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实践探讨
2020-09-22唐长春
唐长春
随着我国社会科技不断发展进步,信息化已经进入到高中数学课堂中,这对教师专业素质与技能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而且,数学又是高中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更是得与时俱进,以便更好与新课改要求相契合,达成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高中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意义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探究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教学实践措施,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引言
信息化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依托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其合理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够将抽象复杂化的数学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以便学生更好记忆和理解,而且这样还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升。不过因为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当前高中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尚存在一些不足,严重阻碍到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加强高中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意义重大,具体分析如下。
1 高中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实践意义
1.1减轻教师工作量
就高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在实际备课过程中,需要查询大量的资料,而通过书籍查询需要人工查找,效率很低。并且对于新手教师而言,还有可能出现备课不充分的情况,难以有效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而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则能很好弥补这一问题,教师直接通过关键词检索,便能迅速找出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节省很多的时间,而教师便能更加全身心投入至教学工作中。
1.2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师基本都是应用传统灌输式教学,围绕着教材、黑板转,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课堂教学氛围沉闷,难以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興趣和积极性。而合理开展信息化教学,便能将之前枯燥的课本知识以图像、音乐以及视频等形式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来,不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图文并茂的知识对于高中生而言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进而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促使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1.3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具体的数学问题深入探究的过程,并且进行合理的创新。不过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教师会应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数学问题的选择、设计与实施。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基本都是为学生讲解,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导致很多学生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合理开展信息化教学,则能为教学提供大量的情景资源,将数学知识和问题更加直观的呈现出来,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
2 高中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1盲目依赖信息技术
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所以吸引了很多教师前来,不过其中又不乏盲目使用者。这部分教师直接应用网络资源,没能对其进行思考和整合,而且在应用过程中,还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必要交流和互动,通过机械的形式将内容直接呈现出来。在这种方式下,虽然一节课课堂容量很大,不过具体效果却并不是很理想,学生的注意力时常被信息技术的展示所分散,而且盲目灌输知识,学生也难以有效理解。
2.2对信息化教学理解存在偏差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合理开展信息化教学,不仅需要将解题思维与数学思想合理渗透,而且还得分清信息化与电子化的区别。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很大一部分高中学校都已经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或者是教材电子化,不过这并不是信息化。信息化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交互,师生间、生生间进行信息交互。但是目前很多高中数学而教师却并没有很好区分这一点,导致信息化教学难以有效开展。
2.3信息化教学整合不足
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教学整合不仅包括学科与信息技术间的整合,同时还有教学环节、教学方式等的整合。但是在具体高中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实践中,后者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大都做表面功夫,教学结构没能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进而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3 高中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实践措施
3.1丰富教学内容,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灵活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以便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且,相比较于传统教学,信息化教学更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做铺垫。特别是在高中几何知识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能够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究其原因,立体几何知识过于抽象,所以对于空间想象力不足的学生来说,学习理解起来难度很大。再加上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并不注重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地位也十分被动,所以效果更加不理想。而通过信息技术将其直观呈现出来,则能帮助学生更好学习与理解,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除此之外,高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空间的拓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与整合教学资源,如网络上的视频、图片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注重教学平衡的应用,以便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必须得注意的一点,不论是应用哪一种教学方式,其都有着各自的不足与优势,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3.2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认知
数学教师属于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其对于信息化教学的认知直接决定着后续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加强注重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并且借助于信息技术促使自身教学理念的有效更新。就目前情况来看,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尚处于初级阶段,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模式认识不足,进而难以将其作用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为此,高中学校应该多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又或者是聘请专家来校开展讲座,以便有效提升高中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认知,促使信息技术更加灵活的应用,为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助力。而对于教师来说,也应该积极进行学习,如应用网络观看其他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视频,学习他们的优点。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信息化教学重点的提炼,有意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完全放在数学学习上。不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很有可能转变学生关注重点,所以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围绕着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而不是光看形式,要不然的话很有可能导致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失去意。
3.3合理进行教学优化
高中数学知识抽象化,而且还有着十分显著的逻辑性特点,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问题。而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则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将那些难以应用简单语言表达出的理论知识直观呈现出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认知结构更加的完善。当前,各种先进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人机交互良好氛围逐渐形成,促使传统单一式教学模式逐渐转变成为合作式与自主探究式的多样化模式,教学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此外,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好打破了传统时空限制,通过相关网络平台,师生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交流,如学生在家中预习复习的时候,一旦遇见问题,便可以立即发到班级群中,而教师便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反馈解答,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够顺利进行下去。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教材以外的学习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又或者是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的学习,这样有助于推動学生个性与思维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3.4创设合作探究教学情境
高中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能够很好实现合作探究教学情境的创设,具体可以应用课题引入、探究发现、拓展深化这三个环节来推动合作探究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指数函数这一知识点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便可以应用视频展示细胞分裂情况: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两个细胞分裂成4个,然后一直类推下去。通过这种形式,便能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分析思考,并且对指数函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便很好引入了指数函数教学课题。之后,教师可以应用几何画板分别绘制几个指数函数图像,并且展示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并让学生以小组探究的形式总结其规律,最终发现y=ax(a>0且a≠1)的图像与性质。最后,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知识的探究,而且适时引入参数拓展指数函数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指数函数的形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转变传统课堂上枯燥的氛围,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而且通过自己探究得到的信息,学生的印象与认识也会更为深刻和深入,最终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3.5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虽然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板书工作中解脱出来,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松,而是将节省下来的时间思考怎样更好收集与整合信息网络资源。例如在函数到调性与导数关系这一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课前便需要为学生合理勾画导学案,并且了解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为很多学生都不了解函数单调性与其导函数政府关系的内涵,所以教师便可以在课前合理应用几何画板制作动态演示,并在课堂上适时呈现出来,这样虽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不过所取得的效果却十分好,而且教师的主导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展现。
此外,必须得清楚的一点,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对信息教学的地位分不清,错误将其当成是主体,而自己则是辅助。这种想法将会使得教学过分依赖于信息技术,不仅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而还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这种错误的认知,明确自身主体地位,建立“以生为本”的理念,然后在此基础上合理开展信息化教学,这样才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紧紧抓住信息化发展契机,合理应用各种信息化资源,营造良好信息化氛围,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助力。此外,为了推动教育事业进步,还得让学生清楚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是高中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辰溪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