09-22平静
平静
作为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新闻对推动社会文化体系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精神文化的深入发展,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进而对精神文化的追求逐步显现出来。
1 新媒体环境下的解读
新媒体,是指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例如博客、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新媒体的出现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徑,也改变了新闻传播的环境。当代学者提出了相对于传统定义的“隐形真实、细节真实、人性真实、原生态性真实”概念,即被雪藏的真实、细节化报道的真实、报道者感情的真实与事件呈现面貌的真实。传统媒体报道受篇幅和人力物力限制,而新媒体以即时性、全民性、便捷性优势使新闻报道有了更加细化深入的可能。大众在新闻传播中的直接参与,也使舆论声音的地位提高。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真实更加注重新闻基本要素之外的其他构成部分。
2 新媒体对新闻真实性的双重作用
2.1 积极作用
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信息传播优势。
第一,新媒体能以最快的速度收集信息,为新闻真实提供了可能性。传统媒体往往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时间的投入,才能获取足够的信息并整合发布,而新媒体则打破时空限制,借助互联网实现了即时的信息共享。以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为例,地震发生于14:28,18分钟后的14:46,新华网已发布根据国家地震台网核定的地震时间、震源经纬度和震级,并且推出专题《地震应急措施》,而中央电视台在地震发生32分钟即15:00后才在新闻频道播出第一条新闻,可见新媒体传播新闻的速度之快,效率之高。
第二,新媒体让新闻报道更加完整、细节化。传统媒体有时受控于政治或相关利益团体,在表达时必须对信息加以选择,从而出现隐瞒部分事实的现象。同时,由于篇幅有限,传统媒体不得不对新闻加以删减,只保留概况或者最吸引读者的部分,这就导致新闻完整性被破坏。而新媒体大部分不受制于利益团体,它们挖掘民众想了解的事实真相,并且敢于尖锐、直接地揭露,使新闻得以完整报道。另外,新媒体数量相比传统媒体更为庞大,能够从多方渠道收集大量信息,为新闻报道细节化提供条件。
2.2 消极作用
与此同时,新媒体对新闻真实性的破坏作用也显而易见。
第一,信息发布成本低使网络新闻真假难辨。新媒体在为大众带来海量消息时,也携带了不少危害社会的虚假消息。新媒体的全民普及,使人人皆可利用新媒体发表所见所闻,信息传播成本大大降低。网络这一特殊传播途径,又给新闻求证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鱼龙混杂的网络新闻借助新媒体平台快速传播,污染了新闻传播的良好环境。
第二,商业利益或个人心理驱使新媒体平台新闻造假。新媒体平台包括组织运营和个人运营。组织运营除了国家机关下属平台和公益平台,大部分为商业盈利团体。在利益的驱动下,部分新媒体不惜制造假新闻,以获得关注度和经济效益。而一些个人新媒体平台为了成为“网络红人”,也发布危言耸听的假消息或者蹭热度散播谣言来搏取眼球。这些都是新媒体平台催生的乱象,给新闻真实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新闻被赋予社交特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过去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的状况下,人们的社会交往需求具有一定的限制性,新闻在其中引导作用的发挥则以基础认知为主。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不再单纯拘泥于地域以及血缘,关于精神层面的联络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交概念,新闻可为新型社交中关系的维持提供必要的素材。弱关系应运而生,并逐步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
关于新闻在弱关系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主要集中在对个人自我身份的定位以及社会认同感的探寻两个方面。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可为自我意见的发表提供重要的途径,并可对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社交关系网络中个人形象的定位进行相对直观的展现,除此之外,个人所发表的言论可与他人形成互动,若获得更多的点赞或回复等则意味着在当前特定的社交网络中的认同感得到深度强化。由此可见,以新闻为载体的社交网络对个人社会关系的维持具有的重要新不言而喻。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的展现形式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手机、电脑等作为载体进行新闻阅读。以社交平台为基础的人际社会交往关系网络作为传播载体,新闻在人们的日常阅读中占据极大的比重,成为社交网络中进行信息沟通的重要组成之一。与此同时,人们在感受到新闻自身魅力的同时,新闻可对人们的社交关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推动社交渠道得以拓展的同时,并推动以新闻消费为支撑的社交关系的最终形成。新闻内容以个人爱好为基础可被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具有相同爱好的读者共同聚集在特定模块发表个人见解,可进一步推动讨论热潮,个人社交网络得以深化,新闻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则被赋予社交特性。
