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2020-09-22王筠

知识文库 2020年17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高中语文文章

王筠

基于当前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外,还要尝试对其思维能力展开培养,促使学生的思维水平有所提升,变得更加灵活性,以此完成教育改革工作的基本任务。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语文思维培养的基本特点,并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在实际授课的时候,理应将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人物,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在活动之中,尽可能对学生的个人兴趣进行激发,并培养其思维能力,促使其思维水平能够达到更高层次,进而为其个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 语文思维培养的基本特点

1.1 广泛性特点

语文世界所包含的事物极为广泛,并且和日常生活存在诸多联系。因此语文思维自然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模式,而需要和其他多个科目共同结合,从整体出发,确保培养的实际效果。所以,在对学生思维进行培养的时候,教师理应时刻渗透“广”“博”“厚”“深”的基本理念,对学生展开引导,促使其能够把握其中的价值内涵。在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逐步激发自身兴趣,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1.2 渗透性特点

语文知识在各个领域之中均有所渗透,并基于名家的思想,逐步谱写成一篇篇经典的文章。当学生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的时候,自然能够有效感受其中的情感价值。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其渗透性特点可以看作是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教师通过教学引导,促使学生能够深入文章之中,和作者展开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内心的参与欲望便会得到激发,实际感受也会变得更为丰富,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3 交流性特点

对于语文思维来说,交流性一直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特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元素,二者缺一不可。通过课堂交流,彼此之间能够相互交换想法,从多个层面出发对文章进行思考,使得自身思维深度有所提升,并带来一定的启发,进而使得学生的思维水平有所提升。

2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

2.1 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早期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由于长期受到应试理念带来的影响,因此教师总是将教学重心更多放在学生的成绩方面,并选用单向输出的方式。在整个课堂之中,教师是其中的主体人物,学生们只能被动展开学习,按照大纲的要求,逐步完成知识点记忆。显然,这种教学方法缺乏合理性,对学生的兴趣引导没有任何益处,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也会变得极为沉闷,教学的整体效率极为低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教师往往会选择加大强度,为学生布置更多的练习题,使其压力增大。久而久之,在低效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容易出现反感情绪,整体效率很难令人满意,自然也很难起到思维模式的培养效果。

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学活动的创新工作理应将学生作为主体人物,从其角度入手进行思考。其一,丰富课堂教学方式。语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听、说、读和写,但是整个学习活动并非仅仅只是简单的知识记忆。教师需要在方法层面展开研究,和学生的个人兴趣结合在一起。例如,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提前进行课文预习,并让其在次日的教学中担当“小老师”,为其他同学授课。由于学生自身所站的角度有所不同,对于课文的理解也有一定区别,因此课堂学习的效果自然完全不一样。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还可以安排其他学生对其表现进行评价,大家相互打分。这样一来,学生们的个人兴趣便会得到充分调动,整个课堂也将变得更为活跃。其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语文世界中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教材中的课文仅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拓展的过程中,理应尽可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促使其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例如,在进行鲁迅的相关文章教学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展示一些鲁迅作品中的真实场景,让学生们慢慢观看。通过视觉冲击,学生们对于文章内容自然也有了更高的喜爱度,愿意积极投入其中,认真思考,进而能够起到能力培养的效果。

2.2 做好课堂教学的研究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和学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元素。为了保证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增强,自然需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同时教师也能深入到教学活动之中。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黄金阶段,性格非常活泼,内心充满热情,对所有新鲜事物都极为好奇。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自己需要的内容。但是,由于学生的思辨能力有限,往往无法合理分辨资源的正确性和错误性。为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展开培养,首要工作便是和学生们积极展开交流,了解其自身想法和思维模式,以此展开针对性教学,保证教学活动的效率能够达到预期水平。其次则是对互联网进行合理利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分辨网络资源,将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全部提炼出来,确保学生们的资源应用变得更为合理,进而能够推动教育工作的质量有所提升。再者,针对教师团队本身,学校应当做好培养工作,促使其综合水平有所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为其传递知识之外,还能引导其积极思考。

2.3 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

为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展开培养,教师理应对学生的思维深度予以重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编辑人员精挑细选出来的,每一篇都是流传千古的经典。诸如《离骚》《诗经》《哈姆雷特》等。学习这些文章的时候,如果学生们的思维模式缺乏深度,自然很难融入其中,从作者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感受其中的情感。有些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仅仅只是完成了表面知识的记忆,并未做到完全理解。

例如,在進行课文《孔雀东南飞》教学的时候,部分学生对于文中人物焦仲卿的行为感到不解,认为他已经是个成年人,应当自主掌握自己的婚姻和人生,并认为“为母命是从”是一种迂腐的愚孝思想。从实际角度来看,这些学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对于当时的历史制度和社会准则缺乏理解。只有对语文知识本身进行细细分析,由浅入深,才能帮助学生的思维结构变得更为具体,在进行文章思考时,变得更为全面。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便可以安排学生们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尽可能阅读一些与教材文章所属年代相符的相关文章和资料,拓展自己的思想境界,增长自己的见识。需要注意的是,高中学生的学习负担非常重,除了需要注重语文学习之外,其他科目的学习同样不能有所忽视。教师理应为其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让其按照计划的内容施行,确保学习的效果有所提升。

综上所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身便属于一个长期性过程。因此教师理应从多个层面入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于文章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思考,积极质疑,并在问题处理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完善自我。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第八中学)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高中语文文章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