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2020-09-22敬辉
敬辉
数学作为小学的重要课程,其教学质量会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后的生活与学习,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小学数学教学需要,为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就必须对当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改进,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导学结合和互动探究,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知识体系复杂,且逻辑性较强,学习难度较大。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采用填鸭式教学,课堂十分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失去数学学习兴趣,甚至出现厌学心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导学互动”将引导与互动结合起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将该教学方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互动中交流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小学数学应用导学互动模式的意义
1.1 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数学课堂总是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的,因此学生往往比较难以融入其中,但数学本身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生活都会产生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导学互动模式则具有一定的引导性与互动性,可帮助学生启发思维,从而为学生建立合适的学习方法。
1.2 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案,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完成,不能形成对学生思维的有效挖掘。基于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学生突出课堂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并提升学习兴趣。这一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可因人而异开展分层教学模式,尽可能挖掘学生潜能,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
1.3 提升学生生活实践能力
通过导学互动模式,可充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而教师在教学中应更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在生活中体现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2 小学数学开展导学互动模式的实施方案
2.1 自学提纲设置,引出导学互动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学习中,部分教师沿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无法集中注意力,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导学互动”主要是借助教师的指导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重视新课导入环节,通过自学提纲设置来导入教学内容,其中演示实验导入、实际问题导入、故事导入都是当期较为常用的导入方法。作为新课导入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设置自学提纲时,应遵循方法多样、目的明确和语言精练的原则,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事先准备好几种不同的四边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等,然后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并制定学生的自学提纲,包括长、宽、边长、周长的定义以及计算等,让学生带着目的自主学习相关内容,采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增强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2.2 开展小组合作,增强导学互动
为了增强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适当增加课堂教学中的互动,通过小组合作或讨论等多种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对彼此的了解,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导学互动教学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表内乘法”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介绍乘法和乘号,为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6到8人,将有加法和乘法计算习题的卡片发给各小组,然后由小组合作完成,如,首先让学生口算6+6=、6+6+6=、6+6+6+6=、6+6+6+6+6=、6+6+6+6+6+6=,并将结果填写到对应空格里面,然最后得出结论,6+6+6+6+6+6=()能够转换为()×()=(),计算过程中小组成员往往会出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通常小组成员会对所得出的结果进行讨论,并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
2.3 教师有效指导,提升教学质量
学生是导学互动教学的主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解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学能力制订相应的学导学方案,并提前告知学生学案内容,以便学生自主开进行相关知识学习。整个导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地进行指导,耐心解答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探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将4块月饼分成两份?每份是2块大家都知道,如果我现在要将一块月饼分成2份,那每份是多少?将一块月饼分为3份、4份、5份……,每份又是多少呢?对于这种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数应该怎么办呢,这里需要学习一种新的数,那么这种数叫什么呢,请大家先自主学习后再告诉我这个数叫什么,然后每份怎么表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后,基本都能够回答出这个叫分数,然后分为两份可用表示,分为3份、4份、5份可分别用、、表示,然后教师给予适当讲解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分数相关知识,而且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2.4 归纳反馈训练,深化教学效果
在经过课前自学、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之后,学生基本能够掌握相关数学知识,这时教师可适当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引导学生对自身学习成果进行总结。通过课后的反馈训练,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有针对性的加强教学。
例如,在学习完分数的相关课程后,教师在刚上课时,让学生通过介绍的方式,梳理并概括分数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提问:在分数课时中,我们学习到了哪些内容,请同学来简单讲解一下。通过主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增强师生互动,并尽量把发言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会归纳已学习过的内容,并准确精炼地表达出来,使学生的知识体系逐渐具有完整性与系统性。
2.5 理论结合实践,落实教育原则
新课程更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应仅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应为学生创造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的机会,从而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通过学习数学锻炼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举例来说,在学习统计学相关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小学阶段对于统计学理论的讲解相对较少,主要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的方式找到关键信息。但统计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可谓无处不在,在实践中统计学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开展调查活动,调查某次考试的成绩数据,或一些生活方面的信息,然后将数据整理制作成统计图表,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到有价值的结论。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學中应用“导学互动”,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互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深入理解所学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环县环城镇西川小学)