4 新闻逐步推動个人认知方式的转变
新闻在社会早期的主要作用是为人们基本生活信息的了解提供阅读支撑,拓宽人们的精神境界,简言之就是作为阅读资料而存在。随着文化精神层次的提升与文化内涵的全面深化,新闻作为拓展人们知识架构的载体,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人们认知方式的转变,并且这种转变是深层次的,不单单是知识层面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推动个人思维以及表达方式的丰富化。其中,新闻对个人认知方式所产生的直观表现即为表达方式的转变。举例说明,2017年央视财经频道的一档以“百姓视角眼中的中国”为主题的纪录片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出自其中的“厉害了,我的国”一度成为年度网络流行语被广泛传播开来,社会大众的表达框架则通过对网络流行用语的引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最终对个人表达方式的转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除此之外,社会大众对周围事物的认知方式伴随着新闻展现载体(如短视频)的多样化而不断转变。其中,大数据新闻为人们从宏观角度认识世界提供了支撑,动态短视频则将视觉感受作为侧重点,强化用户的体验感知,但是往往因为对视觉的过度追求而忽视内容的真实性,用户在观看过程中往往不注重事件的真实性,而是以个人情绪的爆发为表达方式对其中的某一事件进行片面化解读,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社交网络平台中的语言暴力,不利于精神文化环境的良好发展,体现在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则可对人际交往中的沟通产生极大影响,抑或推动个人认知方式的全面转变。
5 新闻内涵逐步展现出娱乐特性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所需信息的途径日益多样化,新闻基本上能够满足大众对日常生活中基本信息的需求,在基本文化层次阅读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开始在新闻中探寻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例如娱乐特性的新闻。伴随着互联网络惊人的发展步伐,自媒体的出现推动了大众阅读需要的进一步提升,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获取更高内涵的娱乐性信息已经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具有消遣娱乐特性的新闻信息通过多种形式的自媒体平台被推送到用户的阅读排行榜中并根据新闻的时效性发展变化,用户可依据个人需求选择感兴趣的信息进行阅读。以当今受众面比较广泛的今日头条为例,该平台中涵盖了各类信息,专业性与娱乐性兼具,还可通过模糊搜索对用户感兴趣的相关新闻信息进行定位,当用户多次输入具有某种共性的搜索词时,与此类别相关的信息均被推送至用户的推荐页面。其中,具有娱乐特性的消息在很大程度上缺乏一定的真实性,之所以被推荐到阅读列表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用户对自身精神世界愉悦感的提升,基于此,新闻内涵则展现出显著的娱乐特性,改善了传统新闻的不足,为满足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的综合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作为具有娱乐特性的主要代表,“标题党”在现如今的网络平台中层出不穷。究其本质来说,“标题党”新闻大多以低速的词句引起大众关注,对事件的讲述具有极大的片面性,其卖点为情绪感染。由此可见,“标题党”新闻所展现出的认知以及价值观念与新闻的专业性背道而驰,但是绝大部分人群却对其却津津乐道,主要是原因该类信息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某种精神需求,使人们处于相对欢快的阅读氛围中,或许在此类信息的阅读中,人们的关注点不在信息的真实性,更多的是自身情绪的缓解。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意义下的新闻不再拘泥于以事实报道为重点,而是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认知与交往载体,其内涵被逐步丰富化,关于内容的报道则在事实展现的基础上增添了多种类型的趣味文化,在社会精神文化正常运作的体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黑龙江东北网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