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2020-09-22范浩
范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迅速渗透到社会中的每一个领域中,在高校的教学、科研、办公和生活中都可以看到网络化的痕迹。但是完整的网络信息系统的构建需要历经一段磨合和探索。在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其存在的理念、管理以及应用等方面的问题,是当前高校信息化管理系统一体化发展的桎梏。因此当务之急正是展开对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必要性分析,提出其建设现状,并且采用相应的对策,最终构建起一个具有个性化、信息化、系统化服务和管理能力的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
高校后勤保障是一项繁杂、综合性的工作,集物业管理、餐饮管理、公寓宿舍、水电绿化、环境卫生、教材供应、维修管理等服务保障项目,做好高校后勤保障工作的管理质量影响着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质量和效率,因此在信息化时代下,展开对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1 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1.1 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是现代化高校管理服务的根本要求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科研成果的全球同步发展迫使我国高校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在此背景下,高校国际化下需要一个强大的后盾支持,做好后勤保障信息化系统构建,为高校学科建设水平提升、学术研究进程推动,强大的师资队伍和科研团队的配备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互联网时代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下,高校已经逐步实现了网络系统的构建,如,常见的高校一卡通,将学生宿舍、图书馆、学习活动、食堂等连接在一起,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性价比高的教学信工具也实现教学系统的网络化发展。而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子系统,后勤保障服务管理系统也必然要能够完成信息化建设,如此才能够让高校满足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需求。
2 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现状
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当前众多高校也展开了后勤保障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探索,也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同时,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系统性。具体如下所示:
2.1 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认知不齐全
当前虽然后勤保障个别模块已经完成信息化系统构建,但是由于当前高校管理层、高校后勤保障相关工作人员对于自身信息化系统构建的重视程度不够,紧迫性不强,导致在建设过程中,出现随意性。对此导致出现;第一,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的职能部门混乱,有的高校将后勤部门信息化建设当作是学校行政部门下的工作任务,因此信息化建设工作同学校的各项决策相联系,缺少专人负责,整体信息化建设进程较为缓慢;第二,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缺少支持。如,在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全校各个所有教师职工和学生配合完成各项信息的交接的重新建构。但是当前由于在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人对于展开信系统建设的支持不够,觉得这是将后勤保障工作市场化发展,会增加后勤保障的财政支持,从而会对教师职工等的切身利益产生侵害。因此整体上的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进程缓慢。
2.2 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混乱
在传统的高校后勤保障工作存在随意性,不论是工作人员,还是工作内容,都是做到哪里看到哪里。而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是实现其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发展,其需要依托于专业的技术人员,拥有专业的信息技术水平,从而逐步展开网络建设,之后构建相应的数据库和系统软件。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着建设盲目的情况,仍旧采用以往的管理理念,有需要就建立一个子系统,在业务实际操作中完成对系统各业务功能的完善。而在这之间拥有时间差,导致当前的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存在不同产品不同系统厂家,各个数据系统的接口出现多样发展。如此为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带来巨大的挑战。
2.3 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整体水平不高
一个完成的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具有完整的系统,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以及专业的业务人员。但是在现有的建设理念、管理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仅仅是拉成一个初步的框架,该系统没有配备齐全的硬件设施,也没有完善其系统监控和运行制度等,更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高校对于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要求仅仅是满足当下的工作即可,因此导致整个系统延展开发的程度不高,系统的基本管理和使用功能没有完成开发和应用起来,整体水平不高。
3 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解决对策
3.1 树立科学信息化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
第一,要求高校内部治理工作中能够树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理念,掌握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能依托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展开对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根据不同部门的不同发展需求构建信息化管理方式,开发管理系统中的功能。第二,采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通过构建完整的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有序展开。如,做好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组织机构以及工作制度建设,通过设立系统维修养护管理制度,确保能够配备齐全的网络设备,进行网络系统及时更新换代。
3.2 加强领导信息化意识,提高职工信息化水平
第一,高校领导的信息化管理意识直接影响着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情况。若是高校领导具有信息化意识,则能够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保障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专业知识教育培训,确保全校人员都能够积极配合做好系统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如,学生能够配合利用一卡通进入图书馆,完成图书馆的各项学习活动。并且能够采用提前充值的方式,确保宿舍的电费充足。第二,领导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能够影响学校在后勤保障工作人员招聘以及培训结果。由于当前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缺少综合性的工作人员。提高领导的信息化意识一方面能够设置信息化相关的招聘制度,确保招聘一批具有信息化技术、后勤管理实践经验的综合性人才。另一方面是能制定完善的后勤人员教育培训机会,定时定期展开对现有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考核,提高其专业水平。
3.3 强化信息化资源投入,统筹规划系统建设
第一,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配备足够的硬件设施以及软件系统。对此要求能够强化信息化资源的投入,如,学校为后勤保障部门设置一条专门的互联网络,避免受到高校学生活动以及教学活动的网络影响。该网络系统具有足够的安全性,能够处理繁杂的后勤信息数据。第二,展开对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更新换代,对于高信息技术而言,其具有日新月异的特点,因此在高校的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中,必须具有前瞻性以及动态性的建设管理理念,实时展开对后勤信息化的更新,确保其可以满足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需求,满足学生的各种生活学习需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需要有投入足够的重视,从而才能够确保系统构建具有条理化、系统化,提供足够的技術保障、相关人员支持。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网络化水平不高,系统建设混乱无序等现状。对此要求能够从优化信息化管理意识入手,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奠定起良好的基础,采用先进的创新的管理理念,展开各个子系统的一体化构建。如此才能够确保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发挥巨大的服务管理作用。
(作者单位: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