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进课堂的探索与思考

2020-09-22赵彦琳张宇峰

知识文库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专业课程思政

赵彦琳 张宇峰

“课程思政”进课堂是适应当下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要重新构建课程教学目标,将素质目标的确定变为切实可行的立德树人的准则。其次,充分发掘专业课程中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点,大胆创新“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以立德树人为本,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技能高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引言

“课程思政”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价值引领,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宗旨,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公共课程、实践课程优势互补,构建全员全课程的育人体系及育人理念。 “课程思政”并不等同于“思政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如何将“课程思政”带入课堂,如何将立德树人与专业知识的讲授有机融合,将是本文思考与探索的重点。

1 “课程思政”进课堂所遇到的问题

笔者在研究之初对教师、学生、企业三类人群进行了简单的调研,设置了两个问题:①你认为在课堂上德育重要还是专业知识更要?②你对“课程思政”进课堂有何看法?调研结果统计如下图所示。

统计结果发现,在高职院校旨在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背景下,教师更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学生更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而企业也更看重学生在实践操作上与岗位的匹配程度。在人才培养方面往往忽略了对其思想的教育,价值观念的引导以及人文素养的积淀。提起思政教育,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在专门的思想教育政治课程中进行,而专业课程主要是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担心插入思政教育会挤占专业教学的授课时间,甚至会模糊专业培养目标。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课程思政”内涵理解的片面性,对“课程思政”进课堂重视程度不够。而这种德育意识的淡薄,会成为“课程思政”进课堂的第一块绊脚石,甚至会使“课程思政”成为口号性的工作,難以真正落到实处。

2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进课堂的实施与探索

2.1 重新构建课程教学目标

目前高职院校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学习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其中学习目标和能力目标主要针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升,素质目标的体现往往比较模糊。而“课程思政”进课堂首先应该确立“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整合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重新梳理,在素质目标的确立上融入人文素养的培养意识。作为教师,应该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华传统文化为引领,将素质目标的确定变为切实可行的立德树人的准则,从认识上接受,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落实“思政课程”。

2.2 充分发掘专业课程中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点

在调研中发现,很多教师对“课程思政”进课堂存有疑虑,认为专业课程中的知识点与思想政治教育无法融合到一节课堂中,甚至担心思政教育的切入会不会冲淡专业教学的重点,就算强行加入思政教育,会不会太过刻意或生硬。其实出现这种质疑的根本原因还是对“课程思政”理解太过片面化。“课程思政”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还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培养,一种传统文化的浸润,甚至可以是一种团结协作精神,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掘专业知识与“思政”的有效结合点。以“水利工程概论”课程为例,在对我国著名水利工程的介绍中,都江堰工程,包含了中国古人千年以来的智慧与心血,就是很好的爱国情怀教育。再比如三峡水利工程,是世界上目前为止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在修建的过程中需要科学严谨的设计,需要一丝不苟的施工,一砖一瓦都折现着大国工匠精神,这也是“思政”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乐于发现这些闪光点。

2.3 大胆创新“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

目前,我们面对的学生大部分是零零后,这些学生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思政”教学,很容易演变成“说教”形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这就促使我们要大胆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2.3.1 案例法

对于案例分析法,首先要做的是将课程中涉及的案例进行提炼,选择最典型、与“思政”教育最贴近但是又不太复杂的案例进行分析,从中找到“思政”的育人元素,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接受人文素养的熏陶。例如在海绵城市这门课中,讲到海绵城市的设计构想,可以以本城市为案例,拓展“热爱家乡”等话题,然后以“国是大家家是小国”为契机,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爱国情怀。

2.3.2 小组成果法

可以不拘泥于“一人一笔一书桌”的传统课堂模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将学习任务下达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学习成果,并需要提交一份小组成员自我评价表。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学生要具备团结协作精神,只有分工合作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其次,小组成员自我评价表可以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自己的表现,肯定优点,正视缺点,从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可以创新的方法还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勤思考、多总结,既要强调专业知识的获得,又要重视专业技能的提升,更要关注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

3 结语

“课程思政”进课堂是适应当下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身为教育工作者,要勇于接受新思想,“既要传授知识,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还要培育认识世界的理智态度,滋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大胆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技能高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专业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凭你现有的专业知识,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做什么?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